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园区建设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04/30 17:42:00    阅读:524

一、我国物流园区发展概况

(一)物流园区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物流园区是政府从城市整体利益出发,为解决城市功能紊乱问题,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轻环境压力,顺应物流业发展趋势,实现“货畅其流”,在城市郊区或城乡结合部主要干道附近专辟用地建造的城市物流功能区域,属于产业发展性质的经济功能区。物流园区通过逐步配套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大型物流企业、配送中心在此集聚,使其获得规模效益,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减轻大型配送中心对城市布局所带来的影响。

物流园区本身是一个空间概念,是物流(配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物流园区是具有产业一致性或相关性且集中建设的物流用地空间。物流园区是物流中心的空间载体,它不是物流的管理和经营实体,而是数个物流管理和经营企业的集中地,和物流中心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表1  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区别与联系


物流园区

物流中心

含义

物流园区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

物流中心是指以大、中城市为依托,有一定规模的,经营商品储存、运输、包装、加工、装卸及搬运的场所。一般配有先进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是促使商品更快、更经济的流动

功能

具有多式联运、综合运输、干线终端运输等,综合性强、专业性较弱

主要是分销功能,并且具有货物运输中转功能,且以配送业务为主,综合性不强,但专业性较强

用地需求

要求一些物流企业及相关的一些辅助企业在园区内聚集,且基础设施要相对齐全,园区要处理的物流量较大,必须在其周围留有适当的空间为以后发展备用,所以对于物流园区而言,一般要求用地充裕并且具有扩展性

没有这方面的严格要求

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影响程度

一般要求建设在远离市中心的地区,布设在城市外围或郊区,同时注重园区与城市对外交通枢纽的联动规划建设,所以对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影响程度较大

主要以配送业务为主,要求快速便捷准时为客户提供服务,因此在空间距离上应尽量靠近需求点,并且要有连接市中心的快速干道,所以物流中心对改善城市交通的作用不是很大

市场要求

要求所服务的市场是多样化的

服务的市场一般是专业化的

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一般有综合性的基础服务设施,并且是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

一般只在局部领域进行经营服务

经营管理模式

物流园区不一定是经营管理的实体,物流经营企业之间的关系可以是资产入股、租赁、合作经营或者联合开发

物流中心是物流经营和管理的实体

政策环境

政府为了吸引各种企业在物流园区内聚集,使其获得规模效应、范围效益,进而降低物流成本,政府通常为入驻的物流企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

相应的优惠政策比较少

物流园区通常都具有以下特征:(1)多模式运输手段的集合:多式联运,以海运 - 铁路、公路 - 铁路、海运 - 公路、空运- 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联合运输为基本手段发展国际国内的中转物流,物流园区也因此呈现交通一体化枢纽功能;(2)多状态作业方式的集约:物流园区的物流组织和服务功能不同于单一任务的配送中心或具有一定专业性的物流中心,其功能特性体现在多种作业方式的综合、集约等方面,包括仓储、配送、货物集散、集拼箱、包装、加工以及商品的交易和展示等诸多方面。同时也体现在技术、设备、规模管理等方面的集约;(3)多方面运行系统的协调:运行系统的协调主要体现在对线路和进出量的调节上。物流园区的这一功能体现在指挥、管理和信息中心功能上,通过信息的传递、集中和调配,使多种运行系统协调地共同为园区各物流中心服务;(4)多角度城市需求的选择:物流园区与城市发展呈现互动关系,物流园区能够协助城市理顺城市功能,满足城市物流发展需求。物流园区的配置应着眼于它的服务区域的辐射方向、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从而保证物流园区的生命周期和城市发展的协调统一;(5)多体系配套服务手段的集合:物流园区应具备综合的服务性功能,如结算功能、需求预测功能、物流系统设计咨询功能、专业教育与培训功能、共同配送功能等。多种配套服务手段的集合是物流组织和物流服务的重要功能特征。

(二)物流园区发展现状简析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编制的《第五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各类物流园区调查数据为1638家,比2015年第四次调查数据1210家增长35.37%。3年间,我国物流园区个数年均增长10.7%。1638家物流园区中,处于运营状态的1113家,占67.9%;处于在建状态的325家,占19.8%;处于规划状态的200家,占12.2%。

根据报告调研结果分析,物流园区总数最多的前三名分别为山东(117个)、江苏(102个)和河南(97个);运营园区数量最多的前三名分别为江苏(91个)、山东(86个)和浙江(70个)。而海南、西藏、青海等省区的物流园区总数在10个以内。按照园区依托的物流资源和市场需求特征,根据服务对象和功能,将园区分为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口岸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等5类。调查结果显示,综合服务型园区占比60.6%;商贸服务、货运服务、口岸服务和生产服务等类型园区占比分别为17.1%、12.3%、5.5%和4.5%。

