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核心区功能定位细化和产业选择研究
发表时间:2018/05/11 16:51:11    阅读:975

  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处于首都西部发展带与西长安街延长线的结点位置,总面积为22.3平方公里,共包括七个组团,涉及首钢总公司和石景山区、丰台区、门头沟区“一厂三区”,其中核心区面积8.63平方公里。新首钢是首都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做好新首钢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对于全面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大力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功能定位深化研究

  首钢历史上曾经是北京工业的一面旗帜,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者。老首钢涉钢产业退出以后,首钢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重大转变,按照瘦身健体、减量发展的要求,谋划好新首钢的发展,是实现首都西部地区转型发展的有力支撑。

  (一)新首钢地区功能定位历史演变

  首钢总公司在涉钢产业搬迁之前就开始组织编制规划,谋划搬迁之后首钢老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前后形成了多版规划,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涉钢产业退出阶段

  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首钢搬迁方案,同意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建设一个新首钢。2007年4月由北京市规委组织编制的《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正式发布实施。2010年4月,郭金龙市长在首钢现场调研时提出,要将首钢工业区建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示范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区”。该阶段明确了首钢地区涉钢产业搬迁后的重点发展方向要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

  2.替代产业培育阶段

  2012年《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式获批,提出要将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打造成为“世界瞩目的工业场地复兴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综合功能区、再现活力的人才聚集高地、后工业文化创意基地、和谐生态示范区”。2013年,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获批首批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2014年,北京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首钢老工业区改造调整和建设发展的意见》,提出努力将首钢老工业区打造成全国乃至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国家绿色低碳示范园区。

  3.核心功能提升阶段

  2016年4月,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第三次领导小组会议对新首钢的功能定位进行了适时调整,提出要使新首钢发展建设成为“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引领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统筹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典范,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规划部门正在调整优化2012年《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对首钢北区功能分区、建筑规模进行适当调整。

  (二)新首钢地区功能定位需要深化

  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的现状规划是2012年编制完成的,但这个规划的总体思路都是以增量发展为主,且功能定位不够具体,不能满足 “减量发展”的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来,首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根据新的要求和变化,对新首钢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进行新的梳理。

  一是紧抓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当前,我国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钢在首都是唯一的大片、连片的工业遗存集聚区,具有改建特色产业空间的突出优势。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在深入实施阶段,首钢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者,主动引导既有存量资源向曹妃甸示范区疏解转移,主厂区更多提升服务功能、创新功能,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更大的责任。

  二是顺应首都发展的阶段特征。伴随着北京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不断变大,人口不断增长,导致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过大,带来人口总需求大于城市总供给的矛盾,造成北京“大城市病”。面对北京城市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首钢要积极把握机遇,持续推动其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方向转型,加快推动其城市建设向智慧型、低碳型、集约型发展。

  三是体现首钢发展的特殊地位。首钢搬迁之前,每年的纳税额约占整个北京税收的5%,带动近20万人就业,是石景山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对北京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2012年版《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原来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调整为“五区两带”,总建筑面积确定为1060万平方米1。

  (三)新首钢地区功能定位战略考量

  为更好地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第三次领导小组会议上对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功能定位的新要求,我们认为应该从城市、产业、生态、文化、生活等五个方面,对新首钢地区的功能定位进行考量。

  1.塑造特色化城市风貌

  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相统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和经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原来的首钢地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主要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侧重产业发展,与周边三区的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都相互割裂、相互独立,“一厂三区”地区未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首都东西城市空间格局相均衡。为解决北京“大城市病”,北京市政府在通州打造城市副中心,在首都东部地区形成一个新的增长极。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同处长安街轴线的端点位置,是首都的西大门,具有引领带动首都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地位,同时也是带动京保石发展轴的重要节点,其功能定位要体现在首都西部地区的增长极地位。

  城市建筑风貌与周边城市景观相协调。原来的首钢地区城市建筑风貌以工业建筑为主,住宅、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不合理,建筑风貌比较杂乱,与首都城市建设的要求不相匹配。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的功能定位既要体现新建建筑与首钢工业遗存建筑之间的建筑风貌相互协调,更要重点体现出新首钢地区周边的山、水、传统建筑、工业建筑与长安街西延线现代化建筑风貌的协调统一。

  2.落实高精尖产业定位

  示范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6年上半年,河北省的钢铁工业增加值占河北省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4。首钢搬迁后,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要与曹妃甸园区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充分发挥首钢的产业技术优势和曹妃甸港口的交通优势,引领带动河北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高端发展,联合唐山钢铁、河北钢铁等大型钢铁企业打造世界一流的钢铁产业集群。

  引领首都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处于石景山区、丰台区和门头沟区的交界地区,曾经是首都的经济动力引擎。当前,石景山区、丰台区和门头沟区都已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面对首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新要求,新首钢地区要与周边三区一起形成产业互动发展格局,共同培育形成一个或几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3.构筑大尺度绿色空间

