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研究与对策建议
发表时间:2020/10/15 00:00:00    阅读:489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产业一体化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率先突破的三大领域之一,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及京津冀三省市在构建产业对接合作机制、引导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转移、共建产业园区等方面不断探索,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实际工作中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深入推进阶段,产业深度融合对于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支撑其他领域协同发展、支撑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大数据产业作为北京市领跑全国的优势产业,是三地产业融合的重点产业领域,三地均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发展优势,但是由于三地产业规模和竞争实力落差较大、优势领域尚未实现能够充分互补的合作机制,产业融合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亟需探索三地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路径,推进京津冀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一、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格局简析

近几年来,大数据产业规模及存储规模不断扩大,大数据管理开放共享程度不断提高,通过建立跨地域、跨行业的开放数据统一管理平台将会是各个地区和企业未来重点关注的领域。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机器人学习等技术融合程度将不断提高,大数据分析技术与云计算、区块链的结合也将会越来越紧密,数据可视化在大数据分析中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我国大数据产业链发展完善,已形成了四大集聚区协同发展的全新格局。我国大数据产业技术层企业众多,主要有数据港、海量数据、东方国信、用友、浪潮、信合运通、海云数据、九次方等代表性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局部技术的单点突破,并初步形成了8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引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四个集聚区协同发展的全新格局。京津冀地区以北京为引领,依托中关村在信息产业的领先优势,快速集聚和培养了一大批大数据企业,继而迅速将集聚势能扩散到津冀地区,形成京津冀区域大数据走廊格局;长三角地区则注重将大数据与当地智慧城市、云计算发展紧密结合,吸引了大批优秀大数据企业。长三角地区大数据产业链相对比较完善,区域整体发展水平也较高,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均跻身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第一梯队;珠三角地区在大数据产业管理和大数据应用发展等方面率先垂范,对大数据企业扶持力度大,但集聚效应较不平衡,以广东位居首位,相比之下,云南、广西等周边省份差距较大;中西部地区以贵州为中心,其余周边省市呈现出齐头并进的态势。整体来看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四个集聚区域协同的全国大数据发展格局,但是从全国各省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来看,各省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差距较大,其中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等地区发展指数在50以上,在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中处于引领地位。

长三角地区大数据产业规模较大,区域整体发展水平较高,综合创新能力全国最强;京津冀地区主要以北京为引领,发展不均衡。2018年长三角区域大数据企业(机构)已有1055家,创新创业落点1205个,分别分布在长三角区域内36个城市。目前全国10个国家级骨干网直联点中,有3个城市(上海、南京、杭州)位于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大数据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并且区域内各大城市将大数据与当地智慧城市、云计算等发展紧密结合,吸引了大批大数据优势企业集聚发展。长三角地区大数据产业链相对比较完善,上海、江苏、浙江以及山东均跻身全国大数据产业第一梯队。2018年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超过50的六大城市中,长三角占据上海、江苏、浙江三个席位,占比达50%。京津冀地区则是以北京为引领,天津、河北较长三角地区城市有一定差距,区域发展不均衡。

长三角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具备人才、资本等多方优势,综合创新能力全国最强,大数据产业发展迅速。长三角区域拥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近300家、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约占全国30%、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高校达47家,具备强大的人才优势和优良的创新孵化环境。长三角地区大数据人才流入率在全国名列前茅。据不完全统计,早在2017年长三角地区就已有231家大数据优质公司获得融资,在2010年后成立的大数据企业中,已有61家企业上市(包括新三板、创业板和主板),显示出长三角区域大数据企业较强的竞争实力,众多企业共同推动大数据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创新发展。

表1-1  2019全国各区域大数据产业综合发展能力评价


综合能力(5分制)

创新能力
  (项)

政府服务能力

典型园区(个)

产业规模(亿元)

区域核心省份/城市

区域潜力省份/城市

华北

4

4668

80.9

15

1210.1

北京

内蒙古

中南

3.5

7246

83.6

25

1148.7

河南、广东

广西

华东

4.5

8635

89.1

30

881.3

上海、浙江

安徽、福建、山东

东北

2.5

801

78.9

5

267.5

辽宁

……

西北

2

720

73.2

4

249.9

陕西

……

西南

3

2432

83.2

12

622.6

四川、贵州

重庆


       二、京津冀大数据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一)三地大数据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1.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优势

