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怀柔区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五大举措
发表时间:2020/04/30 18:06:14    阅读:644

2018年4月,怀柔区获批首批“全国民宿产业发展示范区”称号,在北京乃至全国民宿产业发展中都具有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加快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既有利于延伸怀柔区旅游产业链和价值链,满足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服务需求[1],也有利于盘活农村地区闲置资产,将特色乡村资源转化为带动镇村居民致富的发展资本,进而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文化兴盛、活力焕发。

近几年,怀柔区民宿产业发展迅速。据民宿智库机构佳乡学院发布的《北京民宿调研报告》,截止到2018年5月30日,北京民宿(含各级农家院)共计3587家,其中精品民宿199家,怀柔区有82家,位列全市第一,占全市的41.2%,相当于其他生态涵养区精品民宿的总和(密云30家、延庆21家、门头沟10家)。在民宿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怀柔区民宿产业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对民宿产业发展引导不足。民宿产业天女散花式发展模式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空间错配性。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不适应性,中低端品牌服务不到位,高端品牌存在一定过度化、奢侈化倾向。怀柔区出台的“怀旅九条”等相关民宿政策,重点聚焦引导社会资本、提升民宿品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针对点多分散的民宿产业经营监管、安全保障、业态统计、服务标准等方面的规范性政策则相对不足。

二是对民俗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现阶段,怀柔区有一些民宿产业形态类似于帖着“民宿”标签的乡村酒店或乡村公寓,缺少民俗文化内涵,民宿经济规模体量虽大,但没有形成独特的民俗“魂”。无论是民宿建筑、直接面向游客的民宿管家,还是相关行业监管部门,在发挥传承、表达和宣传民俗文化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民宿产业延伸拓展能力欠缺。一方面,围绕民宿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配套整体仍相对滞后,比如标识系统、环境卫生、公共安全、公共停车场地等。另一方面,民宿经营管理仍以“单兵作战”为主,有专业团队运营管理的民宿占比较低。相关数据显示,怀柔区现阶段属于专业管理团队运营管理的民宿占全区民宿总量的比重不到10%,而深圳、厦门、丽江等地区由专业管理团队运营的民宿比重已超过30%。此外,“吃、游、娱”等关联环节相对缺失,尚未构建起以民宿产业为核心的民宿产业生态体系。

四是民宿产业存在潜在合规风险。民宿产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关民宿产业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手段各地仍在探索[2],杭州、深圳、厦门等地都具有不同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体系,未来随着国家出台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必然会对怀柔区现有民宿产业规范标准和体系产生影响。此外,怀柔区民宿产业发展主要是基于对农村闲置民宅的市场化盘活,既涉及农村房屋改造升级中的土地及地上附着物的利用问题,也涉及农村房屋产权、集体资产利用等其他问题。

基于上述怀柔区民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统筹考虑未来民宿产业升级趋势,下面重点从编制民宿产业规划、建设民俗文化博物馆、打造民宿品牌矩阵、提升民宿服务品质、推动民宿规范发展等五个方面,提出促进怀柔区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举措一:编制民宿产业规划,加强对民宿产业发展的统筹引导。

推动编制《怀柔区民宿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对民宿产业发展的统筹引导,有侧重、分批次地推动全区民宿资源开发利用。民宿规划的编制要突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准确把握怀柔民宿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潜在增长空间和未来市场方向,为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落实相关产业项目提供基本遵循。二是细化不同区域或镇村民宿产业发展方向,根据不同区位或镇域资源禀赋特征,提高民宿产业空间布局与不同区位资源结构匹配性,提高民宿供给结构与消费群体特征的适应性。三是尽快提升围绕民宿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及不同区域或镇村民宿发展定位,有计划、有侧重地补齐民宿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提高产业综合承载力。四是探索集中打造若干个特色民宿群落,优先选择3-5个资源禀赋好的区域,转变过去民宿发展天女散花式的布局形态,集中力量打造精品民宿群落。按照旅游景区或星级度假村的标准进行“吃、住、行、游、购、娱”等功能的综合配置,充分挖掘和展示民俗文化多元功能价值,推动与周边旅游景点、特色民俗等资源深度融合,通过集聚形成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力,进而增强民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内生发展活力

