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企业研发机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
发表时间:2018/03/01 00:00:00    阅读:657

  企业研发机构既是企业赢得科技创新竞争的重要源泉,也是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是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中关村近年来大力营造促进企业提升研发创新活力、提升研发能级的良好环境,推动企业研发机构高质量、高水平集聚发展,促进创新要素高效流动,引导研发机构更深入、更广泛参与创新体系建设,这对于中关村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发挥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摸清中关村企业研发机构的活动情况,为更好地服务企业研发机构提供决策参考,本文以经工信部或市经信委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经科技部或市科委认定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研发机构,以及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等为样本,筛选出以中关村企业为依托单位的研发机构,从运作模式、主体分布、溢出效应、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分析了中关村企业办研发机构的发展特点。

  一、企业研发机构呈现多元化运作模式

  中关村企业创办的研发机构是集聚创新要素、整合跨界资源、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支撑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中关村企业积极探索创办研发机构的多元化模式,目前形成独立法人,企业内部设立,以项目为牵引与高校、科研机构合建,企业协同共建四种运作模式并存。

  独立法人研发机构。中关村具有独立法人的研发机构主要是由行业领军企业、跨国公司等有条件的科技型企业通过自建、并购等多种方式设立,用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这类机构可以独立申请专利、申报项目,组建方式自主性更强,在研发管理与控制、产学研合作方面较为灵活。如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是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从事高新技术和产品研发的研究机构,为中国普天承担新技术发展规划和新产品研究开发,2016年研发经费支出达2.6亿元,发明专利申请193项。如赛升药业通过并购北京华大蛋白质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全面开展基因合成和克隆、蛋白质表达纯化、抗体制备及鉴定、蛋白质组学分析等技术服务和新药研发,共同寻求蛋白质、多肽药物研发的新突破。

  企业内部设立研发机构。中关村以内部设立的分支机构的形式开展研发的企业居多,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方向直接指导分支机构的研发方向和任务。如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建立有火电、核电、石化、轨道交通等十多个研发、仿真试验中心,2016年和利时研发机构经费支出近3亿元,依托分支机构承担了二十多项863计划等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拥有自主产品开发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00逾项。

  产学研合建研发机构。依托丰富的科教资源和密集的创新创业资源,中关村形成了一批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建的研发机构,这类研发机构往往围绕国家战略,强化企业在市场把控和技术应用的主体地位,发挥高校院所在基础研究、理论创新的技术优势,协同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地探索研究,合作实施研发项目。如百度牵头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共同筹建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提升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整体竞争力。

  企业协作合建研发机构。这类研发平台是以企业创新优势互补为基础,以行业基础性、关键性技术突破为核心,形成的针对共性技术研究和服务的研发共同体。这种研发机构运行模式既发挥了行业领军企业的创新骨干作用,又激发了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如智能交通技术与设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依托千方科技建设,以四通智能交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竞业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中关村智能交通产业联盟成员企业及行业重点企业为纽带,通过集聚全行业技术和产业优势资源,构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试验平台,推动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再如北汽新能源硅谷研发中心由北汽新能源公司与国轩高科、华东汽电共同合作成立。国轩高科协助北汽新能源实现电动汽车整个产业链上的资源整合,华东汽电在汽车电子零部件、车联网和智能驾驶等技术方面,助力北汽新能源提升整车的智能化和电动化水平。

  二、企业研发机构领域覆盖广、层次高端化特征突出

  从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以及经政府部门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科技研发机构等群体中,梳理出1313家中关村企业办研发机构,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所属技术领域、研发机构主体的分布特征。

  企业研发机构实现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主导的全领域覆盖。1313家研发机构共涉及9大技术领域,其中电子信息领域研发机构数量最多,达443家,占比33.7%。生物医药领域研发机构数量次之,有213家,占比16.2%。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领域研发机构数量相当,分别为167家、152家和115家,分别占比12.7%、11.6%、8.8%;环境保护、现代农业、航空航天、核应用领域研发机构数量较少,分别为58家、34家、16家、1家。

  图1中关村企业研发机构分技术领域(单位:家)

  企业研发机构主体呈现多样化分布特征。从控股类型来看,中关村研发机构主体私人控股占比较大,达606家,占比46.2%。国有控股企业共有521家,占比为39.7%。近年来,国有企业不断将特色鲜明的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落户中关村,取得了高铁、载人航天、深海深蓝等一大批创新成果,如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依托高速交通工具智能诊断与健康管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研发中心先后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中的长征运载火箭系列、“嫦娥”卫星系列提供了强有力的测控设备支撑,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以及“神舟八号”飞船圆满完成空间交会对接任务提供了可靠的地面测试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已梳理的企业办研发机构中,主体为外商控股的有75家。跨国公司在中关村设立研发中心呈能级提升趋势,如部分跨国公司将其在华研发中心提升为亚太或全球研发中心。如全球医疗行业的领军企业美国默沙东先后在中关村设立了全球临床数据管理中心、默沙东中国研发中心,针对中国最迫切的医疗需求加强创新,在糖尿病、肿瘤、心血管、疫苗和抗感染等领域研发创新药品和疫苗。从研发机构主体上市情况来看,中关村上市企业办研发机构共269家。此外,京外上市企业也纷纷将研发中心落地中关村,如三一集团在北京成立的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专注于大型能源装备研发。