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全国领先。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数据发展指数报告(2018年)》,2018年北京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为73.75,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广东省74.51。2018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园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北京市排名全国第一。目前北京市仅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规模已超1000亿元,占全国大数据产业规模约1/6。根据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大数据蓝皮书: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No.3》同期公布的中国31个省份“大数据发展指数”显示,北京位居第一位,天津、河北均上榜前十。培育和形成了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北京依托中关村产业园的发展优势快速集聚和培养了一批大数据优势企业,拥有百度、小米、美团、滴滴出行等大数据龙头企业,仅中关村产业园就聚集了大数据和云计算企业800多家,上市企业37家,小米、美团、百度等22家软件企业入选2019世界计算机大会公布的“2019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占全国44%,上榜数量居全国首位。北京拥有全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大数据产业园区。在2018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十中,北京中关村大数据产业园(中关村软件园和清华科技园两个分园)综合竞争力全国排名第一,且综合得分远高于排名第二位的贵安综保区电子信息产业园。

表2-1  北京入选国家大数据企业50强企业名单(22家)

序号

企业名称

1

小米

2

美团

3

百度

4

滴滴出行

5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7

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8

北京久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9

北京东方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

拓尔思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

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2

北京荣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

北京亿信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14

北京百分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5

北京东方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16

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17

北京新意互动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18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19

北京智慧星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

北京偶数科技有限公司

21

北京明朝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2

吉奥聚合(北京)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表2-2  2018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十

排名

大数据产业园区

总分

地区

城市

1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园(中关村软件园和清华科技园两个分园)

0.83

北京

北京

2

贵安综保区电子信息产业园

0.55

贵州

贵安新区

3

上海市北高新技术服务园

0.54

上海

上海

4

仙桃数据谷/仙桃国际大数据谷

0.53

重庆

重庆

5

盐城市大数据产业园

0.49

江苏

盐城

6

东南大数据产业园

0.4

福建

福州

7

廊坊开发区大数据产业园

0.37

河北

廊坊

8

佛山市南海区大数据产业园

0.35

广东

佛山

9

厦门软件园

0.31

福建

厦门

10

承德德鸣大数据产业园

0.29

河北

承德

 

2.天津大数据产业发展优势

天津拥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并形成了特色的大数据产业园区,具备良好的大数据产业链发展基础。2018年,天津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为32.93,在全国主要城市中排名13,处于中上游水平。2018年初,天津成立了大数据管理中心,2019年初,天津市东丽区成立了“天津市大数据产业联盟”,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推动大数据相关产业发展。目前天津市已经拥有北京清博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子公司)、摩佰尔(天津)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海智(天津)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华科(天津)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博和利统计大数据有限公司、天津天任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优秀的大数据企业,并且在东丽区已经吸引了华为、微软、海尔等知名大数据企业项目落地,具备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大数据产业园区,与五大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共同推进天津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目前天津市拥有东丽中昌数创智慧谷大数据产业园、滨海高新区“互联网+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园”、天津生态城天津神州数码大数据产业园等大数据产业园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五个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特色园区,共同推动天津市大数据产业发展。

表2-3  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特色园区

园区名称

园区特色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以移动通信设备及终端产品制造、集成电路和正在兴起的汽车电子为主体

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以绿色能源、软件及系统集成为主导

西青开发区和微电子小区

以片式元器件、显示器及数字家电生产为主休

武清开发区

以电真空器件为龙头产品

中心城区电子区

以加工配套为主

 

3.河北大数据产业发展优势

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园综合竞争力较强。2018年全国大数据产业园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十中,河北有廊坊开发区大数据产业园和承德德鸣大数据产业园两个园区上榜,大数据产业园综合竞争力较强。其中,廊坊开发区作为河北省唯一的“大数据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被评为国内八大“2018中国大数据明星产业园”之一,大数据、云计算产业规模化效应已经形成。区内华为云计算基地、京东华北云计算数据中心、人保北方信息中心、联通华北(廊坊)基地、润泽国际信息港等数据中心面积已达48.82万平方米。目前大数据产业链正在形成,IBM、今日头条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公司入驻,华为、润泽和联通基地,中科遥感、科大讯飞、VIVE虚拟现实加速中心、腾讯众创社区、廊研院等一批大数据应用企业及双创平台已经和正在向开发区聚集,发展势头强劲。此外,2018年,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入选国家第八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类)。

