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建议
发表时间:2020/04/30 17:59:22    阅读:903

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感知、监测、分析、整合城市资源,对各种需求做出迅速、灵活、准确反应,为公众创造绿色、和谐环境,提供泛在、便捷、商效服务的新城市形态。

近年来,城镇化进程加快使人口压力剧增、城市发展高资源消耗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环境生态压力日渐加大等因素推进了智慧城市建设进程,目前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有1000多个,中国在建500多个。迄今,我国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四大智慧城市群。在“十三五”规划下,我国对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逾5000亿元。

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我国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实际,为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科学发展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我国落实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同步发展的积极实践。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智慧物流、智慧社区等领域将率先收益。未来五年中,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通信等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将逐步升级。民生类智慧服务平台将逐渐涌现,并结合政府的政务云建设快速推广。

一、我国智慧城市主要建设内容

“智慧城市”,实际上就是在各行各业中充分应用新-代的IT技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城市各个角落,形成所谓“物联网”,再通过“互联网”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城市”。

一个“智慧城市”,必然是一个更灵活、更便捷、更安全、更具吸引力、合作质量和生活质量更高的城市,它能够实时了解城市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并合理、适当、且时地部署资源以作出响应,能够提供“一站式”政府服务,能够更好地进行监控以更有效地预防犯罪和开展调查,能够实现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整合以及与其他私营机构的协作,能够使市民享受到更加高效的政务服务、拥有更健康快乐的生活。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应该包括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有: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社区、智能产业、智能安居、智能教育及智能养老等领域。 

一是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是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共同产物,其融入了大量高端科技,如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智能化的交通体系优势明显,实现了全方位、精准、有效、即时的管理。不但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意愿,还尽量避免了交通事故和道路拥堵现象的发生,便捷了出行且间接减少了尾气排放和能源消耗,保护了环境的同时也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智能交通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如智能公交、智能停车、慢行信息服务等领域,是改善民生保障的重要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讲,智能交通不仅对构建智慧城市具有重大的作用,更是已经以先行者的身份在整个智慧城市框架体系中出现。

二是智慧医疗。医疗服务是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短板。我国目前的公共医疗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医疗成本高、渠道少、覆盖面低等问题困扰着大众民生。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无人问津,病人就诊手续繁琐等问题都是由于医疗信息不畅,医疗资源两极化,医疗监督机制不全等原因导致,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在医疗领域的信息资源的配置,智慧医疗建设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

智慧医疗建设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逐步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智慧医疗就是推动惠民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建设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及家庭健康系统三大系统,打造一个健康平台体系,降低患者等疗时间,并通过提供便捷的支付手段,给患者提供公平、安全、便捷、优质的诊疗服务。

三是智能社区。如果将智慧城市比作是面,智慧社区就是组成面上的点,智慧城市的发展就应该先从智慧社区开始。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居住面积、周边环境、交通等硬件设施,而是更多的关注社区开放的人性化环境、高度的安全性、物业管理智能化、便利的综合社区信息服务等软件服务,以及社区周边的商家、生活生态圈等。因此,智慧社区建设作为一种创新型社区服务模式应运而生。目前,各地政府已陆续把智慧社区建设列为一个专项政务,智慧社区的建设已然成为发展智慧城市的关键工作之一。发展过程中,不仅要给予产业支持,组织政府性质的产业交流和对话,还要聚集和对接一些智慧社区建设的产业力量,加大推进智慧社区形成产业链以及促成产业链升级的力度。

四是智能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推出对促进整个互联网领域和智慧城市产业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互联网+各传统行业”发展模式有利于把城市的多个垂直行业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智慧的大系统。进行智慧城市建设,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力量,智慧城市产业链正在悄然兴起,其产业规模也越来越大。

智慧城市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的过程中更加强调智能化,这一切的发展离不开新一代智能技术的应用,归根结底是知识与知识资本的应用。因此,智慧城市产业发展需要有产生知识与形成知识资本的“智慧大脑”,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智慧技术,然后把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进一步促进智慧城市产业的发展。智慧城市产业智慧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城市建设知识化的过程,知识与资本的广泛应用已成为不断促进智慧城市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推动力。

