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发表时间:2020/08/10 09:52:16    阅读:732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是衡量综合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标志性产业。装备制造业一直是北京大力发展的高技术产业之一,是北京市工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到2019年底,北京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57.2亿元,利润总额160.4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的7.3%9.5%2018年北京市共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657家,实现总产值1356亿元,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的7.1%,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4.5%

一、北京市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短板问题

北京市装备制造业的规模体量小,发展质效不高。从产业发展规模来看,2018年,北京市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50.7亿元,仅为深圳市的65%,实现工业总产值1356亿元,不足上海市的30%,与辽宁、江苏、广东、山东等产值过万亿元的装备制造产业强省相比产业规模差距更大。从行业发展效率来看,2018年北京市装备制造产业人均产值为107.4万元/人,不足全市工业平均水平(214.1万元/人)的一半,较2016年东京都装备制造业人均产值水平低27.4万元/人;从装备制造业内部来看,北京市仅通用装备制造业企业质量效益高于上海市和深圳市,其他行业质量效益均有一定的提升空间。2018年北京市专用设备制造业营业利润率为12.8%,较深圳市低0.5个百分点,北京市金属制品业营业利润率为2.1%,较上海市低3个百分点,较深圳市低1.8个百分点。

北京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较少,规模较小。近年来,北京市装备制造企业不断加大对于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智能高端装备产业,逐渐出现了一批就有影响力的领军企业,但是数量较少,规模较小。截止到201910月,全国共有514家企业入围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培育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名单,其中北京市共有18 家企业入选,仅占全国入选企业总数的3.5%,与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份存在较大差距。从龙头骨干企业来看,根据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装备制造业100强榜》显示,北京只有8家企业上榜(见表1),其中七家企业为 “中”字头央企,北京本土企业仅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上榜。北京市虽近几年在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装备制造领域涌现出机床所、北一数控、北二机床、精雕科技,太尔时代、中航天地激光、和利时、航天易联等一批装备骨干企业,但规模较小,装备骨干企业中规模较大的也只有百亿级规模,与国际上千亿级别的龙头企业相比差距较大,在全球细分行业领域中占有领导地位的企业数量也是少之又少。

 

1 2019中国装备制造业100强企业-北京部分

企业名称

排名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7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8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3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14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

16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7

北京金隅股份集团有限公司

32

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受限,产业发展受制于人。虽然北京高校、科研院所等研发资源丰富,在高端装备、智能装备的某些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在线分析技术、典型控制系统与工业网络技术、高速精密轴承、伺服电机及驱动器、精密减速器、控制器等关键核心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仍需引进国外技术,针对高端、智能装备领域短板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领部件仍受限。如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领域的在线无损检测与机器视觉检测等技术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领域的特种高端传感控制装备仍需依赖进口;智能物流和仓储装备的分拣装备、集成化物流仿真技术等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的关键部件自主化程度较低,部分关键的零部件仍受制于人;等等。

近距离配套率低,产业协同发展存在短板。在非首都功能疏解发展战略下,北京部分企业制造环节外迁,影响了原本较为完善的近距离全产业链布局。与国内其他装备制造大省相比,目前北京装备制造企业主要局限于产业链的某一环节,成套和配套能力弱,大部分领域产业集中度不高。以上海为例,上海电气推进“两头在沪,中间在外”的发展模式,仅在江苏省就拥有超过500家配套企业,科技成果可实现就近转化,而北京虽然存在一批企业具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但由于周边缺乏配套企业的支持,导致众多科技成果流向东南沿海落地转化,形成的配套体系也是全国范围的领域,短时间内在就近范围内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及高效的产业协同效应。

二、促进北京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专注于受限领域持续支持,着力破解核心技术受限难题。培育一批专注于某一领域产品生产的专精特企业,采用中央专项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受限领域多年持续投入支持,政府引导专精特零部件企业牵头,与设计、材料、工艺、制造装备、实验检测装备的企业形成联合体,以联合体的形式走入科研院所进行联合公关或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集中全方位的优势力量,对受限核心精密零部件、高端材料和基础加工工艺等关键产品和技术进行开发和产业化。

加大单项冠军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提高龙头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单项冠军企业库,对入库企业分类指导,提供融资、技术、管理等咨询服务,定期举办中小企业政策解读,解决潜力型企业针对人才、资金、技术等的迫切需求。坚持培育与提升相结合,坚持示范引领与总结推广相结合,总结推广一批企业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引领和带动更多的企业成为行业领域的单项冠军。针对目前市内单项冠军企业及龙头骨干企业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搭建平台推动单项冠军企业、龙头骨干企业在优势领域进行有深度的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提升北京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鼓励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传统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鼓励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各环节的创新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催生一批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等应用场景,培育一批新需求、新产业、新业态,为装备制造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机会。在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两化融合、技术改造、自主创新、提质增效等方面,开展一批产业特色鲜明、集聚度高、具备较强竞争力和示范带动作用的智能装备制造试点示范工程,系统提升装备制造业在制造过程、细分行业应用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北京市装备制造业尤其是传统装备制造业的全面转型升级,推动智能装备成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新增长点。

推进装备制造业区域全产业链布局,形成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体系。在京津冀范围内出台并落实京津冀装备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工作指导意见,挖掘现有装备龙头企业和项目的产业链资源,深化战略纵深合作,加速形成一批装备制造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发挥中介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以三地相关产业协会、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为依托,搭建京津冀装备制造产业企业合作交流平台,围绕生产与管理模式创新、技术与产品供求等,促进三地装备企业间的交流合作。鼓励装备产制造业供应链核心龙头企业、商业银行等联合成立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围绕核心企业的贸易及物流场景,为供应链上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请您留言
感谢留言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关闭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