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创新引领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1/02/02 00:00:00    阅读:636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关村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十周年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示范区持续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坚持创新引领、特色聚焦、统筹高效、开放合作,推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2019年示范区呈现出双创服务优化升级、创新引领能力增强、高精尖产业集聚、一区多园统筹协调发展、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增强、开放创新格局不断深化六大特征,为全市加快建成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支撑。2019年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6.6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实现技术收入1.3万亿元,占示范区总收入比重20.3%。

一、深化体制改革,双创服务加速优化升级

示范区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统筹推进人才管理改革、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等多项政策,持续为科技创新释放政策红利。同时,通过优化全链条、精准化创新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双创服务水平,为示范区创新创业注入活力和动力。

(一)先行先试改革多点发力,深度激发制度活力

人才管理改革方面,示范区在持续推动落实中关村国际人才20条新政的基础上,研究形成中关村人才特区新一轮国际人才改革创新举措,其中“在境外开通外籍人才绿卡申请通道”等10余项为全国率先提出。

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方面,聚焦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探索在示范区开展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进一步增强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聚焦央企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开展央企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试点,打通央企研究院科研团队入股项目公司申报、审批、实施全流程;聚焦成果转化应用,建立创新医疗器械应用推广机制,在推动医疗机器人医院采购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加速示范区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

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方面,为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关村管委会与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关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 “知识产权收益权质押(担保)”、“知识产权交易履约担保”、“高价值专利收购许可”等多项举措为全国首创。

(二)双创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精准化服务特征更加凸显

全链条双创服务不断升级。示范区发布新版“1+4”资金支持政策,在引导产业提升、助力企业发展、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示范区在项目发掘、孵化、转化、检测认证等环节持续发力,打造全链条式、全生命周期双创服务。项目发掘环节,示范区通过组织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中关村第三届新兴领域专题赛等活动,发掘支持前沿技术项目44项,估值超700亿元。创业孵化环节,示范区遴选出150家创新型孵化器、27家硬科技孵化器,聚焦支持早期阶段创业、硬科技领域创业,其中安创空间等18家硬科技孵化器获得示范区资金支持。转移转化环节,以认定中关村技术转移服务平台(44家)、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火花”活动(23场)、成立技术经理人等为抓手,加快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科技服务环节,重点培育一批知识产权及检测认证服务类平台,强化对创新主体的科技服务能力。

精准化服务激发创新活力。示范区针对不同园区、产业及企业提供精准化服务,推动双创服务再升级,不断优化创新环境。一是立足园区产业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加快分园特色产业培育。如示范区支持顺义园打造第三代半导体特色产业集聚区;引导海淀园、昌平园、亦庄园加快药品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上下游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二是围绕5G、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高精尖产业领域,加快推进应用场景建设。示范区启动“2019年中关村5G创新应用大赛”,重点围绕5G自动驾驶、健康医疗、工业互联网等5大类场景,加强5G典型场景示范应用推广。三是对前沿技术企业、科技型小微企业等精准施策。2019年,示范区给予2921家科技型小微企业研发费用支持,支持企业数量和金额均实现翻番。

二、强化创新引领,原始创新策源地作用凸显

示范区始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把握经济发展所需,超前谋划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国际前沿技术研究,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5G、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等领域涌现一批全球领先的原创成果,加速掌握创新主导权、发展主导权。

(一)创新投入和产出稳步增长,硬科技领域彰显科技实力

创新投入平稳增长。示范区鼓励企业积极对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加大创新投入,持续增强创新的驱动力。一是积极对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示范区单位积极承接“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如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参与“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实施。二是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投入稳步增长。1-11月,企业研究开发费用达2162.3亿元,同比增长16.1%;研究开发人员66万人,同比增长2.4%。2019年北京及示范区的国家杰出青年达102人,占全国比重达34%;26位青年学者获得“科学探索奖”,占全国比重超五成。

创新产出成果丰硕。示范区持续打造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服务,推动硬科技专利、全球专利稳步增长。一是专利产出数量增长、层次提升。2019年1-11月,企业PCT专利申请量4005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5.1万件和2.3万件,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6.9%,均占同期全市企业的七成左右;京东方、联想2家企业位居“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前10强”。二是硬科技企业专利产出优势凸显。国家知识产权局大数据产业应用研究基地发布的“2019年中国硬科技股权投资项目专利TOP100”中, 22家示范区硬科技企业入选,约占全国的1/5。人工智能领域,示范区有44家企业入选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力百强榜”,约占全国的1/2。三是全球专利布局能力提升。美国专利服务机构IFI Claims发布的“2019年度美国专利授权量统计报告”显示,京东方在美专利授权量达2177件,跃居全球第13位。2019年上半年,京东方、小米、京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申请专利量位居我国前十名。