二、我国物流园区发展机遇及遇到的问题分析

(一)我国物流园区发展机遇分析

在国家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购物迅猛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扩大升级加速推进,从供给和需求两侧为物流园区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驱动物流园区集聚化发展。物流园区亟需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快从粗放发展向绿色集约转变,从同质竞争向集聚合作转变。

另外,现代信息技术带动物流园区创新发展,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深刻改变运输组织形式、全程服务模式和物流供应方式。物流园区建设发展顺应新变革,通过推动物流技术、装备、模式和管理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破“孤岛”效应,进一步提升物流运行质量和服务效率,物流园区正逐步向智能化发展。

2015年到201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从219.2万亿元上涨到252.8万亿元。全国货运量也稳步上升,从2001年的140亿吨到2015年的417亿吨,增长了197.90%,而15年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8.22%。2016~2018年,我国公路和水路货物运输量逐年提高,货物运输量的提高使得物流市场需求大大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驱动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发展。

物流产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也逐渐成为投资热点之一,备受关注。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宏观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家“供给侧改革”政策红利都为物流园区的建设带来大规模投资机遇。

(二)我国物流园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分析

在我国物流产业、物流园区快速发展的同时,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物流企业也不断出现倒闭、跑路等情况。物流园区业态界定不清,资源整合效率低、同质化现象严重、土地资源日渐紧缺成为物流园区发展瓶颈、园区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匹配、缺乏全局性统筹规划、缺乏物流各方面管理人才等问题都制约着我国物流园区的持续健康发展。

1.园区业态界定不清,资源整合效率低

国家标准 2006 年发布的《物流术语》和 2008 年发布的《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都对物流园区的概念做了界定,但物流业多种业态的不断创新发展导致社会各界对物流园区理解上的差异。例如占地几十平方公里的园区究竟是不是物流园区?什么样的园区可以算是物流园区?如何甄别物流园区还是集散中心?这样一些基础性问题亟待澄清。由于缺乏对物流园区内涵的认识,不少地方规划建设物流园区,一些批发市场、商品集散中心、货运场站也都抢着戴上“物流园区”的帽子,使物流园区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却也乱象丛生。而物流园区物流技术标准、物流作业标准及物流信息标准不统一,各地区和部门的信息技术就不能实现自动无缝衔接,阻碍了物流服务各功能的高效配合,导致联合供给能力不够,影响了物流服务质量。另外,由于物流园区业态定位不清晰,政府管理缺乏产业针对性,促进物流业发展相关政策难以落实等现实问题,导致物流资源整合效率低,不利于物流园区快速健康发展。

一些地方的物流园区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物流需求不匹配,相当多的园区在资源整合方面,效率不高。表现在占地面积大,实际运营面积小,有的园区占地几平方公里,甚至数十平方公里,结果不是土地资源闲置,就是挪作他用,运营的部分未能实现预定的物流集散效应,形成资源闲置。

2.同质化现象严重,互联互通的物流网络体系建设缓慢,园区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匹配

尽管政府部门发布了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也制定了若干指导物流园区建设的国家标准,但由于土地、税收等属地管理制度,难以实现园区布局的整体性,园区之间竞争大于合作,互联互通的物流网络体系建设缓慢,加上部分园区建设缺乏科学规划、仓促上马,与区域经济发展及城市规划等缺乏有效衔接,导致园区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匹配。

部分中小城市物流园区数量过多、盲目建设、同质化现象竞争较为严重。这种分散无序的开发不仅削弱了物流园区的集聚功能,也造成重复建设、园区空置和效益不佳等诸多问题。还有一些地方仅以物流园区的名义圈占土地,不考虑当地实际的物流需求盲目规划占地,或改变土地用途搞房地产项目,或占而不用坐等土地升值。

上述问题造成了我国物流园区虚增、虚热的现状,混淆了社会上对物流园区实际供求关系的认识,给我国物流园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干扰。

3.城镇化进程加快,物流园区用地问题成为物流园区发展最大瓶颈之一

由于物流园区特别是大型物流园区占地面积大、税收回报低,一些地方政府不愿意将紧缺的土地指标用于物流园区项目,预留的物流用地一般远离港口、车站等重要交通枢纽,出让物流用地也会对土地价格、投资强度、容积率、绿化率等提出较高要求。所以,物流园区用地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征地困难成为我国物流园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与土地相关的各种成本均有明显提升,导致物流园区发展过程中经营成本不断增高。而缺乏物流园区运营优惠政策成为紧随其后的阻力和困难。用地政策是物流园区最希望得到的扶持政策,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尤为突出。

