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典型金融服务集聚区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发表时间:2020/04/30 16:27:41    阅读:654

进入21世纪,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功能区作为一国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和参与全球资源分配的控制中心,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与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纵观全球金融功能区的发展,尽管背景各不相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但在开发建设和运营方面都形成了许多成功经验,对于我国金融服务集聚区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国际典型金融服务集聚区发展经验借鉴

(一)金丝雀码头金融功能区

金丝雀码头金融功能区位于伦敦市多克兰地区(Docklands),是1980年后新兴的金融商务区,占地39.25公顷。金丝雀码头原是一片废弃码头区,经过20余年的改造,发展成为伦敦仅次于金融城的新金融商务区,形成了高度聚集的金融业产业集群,聚集着众多世界级银行集团,包括巴克莱银行、花旗集团、惠誉评级、汇丰银行、摩根大通、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摩根斯坦利等在内的众多大型银行全球或欧洲总部、专业服务公司以及知名媒体机构等纷纷在此落户。目前,约有10万人在金丝雀码头工作,金融和保险行业从业人员占该区域从业人员的50%,金融业税收贡献超过25亿英镑,总税收贡献约37亿英镑。伦敦金丝雀码头金融功能区的成功实践,形成了颇具借鉴意义的发展经验。

一是以临近伦敦金融城的区位交通享受产业溢出效应。伦敦金融城主要是基于老伦敦城而建,核心区2.6平方公里,之后金融城因为“金融大爆炸”而迅速壮大,向外扩张,其规模约扩展至5平方公里。随着金融商务办公需求持续增大,金融功能沿着泰晤士河向周边拓展延伸。金丝雀码头距离金融城仅约6公里,而且Jubilee line和DLR两条轨道交通将金丝雀码头与伦敦金融城和西区联系起来。依托良好的区位交通,金丝雀码头成为承接伦敦金融城产业外溢的重要区域。1999至2009年间,在金丝雀码头的带动下,形成了全伦敦金融业从业者向金丝雀码头区域集中的局面。1999年,金丝雀码头Tower Hamlets区域的金融业从业者占伦敦的7.8%,2009年这一比例上升至20.4%。1999-2009年间,伦敦金融业从业者减少了3759人,绝大部分区的金融业从业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而Tower Hamlets区域的金融业从业者增长了42179人。

二是在完全市场化政策引导下采取了公私合作的开发模式。伦敦政府成立半官方开发公司LDDC(码头区开发公司)取得土地所有权,再由LDDC与私营开发商合作,公私合作使得区域开发引入了全球最先进的开发理念。金丝雀码头项目的发起者和投资者奥林匹亚约克公司是一家拥有大量房地产开发经营、金融混业经营、国际化CBD运作经验的成熟企业,并引入金融业巨头摩根斯坦利作为其重要联合股东。

三是运营策略和产业定位是金丝雀码头金融功能不断强化的关键。金丝雀码头现有办公物业约139万平米,而且只租不售,其中有50%的面积为整栋租赁,30%为大客户租赁,20%为散租,办公楼平均单栋建筑面积约5万平米。为满足不同规模客户的需求,办公面积从1.3万平米到11.5万平米不等,呈现明显档次差异。大型金融机构总部是金丝雀码头的核心客户,巴克莱、瑞信、摩根大通的租赁面积都超过了10万平米。

四是企业特区政策为金丝雀码头招商引资提供了重要保障。在金丝雀码头发展过程中,伦敦企业特区政策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诸如:减免特区内企业营业税;降低企业所得税和国家保险;对资产和地产的投资实行税收减免或给予资本收益津贴;放宽规划限制,加快审批流程和建设进度,降低建设成本;对投资成本予以补贴等。企业特区的优惠政策限制一般在10年左右。

(二)格林尼治基金小镇

格林尼治小镇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占地174平方公里,人口7万左右,被誉为全球对冲基金“大本营”。19世纪之前,格林尼治小镇主要发展农业,20世纪初逐渐向金融服务业转型。20世纪60年代末,投资界传奇人物巴顿·比格斯在格林尼治小镇创立了第一家对冲基金。20世纪90年代,对冲基金开始在格林尼治周边不断涌现,大量金融机构的总部基地迁移到格林尼治。如今,格林尼治已经聚集了500多家基金管理机构,全球350多只管理着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对冲基金有近半数公司把总部设在这里,基金所管理的资产已达3500亿美元。从格林尼治基金小镇发展经验来看,主要归功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毗邻纽约市,区域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格林尼治是美国康涅狄格州费尔菲德县的一个城镇,濒临长岛海峡,近邻纽约,处于纽约东北向的康涅狄格州对冲基金走廊上,是纽约市的卫星城镇之一,便于享受纽约金融要素溢出效应,实现金融产业集聚。从交通优势看,格林尼治小镇处于纽约“一小时经济圈”内,距离曼哈顿区只有48公里,驾车行驶不到1小时,小镇周边有2条高速路,2小时车程内拥有5个机场、4个火车站。