  图2企业研发机构分控股类型(单位:家)

  企业研发机构主体层次高端化特征突出。经梳理的研发机构中,拥有601家企业技术中心(其中73家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为国家级分中心),59家重点实验室,381家工程技术中心,41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中关村企业为主体建设的开放实验室77家。在研发机构持续创新推动下,中关村原始创新策源地作用进一步深化,高层次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在推动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国家重大创新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组建了“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该中心为经工信部认定的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围绕研发设计,测试验证,中试孵化和行业服务能力开展建设工作,搭建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动力电池创新平台,带动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升级换代。

  图3北京市经认定的企业研发机构多数来自中关村(单位:家)

  三、企业研发机构形成了强大的溢出效应

  中关村企业研发机构模式多样,其功能定位也呈现交叉复合的发展趋势,是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孵化器,加速以人才为载体技术溢出和知识扩散的驱动器,形成了强大的溢出效应。

  加速技术积累。企业研发机构为源头技术创新、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共性技术攻关、知识产权创造与应用、标准创制、产品升级和更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速企业技术积累。如联想研究院为联想的众多高科技产品和服务注入了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和理念,为联想集团的各种明星产品交付了许多开创性的技术和原型,包括可在手机和手表间转换模式的柔性设备CPlus、支持语音+手写融合的自然交互方式手写技术WRITEit。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西门子中国研究院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在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制造业自动化和数字化以及智能工厂领域开展技术合作,共同推进工业机器人合作领域标准的建立。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关村企业研发机构针对传统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自身积累得大量难以转化的科技成果,通过对市场的认知和判断、风险管理、成果评估等一系列手段,对科技成果进行优化改造,打通从核心技术到符合市场需求产品的渠道,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如科信必成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立的中关村口服药物缓控释技术创新平台专注于口服固体药物缓控释制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开发,年均实现成果转化20项。

  强化科技服务效应。研发机构利用自身的研发仪器设备、创新人才、运营团队,或者调动各类科技资源,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数据加工、技术服务、专利服务、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如中远网络物流信息技术公司建立的中远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实验室拥有一大批大型信息化设备,形成包括智能化、自动化、机械化、手工化等在内的综合性软硬件测试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仿真、优化、开发、测试以及实施服务。臻迪科技成立的北京人工智能专利创新中心,通过提供人工智能专利趋势分析报告、建立人工智能专利池、组织国际经验运营团队开展、国际化专利布局与运营等解决国内人工智能企业发展知识产权面临的问题。

  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企业研发机构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参与,研发机构在进行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的同时还大力培养高水平的技术型人才,不断挖掘潜力人才,引进经验丰富的高端领军人才,打造知识结构合理、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研发队伍。如默沙东研发中心在华拥有在全球医药研发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科研带头人,和毕业于全球顶尖院校的青年人才,基于此,默沙东的博士后工作站项目在国内首创“学术和产业中外双导师制”,不断培养新型研发人才,为本土科研机构和全球领先医药企业搭建沟通桥梁。

  孵化效应。中关村还存在一批企业研发机构,聚集顶尖人才团队,以技术输出、创新投资等方式加速企业孵化,同时,在合作研发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以人才为载体的技术溢出和知识扩散,加速人才流动和团队组建,不断孵化出新的创新团队。如微软亚洲研究院孵化了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推动了人才流动,微软亚洲研究院建院元老李开复于2009年在中关村创办创新工场,林斌博士2010年成为小米联合创始人,张宏江博士加入金山担任CEO,微软亚洲研院首任院长张亚勤于2014年加盟百度,智能硬件行业顶尖科学家李世鹏2015年加盟硬蛋。

  四、企业研发机构的国际化趋势日趋显现

  中关村瞄准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研发全球化不断升级。一方面企业研发机构凭借其影响力和研究实力,不断吸引和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研发团队入驻,进一步提升研发实力。另一方面中关村在全国率先设立了企业国际化发展专项资金和300亿元中关村并购母基金,支持企业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目前,已有京东、北汽新能源、百度等企业将研发中心设在海外。如滴滴在加利福尼亚硅谷成立滴滴美国研究院,将重点发展大数据安全和智能驾驶两大核心领域,美国研究院还将配合滴滴大研究网络,为更多城市研发前瞻性的整体交通方案。


请您留言
感谢留言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关闭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