(二)重大成果持续涌现,自主创新源头地位不断提升

聚焦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截至2019年6月,示范区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获评ESI高被引论文近2万篇,占全国近四成;2019年,北京及示范区单位主持完成的71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29.7%。其中,“铁基超导电子结构与磁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项目、“多细胞生物细胞自噬分子机制及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项目的成果均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认可。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涌现出一批原创性重大成果。示范区紧盯国际前沿,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了一批原创性成果。一是培育一批进口替代技术和产品。集成电路领域,四维图新的车规级胎压监测传感器芯片、中微锐芯的高精度绝对式旋转光电编码器核心芯片、北京中电科的国内首台300mm减薄抛光一体机,纷纷打破国外相关技术的垄断,实现了产品的进口可替代。二是涌现出了一批全球领先的创新成果。5G领域,佰才邦研发了全球最小5G 云基站、紫光展锐建成国内唯一承担5G低频段和高频段国家项目的研发验证平台;人工智能领域,灵犀科技研制出世界首款类脑芯片“天机”、清微智能研发了全球首款多模态智能计算芯片TX510;医疗健康领域,百济神州的抗癌新药“泽布替尼”,诺诚健华的“奥布替尼”等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三、产业高度集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现

示范区深入落实北京市十大“高精尖”产业指导意见,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健康等领域持续打造具有技术主导权的高精尖产业集群。同时,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文化与科技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 新经济新动能加快集聚,高质量发展成效凸显

2019年示范区持续优化产业政策体系,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加快新技术新成果产业化,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集聚新经济新动能。如示范区推动科益虹源光刻光源产品研发生产基地项目、达闼科技云端智能机器人中试总装备基地等一批项目在京落地。随着高精尖项目的产业化,示范区产业结构链条进一步向微笑曲线两端转移。2019年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6.6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实现技术收入1.3万亿元,占示范区总收入的20.3%;新产品销售收入6430.亿元,同比增长33.0%,占示范区总收入比重8.4%。

(二)“高精尖”产业结构持续构筑,融合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示范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创新改革,培育出一批具有核心技术主导权的优势产业集群。2019年,示范区六大高新技术领域实现总收入5.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占示范区总收入比重80.1%,形成了以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健康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人工智能领域,示范区集聚了旷视科技、第四范式、初速度、地平线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企业总数达全国的1/4,已形成涵盖高端芯片、基础软件到核心算法和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的产业集群。集成电路领域,示范区聚集了紫光、兆易创新、北京兆芯、国联万众等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了设计引领、制造支撑、装备材料配套的产业集群。生物医药领域,涌现出贝瑞和康、百济神州、热景生物、乐普医疗等一批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药、新型制剂企业;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公布的“2019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示范区位列第一。

前沿技术融合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示范区企业持续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新型技术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持续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源源动力。一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如人工智能与医疗深度融合催生医学影像智能识别、药物智能研发等新业态,涌现出深思考、连心医疗、深睿医疗等企业。二是前沿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如在“智能+工业”浪潮下,东土科技、和协航电、万集科技等企业深耕工业互联网平台、物联网技术研究,助力全行业智能化升级。

(三)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核”企业增多,产业竞争实力彰显

近年来,示范区加强精准服务创新型企业,建立“一企一策”服务机制,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话语权的创新型企业。一是具有综合实力的“高精尖”企业入选全球榜单数量不断增多。示范区有23家企业入选福布斯“2019年全球企业2000强”,较上年增加7家,其中有10家互联网科技领域的企业,占全国的1/2; 5家企业入选BrandZ发布的“2019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榜”,占全国上榜数量的1/3,其中滴滴、小米和美团三家企业均为首次入榜。二是具有全球引领作用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增势强劲。示范区有5家企业入选CB Insights发布的“2019全球AI企业百强榜”中,占到全国的5/6。再如京东、百度、小米等6家企业入选福布斯“全球数字经济100 强”,约占全国(14家)的四成。三是高成长高估值企业全国引领作用凸显。德勤发布的“2019年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中,示范区有14家企业入选,占全国的28%,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CB Insights公布的“全球独角兽企业”中示范区有52家[3],约占全国的五成。