二是距海底光缆近,超高网速保障。对冲基金的交易对于网速的要求较高,高网速可以提高网络数据的实时性和连续性,进而提高交易处理速度。格林尼治小镇距离海底光缆很近,这在一定程度为高网速提供了设备技术保障。

三是税收优惠,监管宽松,租金低廉。小镇的发展最主要还是得益于康涅狄格州在税收、监管及租金方面的优势。税收方面,康涅狄格州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税收远低于纽约。纽约个人所得税税率是8.9%,而康涅狄格州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只有6.7%。房产税方面,康涅狄格州的税收是美国所有州中最低的。监管方面,小镇大力鼓励对冲基金业的发展,因此与严格执行对冲基金监管政策的纽约相比,小镇的监管环境更加宽松。租金方面,低廉的租金条件对其成功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小镇的办公用房分为A类和B类,共44.6万平方米,其中A类办公用房的平均租金为每月66.73美元/平方英尺,远低于纽约曼哈顿等地区。

四是自然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小镇地处康涅狄格州的黄金海岸,海岸线长达32英里,自然风光迷人,环境清新优雅,生态宜居。教育、文化和体育等配套设施齐全。教育资源方面,小镇有11个小学、3个中学、1个高中、6个私立学校。文化和体育设施方面,小镇有20个公园、14个私人俱乐部,以及包括交响乐团、合唱团、博物馆、艺术馆等在内的众多文化设施。

(三)美国硅谷科技金融

“硅谷奇迹”的产生除了人才、技术以外,更在于金融作用的发挥,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相互作用。硅谷的科技金融最具代表性的有风险投资、硅谷银行、新型孵化器、纳斯达克市场等,资本金来源于富有的个人资本、机构投资者资金、私募证券基金和共同基金。其中,最为活跃的科技金融要数风险投资。权威数据显示,2015年,以硅谷为核心的旧金山地区拿到的风险投资在250亿美元左右,占全美的41.6%。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科技公司中,至少有一半是由沙丘路上的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的。沙丘路位于斯坦福大学的西侧,两三公里长的普通街道汇聚了美国60%的风险投资机构,包括著名的红杉资本(SequoiaCapital)、KPCB(凯鹏华盈)、NEA(恩颐投资)等,几乎每个顶级的硅谷公司都在创业初期接受过来自沙丘路的风投资金,比如苹果、微软、亚马逊等。从硅谷科技金融创新发展来看,以下三个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是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政策环境方面,美国政府推出的《小型企业投资公司制度》、《中小企业投资奖励法》、《中小企业资本形成法》等一系列法案与政策明确了风险投资主体的运行与监管,两次大幅度降低资本利得税直接促进了风险投资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法律服务方面,如WSGR、Cooley、Fenwick&West等专业律师事务所也积极参与硅谷的创新活动。对于资金紧缺的初创公司,这些大型法律服务集团以“类融资”方式为其提供了完善的法律支持服务。在金融配套服务方面,硅谷的金融机构与各种外部资源联系紧密。另外,硅谷的咨询、会计、审计等服务业非常发达,这些中介机构在业务方面勇于创新,为硅谷金融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是完善的投融资体制。风险投资是硅谷高科技企业成长的发动机,硅谷许多重要技术创新都是在风险投资下实现产业化的。在硅谷80%以上的风险投资来源于私人独立基金。据美国风投协会的研究数据显示,风投对美国经济贡献的投入产出比为1∶11,其对于技术创新的贡献,是常规经济政策的3倍。另外,纳斯达克市场也是促使美国高科技产业和创业投资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纳斯达克市场为高科技企业由小到大的发展提供不同规模的融资服务,为硅谷公司上市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金融服务机制创新。硅谷银行在服务高科技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硅谷银行成立于1983年,经过多年发展,通过建立专业团队专注服务高科技产业、提供灵活的抵押担保、债权投资与股权投资业务创新,与风险投资紧密合作进行金融创新实践,硅谷银行已成功走出了一条商业银行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道路,成为科技银行支持科技创新企业融资的典范。截至2014年9月,硅谷银行拥有资产314.05亿美元,为全世界的科技型企业提供了超过120亿美元的贷款。硅谷银行在全球有11000多家高技术公司客户,管理着610亿美元的客户资产。