举措二:建设民俗文化博物馆,打造民俗文化保护、展示与挖掘的综合服务平台。

怀柔区有板栗文化、满族文化等特色乡村文化,也有“花钹大鼓”“竹马舞”等特色民俗遗产,打造民宿文化博物馆的目的是为了探索这些民俗文化和遗产保护、传承与市场化挖掘路径,为民宿产业发展烙上独特的民俗魂。民俗文化博物馆建设既可以选地新建,也可依托原有会展空间进行改造。依托民俗文化博物馆,整合怀柔区及北京市相关科研院所、民宿开发运营行业龙头、民宿管理行业协会等专业力量,对内开展全区民俗文化的保护、挖掘、整理、研究等相关工作,对外展示怀柔区民俗内核和特色,并抢占全国民俗产业发展的前端生态。比如,对外输出民宿运营综合解决方案、民俗文化研究与保护技术研发、VR等新技术在民宿产业的场景化运用、民宿品牌其他服务输出等,打造面向全国的民俗文化传承、保护与挖掘的交流服务平台。

举措三:打造民宿品牌矩阵,把民宿本身培育成一种品牌旅游资源。

优质民宿本身已成为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比如浙江德清县莫干山风景区,民宿就是当地最响亮的旅游品牌[3]。未来,怀柔区应围绕细化高端品牌、补短中低端品牌,加快形成民宿品牌供给矩阵,满足不同层次的多样化需求。一是推动高端民宿做专做特。支持老木匠、国奥乡居、明明山居等“网红”品牌聚焦服务于家庭式、团建式等定向群体,探索融入体育健身、医疗康养、农业休闲、亲子娱乐等特色功能,走出一条更专更细的差异化发展道路。二是加快补短中低端品牌。对全区中低端民宿品牌供给和布局情况进行详细摸底,结合不同区域、不同景点等民宿消费特征,引进具有全国连锁经营能力的民宿品牌,加快提升中低端品牌供给水平。三是多渠道、多场景持续加大民宿品牌宣传。充分利用官网、微信等“线上”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结合怀柔影视城、国际会都、景点景区等举办的大型活动,加大“线下”引流与推广,如定期举办民宿产业交流会,以此为媒介对怀柔区民宿品牌进行重点推介。

举措四:提升民宿服务品质,让游客真正体会有别于城市的土味和魅力。

近几年,在“怀旅九条”政策支持下,怀柔民宿的硬件品质得到迅速提升,今后要重点聚焦提高民宿服务品质,让游客真正体验有别于城市的乡土魅力。一是加强对民宿管家等直接面向旅客的从业者对当地民俗文化的深入了解,利用村镇腾退空间、活动中心、博物馆等资源,搭建起当地民俗文化传播的公共平台,引导当地特色文化传承人、专业培训师等加强对民宿从业者特色民俗知识的培训。二是借助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多方资源,加强对民宿管家等从业者服务技能的培训,特别是强化当前民宿从业者所欠缺的安全保障意识、服务标准意识、应急管理能力等专业技能素养。三是完善民宿后端服务保障体系,推动建立由文旅局、公安、消防、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生态环境等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组成联合队伍,加强对民宿产业管理的指导督查,推动公共安全、用品安全等后端服务体系建设。

举措五:推动民宿规范发展,探索民宿发展的市场监管与政策创新。

一是积极参与国家民宿行业标准和规范制定。发挥怀柔区作为“全国民宿产业发展示范区”的优势,将怀柔的成功民宿管理标准推广到全国。借助参与国家民宿行业标准和规范制定的机会,研究深圳、杭州等地方民宿产业发展标准,去糟取精、为我所用。二是探索建立民宿产业的规范统计体系。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民宿产业统计体系,怀柔区应加强探索,加快建立起民宿产业的统计填报制度,为相关决策部门了解民宿产业现状、制定更加精准的产业政策提供数据支撑。三是探索民宿产业发展的政策创新,包括监管模式创新、跨部门联合执法、金融服务创新等。以金融服务为例,现阶段怀柔区农村农宅都属于非标化资产,未来要形成闲置农宅金融化路径,必须探索推动非标化农宅资产形成标准化交易模式。


请您留言
感谢留言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关闭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