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经济:引领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四个中心”功能建设
发表时间:2020/07/21 00:00:00    阅读:616

一、总部经济指数编制情况

北京新版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培育壮大与首都战略定位相匹配的总部经济,支持引导在京创新型总部企业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和新版城市总体规划落实的新形势下,构建北京总部经济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对于监测全市总部经济发展态势、评价总部经济发展水平、引导总部经济升级方向等具有积极意义。

1.编制思路原则

总部经济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既要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等一般原则,又要结合新阶段北京落实“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的要求,突出以下思路原则

功能导向。围绕总部经济在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中的作用,选取能够充分体现和反映总部经济对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核心功能支撑力的具体指标。

对标国际。指标体系设计和指标选择要按照“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标准,坚持国际视野,选取一些能够与国际大都市对标的指标,比如世500强企业平均跨国经营指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聚水平等。

改革创新。当前总部经济发展的监测统计体系尚不健全,因此总部经济评价指标的选取要立足实际,探索改革创新,选择一些能够通过大数据、第三方数据等渠道获取的反映全市总部经济发展态势的特色化指标。

动态调整。总部经济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既要注重稳定性与持续性,同时也要结合北京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总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循序渐进地对指标体系进行动态调整与修订。

2.指标体系框架

北京总部经济发展指数由“质量效益、科技创新、国际交往、文化创新、产业引领、辐射带动6个分项指数合成,具体包括31个二级指标。

质量效益指标。聚焦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从规模体量、发展质量、产出效益等方面设置了“营业收入”“劳均产出率”“收入利润率”“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6个二级指标,反映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及其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科技创新指标。突出总部经济对“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的引领作用,从总部型创新主体、总部企业创新产出能力、总部企业创新影响力等方面设置了“总部企业研发机构数”“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型总部企业数”“总部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6个二级指标。

国际交往指标。突出总部经济对“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支撑作用,从国际高端总部集聚、总部企业走出去跨国经营等方面设置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世界500强总部企业平均跨国经营指数”“外资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等6个二级指标。

文化创新指标。突出总部经济对“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带动作用,从文化总部企业的贡献率和影响力维度设置了 文化创意总部收入贡献率”“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类总部企业数”等3个二级指标。

产业引领指标。按照北京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从总部经济对推动北京产业结构升级、促进高精尖产业质量提升、增强经济持续发展活力等方面,设置了“科技创新总部贡献率”“高端服务业总部贡献率”“高精尖总部企业在京新增投资额”等7二级指标。

辐射带动指标。聚焦全国辐射与京津冀协同两个视角,设置了“总部企业京外新增投资额”“总部企业在津冀地区新增投资额”等4二级指标,反映北京总部经济的对外辐射效应以及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能力。

二、北京总部经济发展指数

1.综合指数

北京总部经济发展指数,2015年为基期,基期数为100,通过对2015-2017年连续三年数据进行评价,2017年综合指数为114.1,比2016年提高1.2点,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2.分项指数

从分项指数看,与2015年相比,2017年六个分项指数均呈现增长态势。

其中,辐射带动指数大幅提升,达到165.5,位居第一,年均增长28.6%。主要是总部在津冀地区新增投资额指标增长较快,比2016年翻一番,反映了总部企业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效。

文化创新指数为146.4,位居第二,年均增长21%,文化类总部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贡献作用显著增强。

科技创新指数为118.4,较2015年基期上涨了18.4点,年均增长8.8%,科技型总部的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影响力持续增强。

质量效益指数为106.8,总体上呈稳中向好的态势。

国际交往指数为106.0,呈现动态变化、整体上升态势。受国际贸易形势影响,2017年部分指标有所下降。

产业引领指数为103.0,增长态势平稳,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新常态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首都经济总体发展的平稳态势。