五是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在物联网的影响之下物联化的体现。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网络家电以及三表抄送等)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窗帘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还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畅通,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有效安排时间,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

当前的国内市场上,整个智能家居应用发展较快,需求也不断变化。中国目前有三种主要模式,第一种是以海尔为主的以U-home系统为平台,采用有线与无线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把所有设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网络连接;第二种是以联想为主的闪联协议,通过机顶壳对信息电器的控制,以网络多媒体信息化为主;第三种是原来从事楼宇对讲的厂家,通过安防楼宇对讲深入千家万户,跟物业公司建立联系。目前中国智能家居的模式主要以客户需求为引导,思路还不成熟,还在不断调整。

六是智能教育。教育乃国之根本,正所谓“科技兴国、人才兴国”,只有把教育工作做到位,才能为国家发展不断输送各领域人才,逐步实现国家发展目标。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之一,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教育资源短缺、分配不均、人才支撑体系不够、社会培训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开始凸显。通过发展智能教育,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教育平台,可以实现教育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借助教育门户网站、智慧教育学习平台以及教育资源交易平台等模式,快速高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推动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的深层次变革,推动教育的均等化和公平化。智慧教育的发展,有望打破当前教育主要由政府进行投资的模式,真正能够引入社会资本,探索公司化运营,培育智慧教育产业,构建起全民参与的终生教育体系,为学生和市民提供便捷、优质、安全、高效的教育服务。

七是智慧养老。自提出“智慧城市”以来,许多城市都开始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功能的技术化与信息化,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科技化、智能化产品这些科技化手段同样也为养老服务的智能化创造了客观条件,特别是在远程医疗、健康管理、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等方面,智能化、信息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智慧养老借助信息技术极大拓展了需求响应的范围,丰富了服务广度和深度,为整个养老产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智慧养老”应运而生。

智慧养老,简而言之就是利用先进的理念和科技产品,实现养老行业的智能化和“互联网+”。智慧养老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在养老院、社区和居家养老设备中植入传感器装置,让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和实时的监控状态。它能延伸到养老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饮食起居、医疗医护、消防安保、休闲娱乐、报警呼救等等,让养老生活更加安全与便利。借助智能化平台,众多优质的养老服务资源被整合到了一起,平台将这些资源和老年人进行有效对接,从而满足老人的不同服务需求。智能化、科技化已经成为养老产业新的发展热点,是目前中国养老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信息孤岛”现象成为制约智慧城市发展的一大因素

信息孤岛又叫自动化孤岛、资源孤岛,是指在数据信息单元单独存放、不能自动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换,需要靠人工与外界进行联系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计算机技术运用的不断深入,不同软件产品的大量使用造成的。

在技术层面,智慧城市建设覆盖诸多领域,目前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等来约束和指导,不同系统之间接口复杂,不易实现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的共享协同,容易出现“智能孤岛”的现象。充分的信息共享,是城市建设和发展是否“智慧化”的关键所在。而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各部门、各行业之问信息不能互联互通,“信息孤岛”现象正成为制约大数据产业发展、制约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大因素。

信息孤岛的产生与存在有其必然性,由于大部分行业自产生至具有一定规模都有个发展过程,在其规模化之前片面追求信息联通并不经济,所以不必追求也不可能完全消灭孤岛。但在这种必然性之外,目前依旧存在严重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涉及多种因素:一是历史沿革。不论是企业信息化,还是政务信息化,都有一个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阶段性发展过程。在计算机应用的初级阶段,人们容易从文字处理、报表打印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而围绕一项项业务工作,开发或引进一个个应用系统。这些分散开发或引进的应用系统,一般不会统一考虑数据标准或信息共享问题,追求“实用快上”的目标而导致“信息孤岛”的不断产生;二是认识误区。长期以来,由于信息化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在企业和政府部门中普遍存在着重硬轻软,重网络轻数据的认识误区。他们在设备选型和网络构筑上肯下工夫,肯花大钱,甚至成了“追新族”,使网络设备换了一茬又一茬而造成很大的浪费,就是没有用心去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而导致对信息孤岛问题熟视无睹,使其得以长期存在而得不到解决。

