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海淀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建议——基于海淀、浦东、南山三地比较分析
发表时间:2021/05/18 14:52:31    阅读:704

海淀、浦东、南山三地都是全国领先的科技创新城区,是京沪深一线城市、高端产业主要承载区。与浦东、南山相比,海淀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特色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本文通过海淀、浦东、南山三地比较分析,客观审视三地发展差异,明确海淀与浦东、南山发展差距,取长补短、精准发力,为构筑海淀科技创新高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比较分析

(一)三地是各自城市经济的主要担当,浦东经济规模居首,海淀GDP增速和均值指标落后于南山区

2019年海淀区、浦东新区、南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为7926亿元,12734亿元、6104亿元,分别占北京、上海、深圳的22.4%、33.4%和22.7%。从增速来看,南山区位居首位,GDP同比增长7.6%,海淀区与浦东新区为7%。从GDP平均指标来看,2019年,海淀人均GDP为24.5万元/人,地均GDP为18.4亿元/平方公里,与南山40.16万元/人和32.55亿元/平方公里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二)海淀整体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重点行业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2018年海淀区全社会劳动生产率33.45万元/人,略低于浦东新区的34.84万元/人,远低于南山的56.39万元/人。这既和三地产业结构差异有关,也和重点产业效率相对较低有关。从三产效率来看,服务业整体劳动生产率要低于金融和制造业,以海淀区为例,金融业劳动生产率是服务业的4.43倍,制造业是服务业的1.55倍;而海淀区二产占比较低(约10%),工业占比仅为7.6%(低于南山的38.5%),南山区和浦东新区二产占比分别为40.8%和24%,金融业对浦东新区支撑作用突出,占GDP比重为28.1%,这种产业结构差异一定程度上导致海淀整体效率低于南山区和浦东新区。另外,从重点行业效率来看,作为海淀区主导产业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劳动生产率38.7万元/人,不及南山区59.9万元/人,低于浦东49.5万元/人。

(三)海淀创新创业优势突出,但创新主体培育仍需进一步强化

2018年海淀区国家级高新企业突破1万家,是南山区的近3倍;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远高于南山区和浦东新区,海淀发明专利申请数为55271件,发明专利授权数为22318件,分别是南山1.7倍、2.6倍,是浦东新区的3.2倍、3.3倍,创新优势较为明显。但与南山相比,海淀创新主体培育不足,影响其创新效能的进一步发挥,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来看,南山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2387万元/家,是海淀近1.4倍。从头部创新企业来看,海淀缺乏中兴、大疆等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企业,2018年,中兴(2080)、大疆(656)、腾讯(661)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合计3397件,比海淀区PCT专利申请总量(2793)多604件。从塔基创新企业来看,2018年,南山区新登记企业6.43万户,占深圳市新登记企业总量的22.1%,中关村科学城新登记企业数3.02万户,仅占北京市的16.5%。

(四)浦东新区和南山开放发展特征突出,海淀区开放发展的新动能尚需加快构筑

上海、深圳具有口岸优势和临海优势,发展之初便肩负对外开放的历史使命,特别是随着上海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开放政策创新,开放型经济对浦东新区、南山区的推动作用将更加凸显。相比较浦东新区和南山区,海淀外向经济发展能力相对较弱。2018年海淀进出口总额约2535亿元,仅为南山区的3/4,远低于浦东的2058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351亿元,仅为南山区的26.1%、浦东新区的12%。外资项目引进方面,2018年海淀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38项,同期南山区、浦东区分别为1442项和1559项。

二、发展建议

(一)以核心关键技术为突破口,加快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创新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力量。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海淀承担着首都赋予的重大使命,要不断提升创新能级,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创新竞争,实现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率先走出一条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方面,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设计、高端软件、创新药物、高端医疗设备等领域,加大对高校、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的项目和资金投入,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另一方面,借鉴上海张江实验室、杭州之江实验室、深圳鹏程实验室等发展经验,努力争取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高能级研发创新平台落户海淀。此外,还要加快推动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科技研发机构快速发展,吸引跨国企业和华为、中兴等头部创新企业在海淀设立研发总部或研发中心,提升原始创新效能。

(二)以高能级创新主体为依托,引领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高能级创新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和创新能级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深圳等城市非常注重高能级创新企业的引入,先后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吸引高能级创新企业入驻,不断强化对创新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海淀缺少具有全球资源整合力和话语权的世界级科技领军企业,虽然拥有联想、百度等企业,但与谷歌、苹果、中兴、大疆等全球性行业领军企业有很大差距。未来,海淀要加快培育一批高能级企业创新主体,加快推动创新能级提升和全球资源布局,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加快引导翠湖组团、上地西三旗组团等向领军企业模式发展,精准引进科技型国际领军企业、外资研发中心等创新主体,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另一方面,应借鉴南山“科技创新+总部经济”双轮驱动战略,不断完善科技型总部企业扶持政策,加大力度引进科技型总部企业,强化总部经济对全球资源的配置力。

(三)以融合联动为抓手,构建全要素创新雨林生态体系

创新的力量源于优良的生态,优化创新生态成为创新3.0时代的显著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新由线性范式、创新体系升级为创新生态系统,创新动力由资源要素驱动向生态雨林驱动转换,中关村核心区也由“电子一条街”发展为全国创新要素最聚集、资源密度最高的科技创新区。未来,海淀要紧抓“三城一区”建设契机,加快培育适合创新发展的沃土,推动创新要素由聚集向聚合提升,形成更加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一是深入实施“创新合伙人”计划,明确政府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在创新中的边界和职能,聚焦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科技经纪人、科技战略专家、法律财务管理专家等重点群体,培养一批具有高度黏性、扎根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创业的“创新合伙人”。二是支持首都高校院所、龙头企业、投资机构等联合设立概念验证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孵化器和专业众创空间等,打造首都高校科技成果创新孵化的集中承载区,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三是借鉴上海、深圳等地经验,大力集聚培育高能级全球服务机构,打造高端服务业集群,探索专业服务“发展共同体”模式,不断提升专业服务品质。

(四)以数字经济为重点,培育新经济企业竞争新优势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在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海淀区作为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数字经济领域收入占高新企业总收入70%以上,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面对疫情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海淀要紧紧围绕北京建设全国数字经济发展先导区和示范区目标,深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着力构筑新经济创新竞争优势。一是围绕前沿材料、高端医疗器械、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鼓励工业企业、软件企业、互联网企业跨界合作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互联网+制造”融合发展。二是加大新场景应用供给,借鉴成都“城市机会清单”,聚焦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领域,加快推进超高清视频应用、北清路自动驾驶示范区等应用场景示范工程建设,以场景示范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三是探索创新统计和监管机制,研究制定“新经济”“共享经济”等统计核算和监测办法,坚持包容审慎监管鼓励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发展,探索对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新经济”审批监管创新,促进新兴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五)以“两区”“三平台”建设为契机,打造经济开放发展新高地

开放发展是推动地区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正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开放推动、引领创新已成为大势所趋,上海、深圳等地也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大力推进经济开放发展。当前海淀外资创新资源引进的政策和制度优势还不明显,国际创新资源吸引力还不强,亟需抓好“两区”“三平台”建设,持续保持创新优势和引领作用。一方面,要依托中关村翠湖科技园、永丰基地等空间资源,吸引一批数字贸易跨国企业总部、全球性研发机构等高端功能性机构入驻,支持培育数字贸易中小企业发展,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要持续扩大数字贸易、金融科技、专业服务等服务业重点领域开放,优化完善国际化营商环境。此外,还要支持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企业积极参与“三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高水平开放。


请您留言
感谢留言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关闭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