三、北京总部经济发展新特征、新趋势

1.总部经济对“四个中心”功能定位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2017年,总部企业在京设立研发机构512家,约占全市国家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总量的60%;发明专利授权量1.99万件,以不到全市1%的企业数贡献了全市20%的发明专利授权量;普华永道发布的《2017年全球创新1000强》,北京上榜31家企业,全国第一,其中19家是总部企业,占比61.3%

在文化中心建设方面。文化类总部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断增强,2017年北京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类总部企业有26家。其中,上榜《2018年世界500强》的4家,上榜《2018年全球最具价值500强》的5家,文化类总部企业上榜数量和排名均有增加。

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方面。全市有外资总部企业884家,占全市总部企业总数的22.3%;经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75家,苹果、英特尔、甲骨文、三星等一批高科技外资研发中心均在京落户。

2.总部经济引领带动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总部企业质量效益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17年全市总部企业劳均产出率为322.1万元/人,较2015年增加了16.1%,分别是规上二产、规上三产劳均产出率的1.5倍和1.6倍;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是全市的1.44倍;收入利润率为25.6%,高于全市规上二、三产16.83.8个百分点。

二是总部企业引领全市产业结构高端化升级。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总部,成为推动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7年金融总部企业营业收入对规上金融企业的贡献率达到89.2%;信息服务总部营业收入对规上信息服务业贡献率达到65.6%

3.高精尖总部企业发展实力不断提升

一是高精尖总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有高精尖总部企业881家,占总部企业总数的22.2%2017年,高精尖总部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57万亿,比2015年增长339.6亿元。

二是高精尖总部企业质量效益较高。2017年,高精尖总部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6万亿,收入利润率达60.9%,劳均产出率449.7万元/人,是总部企业平均水平的1.4倍,是全市规上第三产业劳均产出率的2.3倍。高精尖总部企业平均营业收入29.1亿元,远高于规上二三产企业平均水平(规上工业6.6亿元,规上三产4.1亿元)。

三是投资并购活跃,资源整合能力不断增强。2015~2017年全市总部企业并购金额翻了一番。高精尖总部企业通过并购活动整合产业链、创新链上下游各类资源,推动业务多元化创新发展。比如,百度收购全资收购CB Insights人工智能创业100强的KITT.AI,将其语音能力和自然语言处理能力融入到百度平台。

4.总部企业布局的区域差异化特征明显

从总部企业的区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占全市的79.7%,实现营业收入占全市的80.6%。随着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新城对总部及新增机构的吸引力也逐步提高。

总体上看,16区及开发区总部经济发展呈四个梯队特征。海淀、朝阳、东城、西城4个区,是全市总部经济集聚度高、竞争优势突出的区域,处于第一梯队;开发区及昌平、顺义处于第二梯队。

同时,各区依托资源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总部经济发展格局。比如,海淀区总部企业以科技创新型企业为主,高精尖总部和创新型总部数量占全市的比重均在30%以上;朝阳区总部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总部企业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69.8%39.7%;西城区依托金融街优势,集聚了全市34.2%的金融总部企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总部、国际化功能突出,有高精尖总部企业49家,外资总部企业60家。

5.总部企业对京津冀乃至全国的辐射带动力充分显现

一是总部企业对全国的辐射作用不断增强。目前,全市总部企业与在京认定的175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拥有实际控制权的下属企业约11.8万家,其中81.5%为京外企业。2017年,总部企业在京外地区设立各类分支机构1882家,设立投资公司2623家,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在京外地区新增投资额4245.9亿元,约是2015年的1.9倍。从行业构成看,主要集中在金融、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和高技术制造业等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北京对全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带动作用。

二是总部经济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大数据监测显示,2015-2017年,总部企业在津冀地区共设立投资公司689家,分支机构702家。总部企业在津冀地区的新增投资额也不断增长,2017年达到602.53亿元,约是2015年的2倍多,占当年总部企业在京外地区新增投资额的14.2%。


请您留言
感谢留言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关闭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