(二)国家层面的管理缺失,管理水平滞后经济发展

在国家管理层面,我国许多城市会邀请了欧美等国际顶级城市规划专家,配合当地省市规划设计院,完成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等“硬规划”的设计工作,但城市管理与政府服务理念、信息化驱动策略等“软规划”未能实现高标准匹配,导致智慧城市社会管理与服务水平提升速度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制约了智慧城市的发展。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标准。目前智慧城市建设框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不少构想还停留在概念阶段,缺乏公认的、具体的评估标准。当前尚未出台针对智慧城市,或者说更加根本的,对信息接口的产业标准,整个标准体系目前还没有建立健全,由不同的标准化制定组织共同来制定标准,则有可能造成标准交叉和相互重复,从而给产业界造成一定的困难。

另外,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数据收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较多的信息收集时通过音视频采集,并且在信息收集上以微观信息为主,信息库更偏向于“互联网+”企业的用户信息库,商户信息明显不足,更不用说其他诸如大气数据、污染物排放数据等政府用宏观数据了,所以这种关键领域的信息盲区实际上导致了管理被信息所制约,而非运用海量信息进行管理,信息管理相对较为被动。所以,目前“智慧城市”更多的只是前端的“app城市”,而非真正管理上的“云城市”与“智能城市”。

(三)网络安全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影响智慧城市建设进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国家及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由于智慧城市应用中采集了大量的国家基础设施数据,如果基础设施数据被其他国家获取并进行大数据分析,将会对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以及个人信息安全产生巨大危害。“棱镜门”事件是大数据带来安全威胁的典型案例。智慧城市建设会形成一个庞大的信息空间——“数据海”,与现有城市信息空间一样,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依然在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认证性、可靠性等方面面临挑战,而智能物体的泛在布局以及云计算所要求的用户接口开放将使得信息空间面临更多的安全风险因素。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可以分为两种:技术性安全问题与非技术性安全问题。技术性问题涉及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与审计,而非技术性问题则涉及标准化、平台可信性、平台易管理性以及法律法规监督进程。

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在技术链自主性上较几年前有长足进步,但在目前的研究创新能力下,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所应用的硬件产品技术链依旧不具备完全自主性,使得我国面临非自主性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智慧城市建设进程。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购买国外高附加值的技术和产品将消耗大量资金,从而增加智慧城市建设资金成本高、产业发展受限等方面的压力;第二,广泛使用国外技术和产品将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例如目前国内大部分终端主机和互联网络所依赖的芯片、操作系统、路由器都有可能存在不可知的漏洞,而技术所有国(或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选择关键节点实施隐性侵入。

(四)缺乏最基础的的复合型人才保障,阻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程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支撑,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我国智慧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要素。但是,在我国,由于数字城市建设时间较短,多数城市的物联网刚刚起步,所以,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技术创新人才严重短缺,特别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既懂得技术又熟悉政府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缺乏,使得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难以与政府和城市的管理、经营等有机结合起来,影响信息化平台的运行质量和效率。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人员配备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不少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人才短缺主要集中在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类和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这类人才主要是指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高级人才。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还要依托国外技术支撑,这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形成一定的阻碍。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于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来说,就缺乏了最基础的人才保障,缺乏了活力和发展动力,因此要想使我国智慧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必须重视人才问题。

(五)盲目跟风、缺乏特色,不利于智慧城市的建设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我国政府大力提倡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也逐渐引起了全社会广大人民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部分地方政府为了显示自己响应国家号召,采取盲目跟风的态度,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缺乏对自身城市建设的需求和区域特色的深刻分析,盲目的将其他城市的建设方案照抄照搬到本地的智慧城市建设中,最终使得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大同小异,缺乏特色,没有将各自具备的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充分地展示出来,从而脱离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需求。这样就会导致各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城市软硬件的建设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缺乏紧密的结合,无法有效形成具有特色的智慧城市,对自身的特色环境、历史和文化等也缺乏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不利于智慧城市的建设。

三、加快推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统筹规划

企业可以从政府购买云服务为突破口来不断的提升技术创新,掌握智慧城市服务的核心环节,在决策、共享、管理及运营等方面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技术创新层面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满足政府对于企业服务于智慧城市发展的要求和期望,同时促进企业自身的经营实力不断提升。