  与周边三区共同打造首都西部山水融城的绿色生态发展带。首钢地区是北京西部生态发展带的重要承载区,原来的首钢地区发展相对独立,其生态景观也没有与周边地区形成整体。未来,新首钢地区要通过连续的绿地空间将贯穿老工业区的L型城市绿轴和长安街城市绿轴的有机衔接,美化长安街西延线两侧的城市生态景观2。

  加强区域内部绿色空间打造。积极探索污染土壤修复治理和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打造开放式、大尺度的绿色空间,争取在全国形成可示范、可推广的经验。充分利用现有空间资源和紧邻园博园、石景山、永定河等自然资源的优势,探索利用现有资源构筑开放式、大尺度的绿色生态空间对全国老工业区的生态景观营造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开展工业遗存利旧改造

  国际交往文化与传统京味文化有机结合。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新首钢地区是首都西部重要的国际交往平台,新首钢应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和工业遗存特色资源优势,依托冬奥会和世界侨商创新中心项目,吸引国际组织、国际高端人才集聚,打造具有首都特色文化的国际交往平台。

  冬季体育运动文化与旅游休闲文化有机结合。新首钢地区紧邻西山八大处文化旅游发展带、永定河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带,旅游休闲文化资源丰富,借助冬奥会的影响,新首钢地区应积极培育新业态,促进冬季体育文化与旅游休闲文化融合发展。

  5.建设高品位生活社区

  吸引高端人才集聚。主要是对新首钢地区急需的、紧缺的国际高端人才的吸引,尤其是为海外华侨创新创业人才、冬季体育运动高端人才、文化创意产业高端人才等营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空间,提高对这些类型人才的吸引力。

  打造生态宜居典范。新首钢地区涉及城市、乡村和新首钢权属用地,城市建设水平不均衡,未来应统筹考虑区域内涉及的城乡厂一体化建设,在建设绿色建筑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居住、就业、医疗、教育、商务服务、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提高区域内人们工作生活的便捷性。

  二、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核心区发展研究

  新首钢核心区位于五环和六环之间,背靠西山,邻近香山、八大处,东起北辛安路和体育场西路,西至永定河,北起阜石路,南至京原公路。核心区包括首钢主厂区绝大部分范围、北京市锅炉厂和金隅集团燕山水泥厂、石景山集体用地及少量其他用地,面积为8.63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1060万平方米,容积率约为1.2。

  (一)新首钢核心区功能定位

  新首钢核心区位于首都西部区域中心,与通州城市副中心分别处于北京东西城市轴线的端点位置,新首钢核心区是首钢钢铁装备制造业的研发总部,是促进我国钢铁装备制造业迈向制造业强国发展目标的重要承载地。新首钢核心区是首钢涉钢业务搬迁的主体,是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者。

  在2012年版《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新首钢核心区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结合对新首钢地区功能定位的五大战略考量,建议将新阶段下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的功能定位为:

  1.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围绕建设制造业强国战略目标,服务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积极争取成立国家钢铁制造业创新中心,大力发展钢铁制造研发设计服务业。立足国家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优势,有重点地聚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探索传统制造业向高端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有效路径。积极开展工业遗存利旧发展产业的试验,探索不同类型的工业遗存改造模式、开发利用模式、运营模式等。利用冬奥组委入驻首钢的历史机遇,开展利用工业遗存办奥运的试验,探索低碳高效办奥运的模式。

  2.城市有机更新引领区

  围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运用城市织补理念,加快实施城市风貌有机更新工程,推动首钢地区工矿型配套居住区向现代化国际宜居社区跨越发展。通过国际C40正气候组织示范区试点工程、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建设工程,提升城市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引领首都城市建设品质有机更新。预留足够的生态空间,增加绿色面积,构建大尺度绿色空间。加强对新首钢地区废弃或污染工业用地修复和再利用,对全国污染工业用地修复和再利用形成示范。

  3.区域协同发展先行区

  带头示范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产业、人才、科技创新、管理等方面与曹妃甸园区实现跨区域协同发展。带头开展非首都功能疏解,在产业退出、稳步剥离企业社会职能、实现公共服务市场化方面发挥先行示范作用。带头落实减量发展,严格控制用地、用水、用能、用人规模。带头实现联动发展,在高端产业引入、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土地统筹利用等方面与周边三区实现联动发展。

  4.国际交流合作试验区

  发挥新首钢工业遗存特色空间优势,积极吸引国际组织、国际行业协会或联盟等总部落户。加快推进世界侨商创新中心项目建设,积极吸引国际高端人才、侨界创新创业人才落户。发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政策优势,积极争取国家级项目落户和资金支持。围绕国际人才社区试点建设,建设北京人才高地,营造适宜国际人才工作生活的“类海外”环境。

