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平谷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发表时间:2021/12/13 00:00:00    阅读:630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保障国家发展安全,推动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发展的重心也由城市转向了乡村,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在落在了乡村。作为北京的五大生态涵养区之一,平谷虽然拥有大量的农业用地和广袤的乡村地区,但同时也面临着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民增收不高等难题。本文通过总结提炼平谷农业发展趋势特点,针对平谷农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地制宜提出相应举措建议,为推动平谷农业高质量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贡献才智。

一、平谷区农业发展趋势及特点

农业规模产值在生态涵养区持续保持前列。受农业“调转节”、“疏整促”等因素影响,平谷农业规模产值持续下降,由2015年的46.7亿元下降至2020年的32.9亿元,但与其他生态涵养区相比,平谷农业产值规模仍居首位,农业发展具备一定基础条件。

农副产品以果蔬为主,且近年来产量持续下降。纵向来看,平谷水果、蔬菜产量自2014年起连续走低,分别由2014年的33.5万吨、23.4万吨降至2020年的22万吨、6.3万吨。横向来看,平谷农副产品以大桃、蔬菜、禽蛋为主,2020年,大桃、蔬菜、禽蛋产量分别为18.33万吨、6.27万吨及6.61万吨。

农业规模质效呈倒U型发展特征。2010-2014年,平谷劳均产值、地均产值均呈上升发展趋势,并于2014年达到峰值。2014-2019年,平谷劳均产值、地均产值分别由26216元/人、41.1万元/公顷持续下降为17735元/人、34[1]万元/公顷。

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持续走低。受农业减量调整等因素影响,平谷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呈下降趋势,2016-2020年,平谷观光休闲农业收入由69782万元下降至31105万元,下降了55.43%,其中,观光园总收入由38594万元下降为20226万元,下降了47.59%,乡村旅游总收入下降幅度最大,由31188万元下降为10879万元,下降了65.12%。

二、平谷农业发展的问题挑战

一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作为北京五大生态涵养区之一,平谷传统农业占比高、农民多、农业科创能力明显偏弱,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平谷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仍处于建设阶段,尚未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仅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少数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初步合作,创新资源要素需加快聚集。此外,平谷农业领域的孵化器较少,无土栽培、物联网温室大棚控制等农业尖端科技应用场景不多,农业创新配套服务仍需完善。

二是农业智能化水平不高。目前,平谷仍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基础设施落后,设备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不高,制约规模化智能化农业生产体系的构建。一方面,平谷区农业领域多为散户经营,具有规模数量多、空间分布散的特点,在资源统筹整合、产品标准化、智能化生产等方面仍面临较多阻碍挑战。另一方面,智能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大、收益高,对于以散户为主的农业主体来说,难以负担较高的资金投入,且缺少市场主体进入,导致平谷农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高,影响规模量产和效率提升。

三是专业化农业人才不多。整体来看,平谷农业人才老龄化严重、素质偏低,与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劳动人口不匹配。一方面,村级干部缺乏前瞻统筹和战略谋划,在推动农业规模化智能发展、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咨询服务等方面有待深化。另一方面,平谷缺乏现代农业管理、技术应用指导等高素质人才,高效农业灌溉、温室智能化控制、无人机农药喷洒等先进技术未能充分掌握应用,阻碍现代农业的高效化、规模化发展。

四是农旅融合力度不深。一方面,农旅融合业态培育不足。以乡村旅游为例,2019年,平谷乡村旅游接待户726家,乡村旅游总收入仅2.1亿元,均低于怀柔、密云、延庆等生态涵养区。另一方面,高质量产品供给不足,仍以传统采摘、农产品售卖为主。2019年,平谷观光园采摘收入1.6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67.34%,出售农产品收入为0.67亿元,占比28.30%,而垂钓、娱乐、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等多元化体验式产品开发不足,农旅融合有待进一步深化完善。

五是农业品牌影响力不强。整体来看,除平谷大桃品牌价值和影响力较大之外,千喜鹤、北寨红杏、峪口贡椿、佛见喜梨等品牌知名度不是很高,据2019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110强)数据显示,在果品产业领域中,北京仅平谷大桃上榜(位列第四名),而在粮油、蔬菜、畜牧等产业领域中,平谷均落选榜单。

三、推动平谷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第一,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功能,打造平谷“农业中关村”。科技创新在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借鉴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经验,下一步平谷要在平台载体建设、创新要素聚集方面下大功夫:一是制定实施中关村平谷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农业发展体制创新试验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引领区等空间载体建设。二是依托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强化与瓦赫宁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北京农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通过联合共建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器、推进院士工作站落地等形式,加速链接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等领域的高端创新要素资源,打造成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咨询服务等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三是依托大华山镇“大桃博物馆”打造北京桃产业技术研究院,引入院士工作站、创新中心等机构,形成“产学研用”大桃全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四是围绕智慧农业、现代种业、食品安全等创新技术研发、试验开放需求,推动数据共享,打造一批农业创新“应用场景”。

第二,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云端”农业。信息技术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赋能农业发展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为转变平谷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平谷应加快推进资源整合及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一方面,通过鼓励支持村镇成立集体企业或者加强与平谷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等方式,加强整合闲散地块,为规模化机械化经营奠定基础和发展条件。另一方面,加大政策优惠和相关资金支持,积极与阿里、华为等公司在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区块链应用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农业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

第三,注重人才引进培育,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是推动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平谷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的智力支撑。下一步,平谷应加大力度引进培育一批高素质农业人才,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一是建立农业紧缺急需人才引进目录,围绕出入境便利、医疗教育、住房补贴、人才奖励等方面,对领军人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等不同层级的人才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二是加强基层农技人员培育,以农业科技人才、科技特派员、村级全科农技员等为重点,科学制订培养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培养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业高素质人才。三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行“学校+农户+基地+公司”产业联动“科技小院”模式,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吸引更多高素质劳动者从事农业生产。

第四,推进农旅融合创新,实现农业品质化升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是当今经济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是平谷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聚焦产业链条延伸融合、农旅产品品质提升、产业配套便捷完善等方面,平谷应在如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以全域旅游理念规划设计一系列农旅精品路线,重点打造一批特色休闲农庄,规划设计串联各旅游景点的乡村风景线,形成处处是景的乡村深度体验游。二是充分发挥世界休闲大会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的平台作用,着力发展农业创意设计、农业旅游等业态,开发大桃盆景、桃木古玩、绣品等文创产品,打造一系列具有平谷特色的农旅文创产品。三是加强资源整合,支持观光园、休闲农庄等主体开发农事体验、科普培训、垂钓娱乐等产品,打造集观光、休闲、体验、娱乐等于一体的休闲旅游综合体,提升产品附加值。四是注重中高端民宿产业发展,以金海湖、黄松峪、刘家店、镇罗营、大华山等为重点区域,加快推出一批精品民宿网红打卡地。

第五,做好农业品牌推广,充分释放农业品牌价值。品牌宣传推广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下一步,平谷应聚焦品牌建设推广,着力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方面,依托区内丰富的农业资源,打造平谷桃花节、峪口香椿文化节、北寨红杏采摘节、鱼子山草莓采摘节等一系列农旅节庆活动,以活动影响力提升农业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充分借助抖音、淘宝、小红书等网络平台,加大农业品牌宣传力度,并注重与网红主播、流量主播等合作,全方位推广平谷农业品牌形象。 

请您留言
感谢留言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关闭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