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门头沟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11/02 00:00:00    阅读:602

门头沟历史上是北京重要采煤区,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奉献了“一盆火”“一腔血”“一桶金”“一片绿”。2005年被确定为生态涵养区后,门头沟下大力气退出煤矿和非煤矿山等资源型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推动“两山”转化,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但也要看到,目前门头沟高精尖产业发展能力还有待增强,新产业新动能尚在培育,转型升级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一、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挑战

(一)产业空间有限且开发难度较大

门头沟是北京市唯一的纯山区,平原面积仅占1.5%,全区95%以上为生态控制区,产业空间有限,特别是在减量发展背景下,产业发展面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建筑规模的双重约束,决定了门头沟必须要走集约高效的产业发展道路。但从目前来看,门头沟产业空间开发利用还存在诸多挑战。比如,门头沟园已建成面积1.2平方公里(规划面积1.89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的建设用地资源十分有限,许多老旧厂房有待改造,但由于缺乏相关政策支持,工作推进困难。再如,京西生态文化谷、京西煤业矿业文旅区存在大面积煤矿采空区,其中,京煤集团门头沟境内现有约3510亩工矿、仓储用地,几乎全部位于采空区,地块开发再利用难度极大,且受地下水位下降严重以及生态修复周期长、投入巨大等因素影响,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开发的积极性不高。

(二)高精尖产业发展动能亟待增强

当前,全区高精尖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关村门头沟园,整体来看产业培育仍需深入推进,创新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从企业主体来看,门头沟园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企业成长能力和区域经济贡献有待增强。从创新动能来看,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科研创新平台和头部创新企业比较少,缺乏重大事件与重大项目布局,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创新竞争,创新资源导入优势亟待强化。此外,医药健康、文化创意等产业板块大多处于谋划布局阶段,缺乏明确的产业规划和定位,产业发展路径有待明确。

(三)全域旅游发展潜力未充分释放

门头沟山区生态文化资源丰富,全域旅游既是门头沟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也是“两山”转化的重要路径。但目前来看,虽然以门头沟小院为代表的精品民宿呈现较好发展势头,但全域旅游整体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旅游要素缺失,文化与旅游产业体系构建不完善,长期以来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仅停留在旅游观光、文化遗产展示层面,以一次性观光旅游为主,缺乏特色旅游IP打造和体验式文旅产品开发,游客停留时长短、平均消费水平低,持续性旅游消费潜力有待挖潜。此外,门头沟全域旅游发展还面临交通、旅游设施等硬件配套及旅游用地指标等诸多制约。比如,目前山区联络线主要依靠108、109两条国道,进山旅游出行容易出现长时间拥堵现象。

(四)产业承载力与发展需求不匹配

随着门头沟“一园四区”产业载体加快建设,企业和人才资源将加快导入,对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需提前谋划提升。但从现状建设水平来看,基础设施承载力与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仍有差距,产城融合发展能力亟待提升。目前,门头沟城乡职住用地比例为1:0.8,集中建设区道路网密度为2.2公里/平方公里,均低于其他生态涵养区。以门头沟园为例,园区道路、水、电、气、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活和商业配套较为缺乏,尤其是酒店、超市等配套设施亟待完善,人才公寓供给不足,周边金融、商务等生产服务功能还存在欠缺,难以满足高端资源要素的生产生活需求。

二、加快推进地区产业绿色转型的路径举措

2019年,门头沟被纳入国家发改委确定的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作为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门头沟发展站在新起点上,要立足服务首都大局,紧紧围绕生态涵养定位,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着力在以下五方面实现突破,以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地区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

(一)聚焦集约高效发展,提升产业空间支撑能力

空间是门头沟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要坚持集约高效的发展导向,创新土地开发利用模式,实现土地资源更集约、更高效、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利用。一是创新土地供地方式。推行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出让等供应方式,探索实施企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结合门头沟实际,加强采空区用地和非采空区用地项目捆绑开发,探索容积率转移,推进项目平衡向区域平衡,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用地开发的积极性。二是加强产业空间精准供给。围绕文旅体验发展,加强乡村旅游点状供地,探索废弃工矿用地利用模式,推动分散存量用地整合利用;结合科创智能产业发展,鼓励发展产业综合体和产业创新体,推进“工业上楼”;立足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打造定制化的产业空间,精准有效地满足项目产业化需求;适应产业创新跨界融合发展趋势,探索开展混合用地开发,推进产业功能复合。三是高效利用存量土地资源。健全存量产业用地联合监管制度,建立企业用地动态评估与退出机制,提升工业与研发用地利用效率。

