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06/03 14:54:40    阅读:1077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创新,数字化和数字技术应用在生产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的份量,数字经济已成为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我国能否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一、数字经济的内涵

2016年G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对数字经济作出明确定义,即“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从统计角度来看,数字经济能够涵盖的行业领域十分广泛,各国各地当前对数字经济的统计口径也不尽相同。目前,关于数字经济统计数据被广泛应用的是中国信通院《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发布的“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但也有很多学者对此数据持保留态度。

通俗来看,当前学界、产业界和社会公众普遍认识的数字经济可以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数字产业化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领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产业数字化即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带来的生产数量和效率提升,这部分数字技术应用带来的新增产出就是数字经济产出,也是数字经济实现价值创造的实体支撑。

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需要关注的重点

数字经济是典型的融合型经济形态,数字产业化以“互联网+”“智能+”“5G+”等多种形式促生新业态新服务等新经济,产业数字化是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对原有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主战场。当前,国内数字经济发展比较发达的地区仍是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地区,已涌现出众多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应用案例。比如,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已广泛应用“柔性生产”“定制化生产”“订单生产”“工业云”等模式。在各地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还有几点需要特别关注的方面:

一是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强有力的实体经济作为载体支撑。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需要进行全产线或全产业链环节的数字技术应用改造,企业会根据自身产品的市场价值潜力决定是否进行产线、管理系统等数字技术应用改造。财政专项资金实施的大规模实体经济上云上平台项目也不能盲目投入,若当地产业本身就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环节,且企业参与的产业链供应链网络已相对成熟,有市场规模天花板的限制,对这类型企业的上云上平台投入就需要慎重,企业上云上平台并不必然带来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的结果,这类型企业的侧重点应放在品控、产品原材料改进、产品外观设计、市场拓展等方面,要避免盲目跟风上云上产线造成生产成本大幅提升但盈利面并不变的情况。

二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需要必备的新基建设施支撑。无论是数字产业化,还是产业数字化,都需要配建通信基础设施、信息传输设施、数据处理系统平台等一系列数字新基建设备设施来提供支撑,以完成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决策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各地应结合城市发展阶段和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科学制定分时序的新基建工程路线图和时间表,预先评估新基建实施后能对当地企业生产力跃升带来的效果。

三是决定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成效的关键要素是人才。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入融合亟需大量的新型人才,无论是数字产业化亟需的底层技术和核心技术类型的研发人员,还是产业数字化亟需的兼具制造和数字化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都需要大量人才与当地的产业发展相匹配。当前,国内各个城市对数字经济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缺口都很大,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字节跳动等通信和信息技术龙头企业也都纷纷采取多种措施,引进和培养专业的技能型人才,以巩固和增强企业竞争力。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底层软件、大数据开源框架、人工智能底层算法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弥补这个差距,我们既需要大量的人才培养以支持创新,也不能忽视大量制造业企业作为底层核心技术研发企业和软件研发企业产品的主要应用主体,能够为国产替代技术企业带来的促进产品迭代创新的作用。当前这些在底层核心技术领域占据市场主导的跨国公司在十多年前产品刚上新时也是通过大规模的市场应用获得用户使用数据反馈,并且获得产品收入,才得以实现一代又一代的产品迭代更新直至具备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竞争力的,我国现在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阶段,也处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阶段,这也给培育数字经济底层技术和核心技术国产替代企业带来重大机遇。

三、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路径

每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主导产业类型都有所不同,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路径也都需要与实际发展的现实需求相匹配,但也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都要相应做好数字经济必备新基建设施配套。政府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导力量,各地应聚焦当地“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力产业,围绕企业做大做强和升级改造对数字技术应用的现实需求,尽快制定相配套的数字经济新基建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并配合重大项目建设时序做好实施工作,具备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支撑条件。比如,农业经济发展地区是优先安排农业电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优先布局农业现代化生产设施建设;制造业发达地区是优先安排企业产线技术改造升级项目,还是优先实施企业上云上平台项目,这些都需要根据各地实际产业发展需求决策。

二是都需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最快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发挥现有实体经济中产业链“链主型”企业、产业集群“群主型”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这类型企业在专业领域深耕多年,在垂直应用场景领域已经具备了专业化生产优势,对产品迭代更新的技术需求更强烈,有能力也有条件可以率先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在当地的产业集群重率先形成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改造升级标准,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三是在重点区域率先打造数字经济应用场景示范。在当地的重点产业功能区、重点商务办公区、重点旅游景区、条件较好的居住社区等承载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区域,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应用场景试点,以点带面,在重点区域先做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应用场景测试,理顺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城市等适合本地发展的数字经济架构,再结合地方政府财力和当地产业发展水平逐步发展壮大当地的数字经济规模。

四是做好数字经济相配套的政策支撑。统筹资金类支持政策,统筹利用已有的产业支持类、创新支持类的专项资金,支持引入社会资本设立新基建和数字经济发展基金,充分保障数字经济项目的顺利实施。强化人才类支持政策,根据各地对数字经济专业人才需求的不同,分类制定适合当地发展需求的顶尖人才、技能型人才引进和培育政策。制定促进数字消费的引导类政策,通过发放数字消费券、打造网红打卡地等方式激发居民消费热情。

五是逐步完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数字经济的发展既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也包括数字消费和数字城市等各类城市应用场景的支撑,支撑产业发展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以产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形成的产业集群效应、数字消费新业态培育等,这些都需要耐心政府、耐心企业、耐心资本共同发力,经过一定时间周期的培育才能形成相对有吸引力的产业生态环境。

请您留言
感谢留言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关闭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