四、统筹协调发展,一区多园特色化发展

示范区紧密围绕空间聚焦、产业聚集和服务提升,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土地集约利用,引导各园区聚焦主业,精心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创新生态,推动形成一区多园高端化、协同化、特色化的发展格局。

(一)城六区园区[4]成为示范区创新发展的主引擎

20119年,城六区园区实现总收入5.0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占示范区总收入的74.7%。城六区园区聚焦高精尖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海淀园形成了人工智能、区块链、集成电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健康等优势产业集群;其中人工智能领域聚集了全国约四成的国家创新平台(6家),全国近两成的人工智能企业,在AI芯片、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自动驾驶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西城园以金融科技、创意设计为重点,促进疏解腾退和存量空间再利用,进一步强化主导产业,截至2019年底,蚂蚁金服、中移金科、建信金服等48家企业落户“金科新区”,注册资本超700亿元。丰台园持续推动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轨道交通装备)标准化建设,轨道交通等主导特色产业竞争力和吸引力持续增强,1-11月,轨道交通产业同比增长29.9%。

(二)郊区分园园区[5]为示范区产业发展持续赋能

2019年郊区分园实现总收入1.7万亿元,占示范区总体的25.3%,同比增长14.3%,半数(6个)园区收入增速超15%。郊区分园立足产业发展定位,构建各具优势和特色的高精尖产业集群。昌平园依托未来科学城建设,推动医药健康、信息技术、能源产业等特色产业布局,其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已聚集百济神州、诺诚健华等生物医药企业及医疗机构500多家。怀柔园发布运行创新小镇,已有60余家初创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团队入驻。亦庄园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高精尖产业承载力,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交通、生物与健康、先进制造等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明显。通州园以智慧城市、网络信息安全为主导产业,积极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通州)”,目前北京研究院、奇安信等多家企业入驻。顺义园聚焦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等创新型产业集群,尤其在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方面,引进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光电总部、平湖波科、绿能芯创、镓族科技、清碳科技等一批重点项目;2019年顺义园总收入同比增长53.6%,增速位居各分园首位。

五、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区域协同发展

示范区主动作为,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活动,为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大典、北京世园会、冬奥会等重大活动提供科技支撑。同时,全面助力雄安新区建设,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一)服务国家战略和重大活动,加速创新成果的示范应用

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事件需求,以创新优势强化积极作为能力。示范区持续强化自主创新,不断提升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事件的能力。示范区企业积极保障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大典,其中科兴生物为超3万名国庆大典受阅人员和保障人员接种其研发的流感疫苗;利亚德LED显示屏、北京理工大学的数字表演与仿真系统助力国庆日场庆典与晚场联欢的高质量呈现。示范区积极与拉萨、玉树、和田、乌兰察布等扶贫协作地区对接合作,引导创新创业主体参与扶贫协作工作;京东、快手、今日头条等搭建平台促进助力贫困地区农特产品销售和推广。中科瑞升的多效低温膜蒸馏技术、涞澈科技自主研发的NSAD技术(废弃物再生利用)、中科磁凌的磁制冷技术为全国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聚焦首都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持续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在重大活动中的示范应用。示范区通过举办5G创新应用大赛、中关村科技服务冬奥论坛、科技冬奥首钢专场对接会等活动,助力企业为北京世园会、冬奥会、大兴机场建设等提供技术支撑,加快应用场景推广。如智行者等12家示范区企业为世园会提供无人驾驶导航体验观光、5G智慧医疗等服务保障;京东的智能仓储系统、四维图新的地图信息软件等技术在冬奥会的相关项目中示范应用;易华录智能交通信号系统、神州数码的智能数据中心系统等助力大兴机场智能化。

(二)全面助力雄安新区建设,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大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示范区立足自身优势,加强对接交流,将更多优质创新资源导入雄安新区,助力雄安新区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一是示范区积极推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建设。2019年,中关村管委会签署《加快建设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合作协议》,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关村·雄安新区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对接会,引导示范区创新资源布局雄安新区。二是高精尖企业成为绿色、智慧雄安的强力支撑。目前,示范区有64家企业在雄安新区设立分支机构。首批入驻的东方雨虹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先后参与了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雄安设计中心等多个项目工程;京东数科的智能城市操作系统落地雄安新区,加速新区开放式智能城市大数据平台建设。