基础设施支撑带已初具规模,大数据产业发展存储优势突出。2018年张家口新能源大数据示范区运营的数据中心年产值已逾30亿元。河北省张家口新能源大数据示范区、廊坊物流金融遥感大数据示范区等五大示范区已经初步形成各示范区产业特色,吸引了华为、润泽、联通、腾讯众创空间、今日头条等一大批世界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公司入驻,业务涉及大数据采集、分析到应用全产业链环节,大数据基础设施支撑带已初具规模,具备较大的数据存储空间和明显的存储优势。

(二)三地大数据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是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较为突出。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严重影响了高层次人才的关注度,津冀两地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缺乏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尤其是河北,一些海外留学回国人才基本上只考虑北京市或者珠三角、长三角地区,造成优秀人才分布不均匀。此外,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津冀地区对北京优质资源的承接能力不足,北京地区很多优秀企业不愿意外迁至津冀地区,甚至有些企业直接迁至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严重制约京津冀三地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二是缺乏完善良性的合作机制,人才合作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宽。目前三地在顶层设计及管理方面都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建立了相关协作发展机制,但是依然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京津冀三地都存在对合作引发本地人才“流失”的担忧,进而导致各地参与区域人才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大数据产业是高度信息化的现代化产业,需要的都是高层次人才,从近几年京津冀人才合作的形式和内容来看,主要还是以人才网站建设与关联、人事代理、人才派遣业务互助及人才招聘信息发布等较为初级或者中等规模的合作为主,合作领域较为局限,合作层次不高,不利于高层次人才集聚。因此,三地人才合作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宽,合作内容和形式也有待创新,全方位提升三地人才合作的质量。

三、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各地发展重点领域与空间布局

(一)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与空间布局

重点发展大数据分析和应用环节,打造全国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创新高地与应用服务中心。北京市拥有众多大数据分析处理和应用优势企业,大数据分析处理优势突出,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丰富,可以重点发展大数据领域技术创新、数据分析处理和数据应用。围绕2022年冬奥会筹办以及环境保护、健康医疗、交通、旅游、教育等重点应用领域,积极探索建立大数据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核心技术国际竞争力,不断深化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对外开放,深入开展大数据国际交流与合作,打造全国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创新高地与应用服务中心。依托中关村软件园,在关键核心领域培育龙头企业,发挥百度等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积极发展基于大数据的文化创意、远程教育、健康服务、互联网金融、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态,聚集和培养大批优势企业。大力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重点突破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清洗、可视化、分析挖掘等关键数据分析核心技术,打造全国大数据和云计算核心技术创新中心、应用中心和产业高地。依托清华科技园通过产学研合作、孵化服务平台以及园区发展平台等方式培育和孵化更多优秀大数据企业。重点发展数据分析处理和大数据应用技术创新,积极与天津、河北企业与高等院校共建大数据专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大数据中心核心技术研究院,向三地大数据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科技成果对接以及创新性技术支撑等服务。进一步加强与河北、天津等地区各分园的合作对接,将大数据产业链资源向津冀延伸,不断推动京津冀三地大数据产业协同发展。

(二)天津大数据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与空间布局

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绿色能源及加工配套等特色产业领域,打造大数据服务高地。依托现有大数据产业基地,积极深化大数据行业应用和完善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重点围绕集成电路和汽车电子、绿色能源、软件、系统集成及加工配套等特色产业领域发展大数据产业,打造特色领域的大数据服务高地,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依托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西青开发区和微电子小区等五个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特色园区优势领域,重点发展移动通信设备、大数据分析软件、大数据系统集成、数字家电以及片式元器件、显示器等大数据采集装备的产品配套等,不断提升大数据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服务能力,为大数据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充分发挥“京津冀大数据协同处理中心”的作用,不断加强天津中昌数创智慧谷大数据产业园、滨海高新区“互联网+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园”、滨海高新区“互联网+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园”等各园区之间及其各园区与京冀地区各园区之间合作对接,为京津冀大数据协同处理提供重要基础设施。加强“统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与北京市六里桥市级政务云及“云上河北”的协同发展,在各自区域内推动建立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强化政务数据资源的统筹管理,提高数据资源整合、数据共享水平和数据资源的统筹利用,推动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协同发展。