4.盲目建设,缺乏全局性统筹规划

大型物流园区的规划布局与运输条件、产业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密切相关,需要从多个层面统筹规划布局。目前来看,我国物流园区的布局和规划还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在节点的设置、资源的配置、公铁空运输资源的联络和调配、重点战略物资与应急物资的储备等多个方面没有形成整体规划,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造成区域物流园区之间缺乏联系、各自为政,在规划设计上往往与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实际脱节,片面追求占地面积和投资规模,难以较好地适应国家整体物流布局的需要和满足企业供应链运作的需求。

部分中小城市物流园区数量过多、规划建设面积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建设、缺乏全局性统筹论证等问题。这些问题极易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物流园区健康发展。部分物流园区经营缺乏长远规划,“重招商、轻运营”问题较为普遍,综合服务能力不强。

5.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人才缺乏导致园区综合服务能力差

随着现代物流的不断发展,物流服务的细分需求不断提高,同时对物流园区的专业化服务能力、标准化服务能力、信息化服务能力、多元化综合服务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由于经营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不足,我国很多物流园区在建设初期发展迅速,很快形成一定规模之后就进入发展的瓶颈期。在物流园区建设和运营方面,综合型物流管理与物流信息管理人才紧缺,物流信息管理、营销管理、供应链设计以及国际物流业务管理等人才需求较大,反映出物流园区高级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园区综合服务能力亟待提高。

6.合作系统机制欠缺,现代服务体系支撑不足

从目前园区发展情况来看,各地纷纷出台自己的物流园区建设规划来满足物流经济发展需要,但由于各地之间缺乏协调统一的建设规划,导致同一地区、同一区域内会存在数个物流园区同时兴建的局面,这极大地浪费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建设成本,同时造成物流资源集中不够丰富、物流园区竞争过于激烈、缺乏联系、衔接不畅的困境。这些都是物流园区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缺乏网络性的集中表现。

有些省内物流园区之间、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之间以及相邻省市之间的覆盖半径和区域效应等协调问题在相关的规划中都没有考虑,这些都是物流园区之间缺乏有效合作机制和网络性的重要体现。在整个物流园区的发展过程中,现代网络服务体系支撑不足,给物流园区的发展带来很大制约。

三、我国物流园区发展对策研究

1.提高现代服务体系支撑,加强物流园区建设的统筹规划

现代服务体系包括物流金融服务体系、物流交易创新体系、物流综合服务体系等。物流园区应通过以上服务支撑体系,实现物流园区连锁式发展。园区之间进行连锁运作,有利于物流园区信息情报的收集、分析、研究、储存和发布,有助于物流园区客户服务系统的建立、运作和管理,也可使入驻物流园区的物流企业共用设备设施及硬件平台,把投资、建设和运作,物流科技、装备资源等聚集在一起实行“网络化”,加强园区之间的联系,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提高物流的运作效率。

我国物流园区已成为国家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纳入国家建设总体规划和物流枢纽布局,并予以统筹规划:(1)选择一批区位交通条件较好、运营管理相对成熟的既有物流园区作为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承接地;(2)打破地区及行业壁垒,整合需求不足和同质化严重的物流园区,推动物流资源向国家物流枢纽集聚,促进各类物流基础设施合理分工,网络化运营;(3)引导符合条件的物流园区引入铁路专用线,加强区域内不同园区的“小连接”和“微循环”建设,提高联运转运设施衔接水平;(4)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牵头搭建物流园区服务平台,加快与各类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另外还要加快物流园区信息网络建设,同时,还应借助已有的骨干传输环网,建成通达各区域中心城市的高速传输网,为物流园区客户提供移动化、综合化、个性化、全方位的网络增值服务。

2.积极完善专业化人才建设机制,打造智能化物流园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无论是传统物流企业还是新兴技术公司都在大量使用数据分析技术进行算法研发,数字化、信息化是他们的致胜利器,“互联网+物流园区”已经成为物流园区未来发展的方向。电商巨头如亚马逊、京东、阿里巴巴,依托自身强大的互联网基金基因,在基础设施不如传统物流企业的情势下,注重技术的开发,技术的成熟度和依赖度都很高。领先的物流企业如顺丰通过自主研发以及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在物流领域内展开广泛深刻的技术布局,不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打开更多高质量业务领域。另外,还有新兴的技术公司,在传统企业与电商之间开辟了属于自己的道路,直接从数字化技术切入物流行业,依靠领先的商业模式和较为深厚的技术实力,发展前景巨大。许多新兴技术公司团队中,有近八成以上的人员属于技术团队,人才投入在技术投入中占比很高,远超相关的技术硬件设备。在数字化时代,无论是传统物流企业,还是电商平台和新兴技术公司,都必须意识到数字化人才的稀缺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不断完善专业化人才引进机制,建设相关技术院校加强相关人才培养,并加强企业和高校之间的产学研协同合作,利用企业和学校双方的优势资源,使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从人才培养和引进两个入口解决现代物流企业和现代物流园区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的难题,不断提高物流园区的综合服务能力,促进物流园区健康快速发展。

