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加快石家庄崛起的举措建议
发表时间:2017/11/27 00:00:00    阅读:424

  构建城市等级体系完善、空间结构合理的京津冀城市群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前,京津冀城市群存在结构性缺陷,城市体系呈现明显断层,由此导致京津冀地区城市体系和社会发展的整体失衡。城市体系中顶层是北京、天津两个超大城市,底层是数量占九成以上的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中间层特大城市、大城市数量过少,无法承接来自顶层辐射;同时,两个超大城市集中在城市群北部,南部缺乏大城市带动,发展落后。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和冀中南最大城市,着力提升其城市战略地位,对优化京津冀城市群结构,带动冀中南地区转型升级、快速发展,进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加快石家庄崛起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石家庄崛起是弥补京津冀城市群结构短板的关键举措

  通过研究发现,全球典型城市群均属于高度城市化区域,具有完善的城市等级结构,各级城市通过发达的交通和信息网络紧密连结在一起,形成稳定的城市集合体,并且空间结构都呈现明显的多核心星云状,不仅拥有若干规模大、辐射带动强的中心城市,而且在中心城市周边还均匀分布着大量发达的中小城市。

  波士华城市群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是世界上首个被公认、目前实力最强的城市群,总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高达90%以上,自北向南由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5大都市和40多个中小城市构成,城市体系结构合理,空间布局均衡,城市间分工协作关系密切,纽约为金融和商贸中心,波士顿科技、教育和医疗发达,华盛顿是政治中心及国际重要经济组织总部所在地,费城和巴尔的摩为港口城市、制造业优势突出。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群之一,横跨沪苏浙皖四省市,发展基础好,综合实力强,开放程度高,逐步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城市等级结构合理,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程度形成一定的落差,城市能级梯次分布,中心城市支撑力较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效应凸显。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等级体系呈“金字塔”型,形成明显的梯次结构。根据2014年公布的国家最新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结构体系完善,拥有1座超大城市、3座特大城市、11座大城市、9 座中等城市和 42 座小城市,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星罗棋布;从城市经济总量上看,不同经济规模等级的城市数量也呈现明显的梯次分布。

  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分布较为均衡,构成具有较强支撑的城市群空间架构。除核心城市上海外,依托南京、杭州、苏州、合肥、宁波等中心城市,长三角城市群基本形成了稳定的大尺度空间架构,支撑了城市群内部各板块的协调发展,城镇分布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 80多个,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4 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8%。

  相比而言,京津冀城市群存在明显的结构缺陷,城市体系构成不合理,城市发展落差过大,其他城市接受中心城市经济辐射能力有限,而中心城市在空间上又较为集中,使城市群边缘地区很难分享中心城市的发展成果。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等级体系呈“哑铃”型,城市间落差过大。从城市规模上看,京津冀城市群拥有京津2座超大城市,但没有特大城市,仅有5座大城市且竞争力不强,众多中小城市发展水平较低。从经济总量上看,京津双城独占鳌头,远远高于河北最大的唐山、石家庄两市,而其他9市GDP更是都在3500亿元以下。京津双城难以通过这种城市体系将经济增长能量自上而下传递到城市群其他城市,尤其北京的大量优质资源直接跳过河北向全国其他地区进行“导弹式”外溢。

  京津两大中心城市集中在城市群北部,南部缺乏战略支撑。京津两大中心城市相距仅100多公里,对京津冀城市群北部的辐射带动作用突出,而南部处在两市辐射边缘,缺乏强劲的中心城市带动,导致其资源集聚能力和承载能力差,人口、资本等经济要素不断在北部聚集,京津双城虹吸效应依然突出,整个城市群没有形成支撑力强的大空间骨架。

  (二)加快石家庄崛起是带动冀中南地区转型发展的核心支撑

  首先,从全国来看,作为省会城市,石家庄难以支撑起和辐射带动冀中南地区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规模不大,经济体量偏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处于中下游水平。2015年石家庄GDP达到5441亿元,占全省的18%,在省内低于唐山的6103亿元。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经济规模仅排在第15位,经济规模占省内份额更是仅排在第24位。

  产业结构偏重,能源、钢铁等传统产业地位突出,产业形态难以集聚大量高端要素,对城市转型发展支撑力不足。2015年,石家庄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493.3亿元,占GDP的46%,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有16个第三产业比重过半,而石家庄仅排在第22位。

  城市品质较差,对人才缺乏吸引力,大气污染、交通拥堵现象突出,公共服务资源相对缺少。据环保部公布数据,石家庄近几年来一直是我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之一。滴滴出行平台发布的《2016上半年中国城市交通出行报告》显示,石家庄在全国400个城市中首次成为最拥堵城市。2015年石家庄每千人拥有病床4.7张,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几乎排名最末。

  城市空间呈现明显“单中心”结构,综合承载能力薄弱。主城区空间范围狭小、功能集中,城市空间拓展不足。正定新区还处在建设发展初期,与西安西咸新区、合肥滨湖新区、郑州郑东新区等相比,战略地位不高,建设发展相对较慢。轨道交通建设滞后,各功能组团与主城之间缺乏大容量的快捷交通体系。

  其次,从省内尤其冀中南地区来看,石家庄经济优势地位也不突出,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有限,没有发挥出作为省会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和价值。

  经济发展优势不明显。2015年,石家庄人均GDP达到5万元,仅为唐山平均水平的64%;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实现3500元,仅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当;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8000元,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7%,与周边沧州、邯郸等城市收入水平相差无几。