(三)河北大数据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与空间布局

重点发展大数据存储环节及配套、应用等服务,打造京津冀大数据资源汇聚新高地。充分利用河北的大数据产业基础支撑带的存储空间优势以及河北云基地积极与北京新增以及扩建的数据中心企业对接,以张北云计算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依托廊坊开发区大数据产业园、承德德鸣大数据产业园,大力培育大数据存储及配套服务,重点发展大数据存储环节,积极承接北京疏解的存量数据存储中心。在张承廊合理布局大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应用和消费,实现技术、产品多点突破,支撑产业加速聚集和规模扩张。积极引导和推动北京的政务、企业的云计算产业基础业务以及大数据存储资源向承德、张北等云计算基地迁移,加强与京津两地的合作对接,促进三地大数据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河北省张家口新能源、廊坊物流金融遥感、承德旅游、秦皇岛健康、石家庄大数据应用等五个京津冀大数据应用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河北省空间优势,加强各园区之间的合作对接,积极承接北京输出的大数据存储资源,重点发展大数据存储环节。同时积极推动大数据创新在环保、交通、健康、旅游、教育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打造成全国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大数据应用先行区、产业创新应用高地。

四、京津冀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进一步完善京津冀三地数据统计标准体系,推动数据开放共享。京津冀三地可以进一步建立统一标准的统计机制,加强各地区大数据的连接整合,提高各地区大数据企业之间的合作效率以及大数据管理效率,促进三地间数据共享,降低共享成本、提高数据利用价值。比如在数据采集范围和渠道、数据采集内容规范、数据清洗方法、统计指标动态更新、标准制定、分析模型优化等方面进行修正和创新,形成更完善的数据统计标准体系,为京津冀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供统计标准的基础支撑提升融合支撑能力,促进三地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建立京津两直辖市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全覆盖的跨区域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汇集涵盖大数据企业、大数据人才、大数据发展成果、大数据创新项目等全方位的数据共享平台,以“科技资源+数字地图+情报研究+平台服务+合作咨询服务”为模式,打通京津冀大数据资源经络,促进三地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形成三地高端数据资源平台“共建、共享、共用、共管、共赢”格局,进一步促进三地大数据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提升京津冀三地大数据产业发展整体水平。

二是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并加强各地合作,在河北地区集中建设大数据存储基地。数据存储需要很大规模的硬盘、计算机等设备且散热量很大,需要大量能源来制冷散热而且耗能太大,加上数据存储环节占据空间较大,是目前北京向外疏解的产业领域之一,而河北有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等存储空间,同时也是太阳能、风能等能源生产重要基地。因此可以在三地现有大数据发展基础和各地优势的基础上,加强三地政府、企业及各大数据产业园区的合作,在河北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等大数据产业基地集中共建大数据存储基地,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承接北京输出的大数据存储资源防止资源外溢,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利用河北的有利资源,进一步促进三地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也为三地更多的产业合作提供了基础支撑。

三是充分发挥政府项目示范带动作用,鼓励支持各地企业联合承担政府重大项目。在规划建设政府重大工程与项目时,鼓励支持京津冀各地大数据优势企业联合承担,针对重大项目建立专门的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各共担主体的合作对接,充分整合参与企业的优势资源,合力进行技术攻坚,完成政府重大工程和项目。通过支持三地企业联合承担政府重大工程与项目,建立大数据场景应用,在重大工程项目所设计的各领域加大大数据的推广应用,奠定大数据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政府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在政府重大工程项目的带动下,推动大数据产业深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为京津冀三地共建大数据产业链奠定基础,更好地促进三地大数据产协同发展。


请您留言
感谢留言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关闭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