协同创新持续推进。示范区通过加快园区共建、技术合作等方式,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园区合作方面,2019年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区新增注册企业400余家,新增注册资本金23.86亿元;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已有18个项目签署投资协议书。技术合作方面,示范区企业与津冀高校、政府等主体开展合作创新,加速高效协同创新。如精雕科技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共建“精密加工实验实训中心”,在工业互联网数字化管理领域深入产学研合作;百度已与河北保定、沧州等多座城市在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领域达成深度合作,加快推动京津冀产业智能化升级。

六、推进开放创新,提升国际化水平

示范区持续深化开放创新合作,加快构建全球协同创新网络体系,推动形成开放创新的新格局。示范区深度融入 “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化创新布局持续优化;同时,示范区开放创新合作层级不断提升,通过引入海外优质人才、创新中心等方式进一步增强集聚国际创新要素的能力。

(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化布局能力增强

近年来,示范区积极落实 “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北京行动计划,加快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技术合作、科技园区合作,逐步形成对外开放创新的新局面。目前,京东智能物流系统已经在海外众多城市落地,同方威视的先进安检设备、升哲科技的低功耗传感器及物联网技术已应用于“一带一路”60余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企业积极参与共建园区。如启迪控股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共同建设了剑桥启迪科技园、纽卡斯尔启迪科技园、中意设计创新基地等科技园区。目前剑桥启迪科技园生命创新中心已落成使用,纽卡斯尔启迪科技园已吸引包括工业4.0、生命健康研发等多个领域的英国知名创新机构入驻。

积极搭建海外创新合作平台。示范区通过设立海外联络处、创新中心等方式,更好地链接全球创新资源。2019年示范区新设立中关村驻法国巴黎、德国柏林、白俄罗斯明斯克及德国海德堡4个联络处,海外联络处数量达到14处。同时,示范区通过加强国际化资金支持、组织引导国际参展等形式,推动企业开放创新。2019年示范区支持270余家企业开展国际化发展,支持资金超5000万元。同时,示范区积极组织中德、中白及中日科技合作对接会,加强海内外初创团队和企业协同创新发展。

(二)聚焦产业发展,加强与国际创新国家的协同创新

示范区支持各分园结合各自功能定位与重点产业方向,加强与相关优势国家开展产业合作、创新合作,形成一区多园特色鲜明、协同联动、高质高效的开放发展格局。如顺义园依托北京国际合作产业园中德园区的建设,聚焦新能源智能汽车、航空航天、智能装备等领域,加快吸引德国企业入驻;石景山园以中关村-德国创新园、中欧科技创新中心为抓手,聚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重点加强与德国、瑞典等欧洲国家的合作,促进国际先进创新成果在园区转化应用;东城园积极搭建中国瑞典创新创业基地、中关村雍和航星科技园斯德哥尔摩代表处等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承接瑞典高精尖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

(三)国际高端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打造国际化创新高地

国际高端创新要素集聚。近年来,示范区通过推政策、优环境、搭平台等方式不断吸引集聚顶尖人才和全球创新中心。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方面,示范区持续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汇聚国际优秀人才;中关村科学城国际人才港、中关村科学城海外院士创新中心启动,已吸引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5个国际团队入园创业。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戴姆勒中国产业创新基地、智利在华技术创新中心纷纷在示范区设立,促进双方创新主体在技术创新、成果孵化转化等方面的创新合作。

全球优质双创项目加速落地。示范区持续创新开放合作方式,依托重大活动赛事、海外孵化器等载体,加快吸引国际优质的双创项目。一是通过举办中关村论坛、国际科技前沿创新大赛等活动赛事,吸引一批科技含量高、影响力大的国际项目。2019年中关村论坛吸引了来自加拿大、德国、英国等国家的考察团,推动“瓦里安中国研发中心”、“泰雷兹航空领域创新生态项目”等多个项目的落地。二是支持孵化器开展国际合作,为海外优质企业落地搭建桥梁。如中关村创业大街持续推动“中国落地计划”,已服务超过30支海外团队落地;中关村国际青年创业平台专注吸引海外优质创新人才和项目,目前已落地美国、韩国、瑞典、俄罗斯等多国的海外创业项目近10个。 

请您留言
感谢留言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关闭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