  产业同构现象突出。石家庄第一、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4%,与沧州(59%)、邯郸(60%)、衡水(60%)、邢台(61%)等周边城市差异不大,没有形成体现省会城市地位的经济结构,反而与这些周边城市类似,主导产业多集中在重化工业和一般制造业,石化、钢铁、建材、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还占相当大比重,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辐射带动能力薄弱。由于总部经济、金融、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够,石家庄与周边城市没有形成密切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体系,人才、资金、技术、服务外溢匮乏,辐射带动冀中南地区的作用有限。

  总之,结合国内外城市群发展规律,为弥补京津冀城市群结构短板,改变冀中南地区发展“洼地”的现状,有力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迫切需要在城市群南部培育壮大一个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中心城市,与京津双城共同辐射带动整个区域发展。从区位、交通、地位和基础来看,石家庄相比周边其他城市,更具备成为大区域中心城市的条件。未来通过着力提升石家庄战略地位,加快构建“京津石大三角”,可以强化石家庄在区域转型升级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快速集聚高端资源,补齐短板,提高承载力,辐射带动冀中南乃至山西等区域发展。把石家庄培育成为京津冀区域第三增长极,还可起到有力吸纳河北中南部人口的作用,大大减轻京津两地的外来人口压力。

  二、加快石家庄崛起的举措建议

  构筑“京津石大三角”关键在于加快提升石家庄市的战略地位,争取国家层面给予更多政策倾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优先支持石家庄开展跨区域合作,尽快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和整体竞争力。

  (一)提请国家对石家庄市发展给予更多支持

  尽快设立国家级正定新区,构筑石家庄新的增长极。针对当前石家庄主城区空间狭小、功能集中、人口密集以及城市综合承载力较弱的问题,亟需在更大范围内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尽快推动正定新区升级为“国家级新区”,加大对正定新区建设的相关政策支持,推动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化项目优先布局,充分发挥正定新区的战略价值。以国家级正定新区为重点,加快建设石家庄城市副中心,与主城区以及鹿泉、栾城、藁城等组团共同构建形成“一主一副多组团”城市空间格局,主城区、副中心与各组团实行差异化定位、特色功能分工,实现联动发展。

  支持开展重大制度创新与实践,注入区域发展新动力。建议将石家庄市纳入国家有关重大制度创新试点城市,在外汇管制、投资管理审批、人才引进等制度创新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争取“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在石家庄先行试点,打破人才发展在户籍、社保、教育等领域的制度藩篱。着力推进天津自贸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在石家庄市开发区、高新园区等功能区复制推广,推动京津冀、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在石家庄市深入落实,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风险资本以及高端科技人才进驻。将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相关政策在石家庄市试行推广,促进区域服务业快速发展。

  大力支持石家庄轨道交通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加快推进石家庄轨道交通建设,是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建议国家各有关部委加快石家庄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手续审批流程,加大力度支持项目投融资模式创新。重点支持石家庄市主城区的地铁建设,争取实现中心城区二环路以内步行500~1000米到达地铁站点的目标;支持正定新区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对内对外轨道交通建设。同时,加快布局市郊铁路、城际铁路建设,拉开石家庄城市骨架,在更大范围拓展城市功能。通过规划建设大容量、高速度、一站式、低票价的市郊铁路加强主城区与城市副中心、各功能组团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打造石家庄市1小时通勤圈;通过规划建设城际铁路,加强石家庄市与衡水、沧州等周边城市快速交通联系。

  (二)提高石家庄在京津冀合作中的优先地位

  加强创新协同推动石家庄产业转型升级。支持石家庄与京津联合创建一批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鼓励石家庄企业与京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引导京津创业服务机构、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资源向石家庄延伸,打造一体化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依托石家庄市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正定新区等现有产业园区平台,鼓励发展前景较好、具备一定优势的产业项目、制造业部分环节以及新兴产业优先向石家庄转移。支持石家庄与京津共建特色产业园区,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带动石家庄产业转型升级。

  引导北京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石家庄转移。加强京冀两地政府、疏解主体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对接,引导北京向外疏解的教育、医疗、文体、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优先落户石家庄。京冀两地探索多元化的资源疏解与合作路径,支持具备条件的驻京高校整体或部分转移,鼓励名校办分校、名院办分院,深化管理模式输出和人才交流互派,借鉴河北燕达医院与北京朝阳医院合作模式探索两地共建教育、医疗机构。石家庄市自身要完善相关配套,提升承接能力,对项目落地选址给予土地、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三)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和影响力

  强化城市治理,建设“智慧城市”。石家庄市要打造成为京津冀城市群中仅次于京津的大城市,必须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整治、精细化管理。推进城市生态建设,在主城区和副中心、各组团之间建设绿化隔离带,防止中心城蔓延扩张的同时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实施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联防联控,进一步提高城市清洁能源利用比例。加强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加快市政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升级,发展“智慧政务”。

  加强品牌塑造,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城市品牌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石家庄要进一步打造城市软实力,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高品质商务楼宇,打造特色商业街区,优化城市景观设计,打造凸显石家庄亮点的标志性区域。积极承办国际性或区域性大型会议、商务活动、文体赛事以及高端会展,提高城市知名度。依托石家庄丰富的自然山水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燕赵文化、西柏坡红色文化、正定古城与秦皇古驿道文化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相融合,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提升城市魅力。


请您留言
感谢留言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关闭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