二、我国发展金融服务集聚区的启示和思考

金融集聚区是现代经济中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的重要载体和空间形态,对于金融产业乃至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的金融服务集聚也呈现出愈发火热的发展态势,除了著名的北京金融街、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很多城市都在致力于打造本地的金融中心或金融聚集区。如何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发展出有特色的金融聚集区成为当前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综合国内外典型金融功能区建设运营实践和经验分析,对于我国金融集聚区的发展将会形成一些启示和思考。

1.清晰的目标定位

纵观国内外金融集聚区所有模式,要想成功打造金融聚集区或金融中心,一定要有清晰的目标定位,绝不能一哄而上。只有很清晰地认识和把握自身在细分行业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所面对的这个市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各方面的新需求,才能把自身的愿景和目标勾勒得很清楚。如金丝雀码头改造的定位是与伦敦金融城相配合构筑双CBD模式,为金融中心提供办公空间和现代化公共活动设施,大型金融机构总部是金丝雀码头的核心客户;又如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其定位是核心功能区,拥有国内最为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基础设施、金融生态环境,为金融机构的落地、金融人才的集聚、金融交易的活跃提供了重要平台。资源的高度聚集、对接国际高标准、自由开放(自由贸易区)成为该功能区的鲜明特色;再如杭州互联网金融聚集区(西溪谷)以“高新技术引擎、生态文化长廊、创新创意新地”为功能定位,以互联网金融产业为核心,同时兼具电子商务、研发与技术服务、信息软件、股权投资、旅游休闲产业发展平台,目前已发展为国内知名的互联网金融产业集聚区、示范区。

2.龙头企业或平台资源的引领带动

从国际典型金融服务集聚区发展经验中可以看到,龙头企业对金融功能区的形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金丝雀码头的投资者引进金融业巨头摩根斯坦利作为其重要联合股东,从而吸引了巴克莱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大通等一批知名金融机构;硅谷沙丘路是由于KPCB(凯鹏华盈)、红杉资本、NEA(恩颐投资)等著名风投机构的入驻,逐步成为风险投资机构设立办公室的首选之地,其中KPCB最早入驻并制定了风险投资行业的规则,红杉资本投资成功的公司占整个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市值的十分之一以上;格林威治基金小镇能够成为对冲基金之都,与华尔街传奇投资家巴顿•比格斯、西蒙斯和索罗斯入驻的带动效应也有着莫大关系。各地打造金融聚集区应该在明确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或平台资源对于金融关联资源集聚的带动效应,加上深入运营的专业性金融机构,配合外围的成体系金融服务资源,共同把该地区打造成为一个产业型金融集聚区。

3.与当地产业需求的对接融合

当前,国内多个城市打造的区域金融中心或者金融集聚区同质化发展非常严重,辐射范围仅限于行政管辖范围内。金融服务不是孤立的,其对象一定是产业和企业,是实体经济。2017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实体经济既为金融发展创造机遇,又对金融发展提出了新需求。

金融服务一方面要满足当地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加快金融业务产品创新,更好地发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业创新以及在市场机会捕捉、风险管理、资本运营等专业化领域提供支撑等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与消费、医疗、教育、娱乐等领域的合作,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绿色金融、消费金融等新兴金融服务业态和准金融服务业态,为金融服务业发展提供新的活力。比如,美国硅谷科技金融主要服务于高科技企业,为高科技企业由小到大的发展提供不同规模的融资服务,为硅谷公司上市创造有利条件,几乎每个顶级的硅谷公司都在创业初期接受过来自沙丘路的风投资金,如苹果、微软、亚马逊等。

4.完善的产业政策环境

金融业是一个对政策环境高度敏感的行业,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政策性。在日趋激烈的金融资源竞争中,完善政策服务环境、制定具有比较优势的支持政策成为各地区引进金融机构的关键。从国际典型金融服务集聚区发展经验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如伦敦企业特区政策诸如企业税收减免、资本收益津贴、放宽规划限制、投资成本补贴等在金丝雀码头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格林尼治基金小镇的发展最主要还是得益于康涅狄格州在税收、监管及租金方面的优势;上海普陀并购金融集聚区制定了专门的配套支持政策,通过贷款补贴、开办费补贴、购房和房租补贴、交易费用补贴、挂牌/上市补贴、服务费用补贴、人才补贴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完善有利于高能级金融机构进驻和产融结合的并购金融体系。

我国金融服务集聚区建设要注重政策创新,完善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一方面要加强对于包括金融企业总部、各类功能性机构、专业服务业以及新兴金融业等在内的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完善金融企业入驻和金融人才引进配套政策,统筹整合形成金融扶持资金合力,加快推动资源聚集发展。另一方面要选取部分区域作为试点,争取相关省市乃至国家层面的支持,围绕知识产权交易、绿色金融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率先探索,发挥先行示范作用。


请您留言
感谢留言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关闭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