3.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

国家政府应该积极促进民间资本投资物流园区,拓宽物流园区建设的投融资渠道和途径,推动物流园区的发展。具体建议对策如下:(1)建议中央和地方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通过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示范奖励等多种方式支持物流园区发展,特别是国家物流枢纽和示范物流园区开发建设;(2)适当加大中西部地区、重要节点城市物流园区“补短板”的支持力度;(3)对符合条件的物流园区,在银行贷款、企业发债、股权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这方面可以借鉴日本,日本物流园区用地由政府卖给各物流行业协会,然后由协会以股份制的形式向其会员企业融资,用来购买土地和兴建物流基础设施,不足的部分政府可提供低息贷款;(4)支持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大型物流园区、企业集团等设立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5)与时俱进并保持创新性,建立企业信息实时更新系统,建立备选数据库,分类管理企业信息,形成对企业信息的良好把控,对推进园区内物流金融发展也能起到支撑作用。

4.做好顶层设计,妥善解决物流园区的用地问题

对于政府而言,要想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健康快速发展,必须积极解决“物流用地难”问题,在多方面给予支持:(1)强制规划。将物流发展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各类建筑规划均应考虑物流配套用地;(2)供地方式创新。探索“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以租代售”等多种供地方式,降低企业一次性投入成本,保证物流用地永续利用,并且可以防止企业盲目购地导致土地浪费;(3)现有存量资源加强利用。例如变更铁路系统货运场站用地性质,引入民营资本,开发建设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支持利用工业企业旧厂房、仓库和闲置土地资源建设物流设施或提供物流服务;(4)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第一,进一步推动政府信息公开,简化物流园区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的行政审批事项;第二,政府相关办事机构进驻大型物流园区联合办公,实行“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办公效率;第三,取消物流仓储设施用地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的货物种类限制,扩大政策适用物流企业范围;第四,物流用地建设期和运营前三年减免土地使用税;第五,减免铁路专用线、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军民融合物流设施等公益性较强的基础设施用地土地使用税;第六,出台物流园区收费目录清单,清理和规范各类行政性收费。

5.规范物流园区业态定位及国家标准,加强物流网络体系建设,提高园区的资源整合效率,避免“同质化”发展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尽快给于物流园区业态一个清晰的定位,对园区建设和物流产业发展进行有针对性的政府管理,使得促进物流业发展相关政策得以落实,科学规划物流园区建设使之与区域经济发展及城市规划实现有效衔接,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物流需求相匹配。

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尽快统一、规范物流园区物流技术标准、物流作业标准及物流信息标准等,使得各地区和部门的信息技术实现自动无缝衔接,促进物流服务各功能的高效配合。同时加强物流网络体系建设,促进各园区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不断创新,避免重复建设及“同质化”现象产生,提升各园区之间的资源整合效率。

6.加大物流园区周边交通运输配套设施建设

政府加大物流园区周边交通运输配套设施建设的途径主要有:(1)加快航空建设。积极推进机场第二跑道和机场国际国内货运站的建设,促进机场货运停机坪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大力支持枢纽机场发展规划的实施;(2)加快铁路建设。推动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提前开工建设,促进火车站的货运扩能改造;(3)加快公路建设。加快公路货运站场的整合,完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配套道路,进一步促进与周边省市高速公路网的联结,推动区域高速公路的网络化进程:(4)加快水路港口建设。进一步加强完善港口的布局、规划,以保障其与其它各种运输方式在运输能力、网络、布局等方面的协调、衔接,促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为保证水运安全,对各个港口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建设,在各大港口码头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和重点船舶GPS监控系统,实现对重点码头和渡口的视频监控,并在重点水运地区成立海事搜救团队,建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7.建立健全物流园区健康发展的综合性考核评价体系

物流园区的健康发展有赖于规范的物流市场环境。只有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够进一步规范物流市场环境。首先,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深入开展物流园区综合评价工作,从行业自律层面强化对物流园区的管理,规范物流市场经营秩序,引导物流园区的健康发展;其次,应结合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特征,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减少城市交通压力、优化城市布局、促进资源整合、减少环境污染等各项指标,全面建立综合性的物流园区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再次,进一步加强物流园区规划、立项后的复查、评价工作,对于占用土地而又迟迟不开工的项目,采取有针对性的管制措施,减少土地浪费。

8.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资源环境是物流园区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坚持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每个行业必须坚守的理念之一。物流业同样亟需加快节能减排步伐,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科学规划,加大统筹整合,加大对环保相关指标的监管和控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还应该进一步推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推进物流设施资源共享互用,园区之间加强合作共赢,减少闲置,降低能耗,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请您留言
感谢留言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关闭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