智慧城市已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并成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还存在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网络安全隐患和风险突出等问题,在思路与理念、方法与模式、标准与规范等方面,与国外智慧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借鉴相关国际经验,当前我国政府发展智慧城市要进一步的做好统筹规划工作,要抓紧制定未来5~10年智慧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建设标准体系,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总体布局、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核心技术和业务流程,以及技术标准、设施标准、安全标准和管理标准等。在地方层面,每一个城市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面临的最紧要问题,在全面调研居民需求的基础上,充分汲取国际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和教训,突出为“人”服务,制定本地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突破口、优先序和时间点,有侧重地建设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

(二)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创新、运营、管理能力

智慧城市是工业城市进入到信息社会的新型城市形态,犹如农民进入到城市成为市民一样,亟需培育、构建新型能力体系。而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来说,技术创新和人才就是这个创新能力体系的关键支撑要素,所以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是智慧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环。智慧城市建设,必须注重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产学研结合培养,积极优化技术创新环境,推动智慧城市软硬件环境优化。主要措施有:首先,可以对现有人员进行更加专业的培训,为其提供学习机会,例如举办高新技术专题培训、出国深造等,学习前沿技术,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其次,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相关的激励政策吸引人才,例如创新奖励、项目科研支持、住房福利等,利用一些外在条件吸引更多人才;再次,成立独立的城市数据管理服务部门,打造一批既懂技术、又懂业务,既懂数据管理、又懂服务运营的人才队伍,同时加强城市数据“管运分离”,提升城市数据管理运营的专业化水平。

(三)建立健全智慧城市建设考核评价体系

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智慧城市建设考核评价体系,来评价其建设水平,对于保证各智慧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起到评价和监督作用。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本着可采集性、可比性、科学性、具有代表性及扩展性等原则,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另外还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完善和修改。

(四)解决智慧城市网络安全问题,保证网络权益不受侵犯

对于政府来说,面对大风险性的网络安全问题,必须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确保智慧城市网络权益、秩序及网络安全,进而更好的服务于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发展进程。

具体来说,我国政府可以从法律、体制、制度、监管及技术等方面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首先,法律上,相应司法机关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隐私、保护信息安全和个人权益;其次,体制机制创新上,各级政府及各地方政府要明确规定购买云服务,云服务公司要建立责任追溯制度;第三,制度管理上,要推行实名制,风险评估及等级保护等制度保护;第四,监管上,要对网络进行依法专项整治、加强对网络企业的依法监管;第五,技术创新上,各相关部门应该统一技术标准,加强工程建设,确保网络安全,进而确保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

(五)统一规划标准,尽量避免产生“信息孤岛”局面,逐步实现信息共享、协同

企业在做智慧城市服务系统或平台的时候,应该以统一基础标准与打通各类业务标准为重点,尽量避免信息孤岛局面的产生。要想做到这点,就必须着重解决两个问题:首先是数据基础标准,要在“统一”上下功夫,这就相当于统一度量衡的“车同轨”;其次是各类业务标准体系的对接,要在“打通”环节上努力做好,就相当于各条高速公路之间的“连连通”。具体而言,就是可通过协调来消除基础标准“统一”的问题,通过补充来解决业务标准体系之间的“断头路”问题,通过联合试点试行来解决标准体系规范中的“互让”问题,通过“采风整理”来解决体系的实用性不强问题,通过“共同协议”来解决标准体系建设各搞一套的问题。通过实施一系列统一规划标准的措施,尽量避免产生“信息孤岛”局面,逐步实现信息共享、协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进程。

(六)软硬件建设要与当地区位优势和历史文化等深度融合,建设有特色的智慧城市

各地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要对自身城市建设的需求和区域特色进行深刻分析,将当地区位优势及和自然条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充分地展示出来,坚决避免盲目的将其他城市的建设方案照抄照搬到本地的智慧城市建设中,最终使得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大同小异,缺乏特色,从而脱离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需求。各地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该深度剖析当地的地理、人文、历史、政策等环境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利弊因素,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环境的建设模式,能够将智慧城市软硬件建设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深度融合,建设有自身特色的、更安全便捷具有吸引力的、生活质量更高的智慧城市。


请您留言
感谢留言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关闭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