(二)聚焦“一园四区”发展,打造高精尖产业集群

紧抓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长安街西延长带建设机遇,围绕文旅体验、科创智能、医药健康三大产业,聚力打造“一园四区”高精尖产业发展高地。中关村门头沟园发挥创新引擎作用,聚焦科创智能产业,加快建设石龙五期人工智能产业园,加强与中关村(首钢)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产业园协同发展,构建集人工智能技术、产品与核心部件、系统应用于一体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新首钢协作配套区加强与石景山、首钢对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推动科技创新服务资源要素集聚,培育高端服务业。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区以阜外医院西山院区建设为核心,支持发展“互联网+”医药健康产业,推进“互联网+”智慧医院试点建设。“军庄龙泉”时尚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充分挖掘琉璃、民俗等文化资源,积极培育数字内容、数字艺术、动漫游戏等文化科技融合新业态。“一线四矿”文旅康养休闲区坚持“一矿一主题,四矿四特色”,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结合,打造特色主题旅游发展区。

(三)聚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通“两山”转化新通道

生态文化是门头沟发展的独特优势,也是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要通过探索文化资源挖掘、品牌打造、技术创新等路径,推进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释放绿色发展生产力,建设绿色发展聚宝盆。一方面,以“小院+”深度激发旅游潜力。将精品民宿作为推动山区旅游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依托门头沟生态资源以及“六大文化”+“户外运动体验文化”的“6+1”文化体系,用好用足精品民宿系列扶持政策和专项资金,推进“小院+文化”“小院+百果山”“小院+自然生态”等融合提升,打造“门头沟小院+”田园综合体,构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品质优良的民宿产品体系和民宿品牌IP,持续塑强“门头沟小院”品牌。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农业提质增效。依托“灵山绿产”品牌建设,开发“名特优”农产品,提高“三品一标”产品认证覆盖率,培育一批市级特色产业村和“一村一品”示范村,积极推进农产品直播等新零售发展,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优质农产品供给平台;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拓展观光采摘、科普示范、健康养生、共享农园等融合业态,深入推进农游合一。

(四)聚焦产城融合发展,完善产业基础配套服务

以吸引高端创新要素聚集、提升产业服务能力为突破,加快完善与高精尖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城市服务体系。一是依托新首钢协作配套区,积极争取北京市支持,加强与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互动,规划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创新人才政策与国际合作,补齐公共服务短板,营造形成“类海外”环境,加快聚集国际高端资源要素。二是借鉴苏州等地经验,立足“大社区、大组团”进行功能定位和开发建设,根据“一园四区”产业发展需求,规划建设各自的产业邻里中心或者共建产业邻里中心,设立企业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综合体等,提升生产生活服务集成供给能力。三是紧抓北京“五新”发展机遇,积极布局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培育丰富“数字基建”的应用场景,形成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转型发展的全面支撑。

(五)聚焦政策探索创新,增强绿色发展动力

当前,门头沟产业转型升级仍面临诸多体制机制挑战,必须聚焦关键问题和突出瓶颈,积极推进机制政策创新。一是积极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结合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资金支持,围绕工业遗存保护、新兴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采空区开发利用、人才引进等方面,研究制定政策“工具箱”。二是推进机制模式创新。探索建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条件的土地供应制度,将新型基础设施项目优先纳入区重点项目计划,提高企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积极性。探索实施“联合上楼”模式,鼓励龙头创新企业联合竞投土地、联建产业载体等,解决优质企业空间需求。三是积极探索“两区”政策创新。加快研究出台“两区”建设相关政策和制度,深入推进产业开放+园区开放。探索对新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新技术新产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引进和孵化培育一批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动态完善区内政策创新清单、空间资源清单、目标企业清单,加快促进一批重大项目落地。

请您留言
感谢留言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关闭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