  (二)新首钢核心区产业细化

  产业是实现功能定位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对新首钢核心区的产业细化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严格执行好产业禁限目录,适度发展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产业;二是把握产业发展的国际趋势,选择产业发展前景好、符合本市“高精尖”经济结构发展方向的产业;三是立足新首钢的工业研发设计优势,继续引导钢铁方面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设计和相关行业发展;四是紧抓冬奥组委入驻契机,整合首钢体育产业资源,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球类运动等特色产业。综上所述,建议重点关注四类产业。

  1.高技术服务业

  立足首钢特色产业优势,结合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求,我们认为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核心区应重点聚焦高技术服务业的以下行业领域。

  ——研发与设计服务。依托北京“侨梦苑”项目建设,搭建高端研发创新平台,大力吸引侨界顶尖院士科学家及研发机构项目落户,带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研发设计、高端服务等价值链高端环节集聚。依托首钢技术研究院,积极申请国家钢铁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开发高性能金属材料及特殊合金材料、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等高性能、关键性新材料产品。积极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成立高性能、关键性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加快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积极创建增材制造创新中心,重点针对冰雪运动装备中所需高性能金属材料及特殊合金材料,加快相应增材制造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

  ——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技术。大力引进设计与制作技术、传播与展示技术、文化遗产发现与再利用技术、运营与管理技术行业领军企业,特别是引进和培育VR硬件设备研发和设计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参与制定全国乃至全球行业标准,抢占全球新一轮互联网科技革命的制高点。

  2.金融保险产业

  在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核心区可以重点发展以下几个行业领域:

  ——货币金融服务。重点吸引国际性金融机构集聚,积极争取设立国际化货币清算结算中心。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吸引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园区设立特色支行、信贷专营机构、文化金融事业部等,积极发展收益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信贷创新产品。以华夏银行为试点单位,探索制定适合文化创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贷款审批和利率定价机制等行业标准。

  ——资本市场服务。吸引投资基金、股权基金、私募基金等行业领军企业进入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一批有实力的文化创意企业,鼓励并支持园区内文化创意企业上市。吸引融资租赁企业集聚,特别是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租赁机构。

  ——生产性保险服务。借助国家保险产业园品牌优势,大力吸引保险行业领军企业入驻,重点培育提供科技创新和文化保险产品的保险机构。重点发展生产性财产保险、生产性再保险等行业领域,探索建立“互联网+保险”新模式,推动园区内保险服务机构与全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企业深度合作。

  3.文化创意产业

  借鉴迪士尼IP化运营和好莱坞大片续集运营模式等成功经验,通过IP授权,与动漫、游戏、影视、图书等行业领域融合发展,是当前以及未来动漫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根据《北京市文化创意及相关产业分类(DB11/T 763—2015)》标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6年版)》,按照产业特色突出、市场前景广阔的发展思路,结合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的空间资源优势和多重政策叠加优势,我们建议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核心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重点聚焦以下行业领域: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重点发展数字内容服务行业,大力引进和培育优质IP制作企业或团队,深入挖掘优秀文化资源,促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漫游戏民族品牌。前瞻性布局VR产业,吸引虚拟现实技术研发、虚拟现实内容制作、虚拟现实集成应用等企业集聚。深入实施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培育文化科技双向深度融合的新型业态。

  ——文化艺术服务。重点发展文艺创作与表演服务,主要围绕园区内企业制作的优质IP内容、知名网络游戏和手机游戏,配合线上产品营销,定期组织线下赛事活动、表演活动、展销活动等,营造良性循环的IP生态圈,发展粉丝经济,提升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化商务服务。重点发展文化艺术咨询服务、策划创意服务和知识产权服务业,充分发挥北京的人才优势,吸引优质IP制作人或团队入驻。围绕动漫、游戏、影视、图书等行业领域急需的国内外优质IP,提供IP授权咨询服务。

  ——广告和会展服务。围绕动漫网络游戏产业发展需要,引进和培育移动广告、互联网广告企业,特别是吸引行业内知名企业入驻。针对园区内动漫网络游戏企业发展需求,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会展活动。

  ——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依托永定河滨水旅游资源和新首钢工业遗存资源,合理规划设计工业旅游观光和体验项目。积极与创意产品设计企业合作,充分开发新首钢特色工业旅游周边创意产品。积极申请体育旅游和竞赛表演类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冰雪运动体验旅游产业。

  4.体育休闲产业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将成为北京经济转型升级的新亮点和新增长点,新首钢体育产业的发展应紧抓冬奥组委入驻新首钢契机,依托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区建设,结合首钢自身拥有的职业篮球俱乐部等优势,重点聚焦以下几个行业领域:

  ——体育运动及体育赛事服务。抓住冬奥会筹办及冬奥组委入驻契机,吸引国内外体育组织地区总部、知名运动品牌、体育运动俱乐部入驻。吸引社会力量通过联合办队、个人办队、冠名赞助等形式组建职业体育运动俱乐部,策划举办影响力大、参与度高的体育赛事活动。策划组织市民快乐冰雪季系列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冰雪嘉年华和群众冰雪健身体验活动,打造奥林匹克运动推动老工业区改造和城市复兴的典范。

  ——健身休闲。科学规划新首钢核心区自由骑行路线,策划举办首钢特色骑行赛事活动。吸引社会力量科学改造工业遗存资源,发展潜水、攀岩等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积极申请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开拓全市中小学生体育运动消费市场。

  ——“互联网+”体育。重点吸引赛事直播平台、体育电商、体育运动论坛、体育O2O等行业企业集聚,特别是吸引开发“互联网+”体育的平台型企业入驻。围绕冰雪运动、群众性健身运动等,开发优质赛事内容,通过组织线下赛事活动、线下健身体验活动等,充分带动体育消费。

  (三)新首钢核心区人口调控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市规委正在对2012年版《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进行修改调整。目前,首钢核心区北区调整方案已经市政府批复,从北区的调整情况看,总规划建筑面积预计减少15%,就业人口也将随之减少。

  根据“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对石景山区的人口调控要求,北区将不安排居住用地,东南区适度安排一定居住用地,从就业规模看,北区将主要发展人口吸纳少的体育文化、高端商务金融、产业技术创新等产业,并鼓励首钢职工经培训后转向现代服务业,减少对新增就业人口的需求,力争使首钢北区未来就业规模低于本市一般高端产业功能区就业规模。

  同时,按照北京市建设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的发展规划,结合中关村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立足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人才需求,综合考虑世界侨商创新中心和奥运会对国际人才的聚集效应,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将聚集一定数量的外籍人口。

  三、新首钢综合服务区核心区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

  强化“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区企合作”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新首钢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三区一厂”的组织协调作用。坚持规划引领,按照减量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强化规划统筹与管控功能,加强综合性规划与专项规划的统筹衔接,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围绕重大项目、重点任务,做好各成员单位的任务分解,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时保质完成。“三区一厂” 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带动市场力量,共同推动新首钢地区发展建设。

  (二)探索创新土地利用方式

  坚持把落实土地政策作为破解新首钢地区发展难题的关键举措,深入研究细化首钢自主开发、联合开发、招拍挂上市不同开发模式的供地政策,明确土地协议出让的条件和操作细则。立足新首钢地区土地权属复杂的实际情况,打破行政界限,通过土地资源的一体化规划、配置,探索形成不同权属土地统筹利用的新模式。采用地下交通、地下商业综合体、屋顶花园等多种形式,优化新首钢存量土地利用方式,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加快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作,适度“留白建绿”,努力拓展绿色生态空间和环境容量。

  (三)统筹协调区域人口布局

  认真落实北京市人口疏解调控计划,按照总体减少15%的目标,严格控制新首钢地区人口规模。要加强“一厂三区”产业、居住和人口统筹协调工作,实现主厂区与周边区域之间的功能互动和职住平衡。围绕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建设,研究制定国际人才就业、生活和管理方面的政策。在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基础上,有序吸引高端人才就业,促进人口结构优化。优化学校、医院、文化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带动常住人口优化布局。

  (四)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

  积极争取国家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专项建设基金,逐步化解首钢历史债务。盘活首钢总公司部分闲置土地资源,合理安排住宅项目开发的时序、规模、类型,严格避免人口过快集聚。支持首钢总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金融创新业务,充分利用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票据和项目收益性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展融资渠道。进一步发挥京冀基金等股权投资基金引导放大作用,争取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新首钢地区发展建设。

  (五)积极开展先行改革试点

  积极申报国家城区老工业区绿色转型示范区,争取国家城区老工业区新的试点支持政策。深入推进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试点和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区建设,围绕新首钢主导产业,加快研究制定促进产业发展的引导支持政策,引导高端产业要素集聚。

  (六)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坚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加强与首钢总公司、三区和市级相关部门协调,加快推进丰沙线入地改造、S1线、地铁6号线西延、长安街西延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首钢厂区与周边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步伐。强化区域城市运行保障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西六环天然气管线工程、石景山水厂、门头沟区第二再生水厂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强园区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建设,合理布局通信光缆、基站等通信设施,优化无线数据信号覆盖,增强园区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七)加强新首钢各组团的协调联动

  以新首钢核心区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组团发展建设,将各组团发展融入相关区发展规划,进一步增强各组团功能布局、产业布局、产业分工的衔接互动,在二通厂、特钢、一耐、门城滨河地区等组团培育形成特色增长点,共同促进区域绿色转型。


请您留言
感谢留言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关闭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