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新城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成功经验
发表时间:2022/01/14 00:00:00    阅读:1210

从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来看,国内外很多大城市通过建设“新城”、“卫星城”、“业务核都市”等,引导城市功能与人口在空间上分散化布局,使城市内部各类功能和要素实现“大分散、小集中”,从而避免了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同时有效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承载能力,推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国内外新城、卫星城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巴黎

1965年巴黎地区城市规划实现了从“以限制为主”到“以发展为主”的发展战略的转变。《巴黎大区国土开发与城市规划指导纲要》规划提出在巴黎外围设立城市副中心,以平衡城市布局,分散居住人口,规划在外围塞纳河两边轴线上建设新城,总规模将是当时巴黎建成区的2倍。这是国际上首次提出新城概念和卫星城计划,并都已付诸实施。1965年以后的三次规划方案则继承了以推动巴黎地区整体均衡发展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思路。

为了减轻办公、商业活动和交通对巴黎中心区的压力,在巴黎近郊原有基础较好的地点建立了9个新的商贸、服务、交通副中心:德方斯、圣德纳、博尔加、博比尼、罗士尼、凡尔赛、弗利泽、伦吉和克雷特伊,以实现巴黎市内人员和货物的分流。另外,在巴黎市区东西两侧、离市中心20至30公里范围内的塞纳河谷地、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方建立塞尔基、马恩拉瓦莱、圣冈代、埃夫里、默龙色纳等5座新城,发展工业及居民所需的基础和服务设施,引导市区工业、人口向郊区迁移,使巴黎市区有更多的空间来发挥服务中心的作用。

巴黎为促进城市副中心和新城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经济措施。1955年,宣布不批准市区的新增工业项目,并鼓励政府部门外迁。1958年宣布现有市区工业企业改扩建占地规模不得超过现有场地面积的10%。1959年宣布禁止在市区内建造1万平方米的办公大搂。从20世纪60年代起,对市内企业开征“拥挤税”;对巴黎市区迁出的占地500平方米以上的工厂,可享受到60%的拆迁补偿费用;从巴黎市区迁出的各类机构均可享受到15%~20%的投资津贴。另外,给予巴黎远郊新建城市优先发展经济、工商企业的政策;赋予其对更大面积土地的开发权,对土地规划、开发、监管划实施统一管理;把巴黎大区规划方案纳入了地区5年和年度财政计划,以保证规划项目的实施。

为保证职住平衡,增强新城吸引力,就近满足郊区居民工作需求和生活需求,新城功能较为综合,包括娱乐功能,如马恩拉瓦莱建有欧洲迪斯尼乐园,为其直接提供了1万多个就业岗位;研发功能,如在埃夫里建有欧洲著名的生物科技园;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功能,每座新城都有自己的大学和众多职业技术学院。同时,新城还集聚了众多的商务、服务业、研发和轻工业等产业活动,成为巴黎大区新的增长中心。例如,在圣康坦—昂—伊夫林,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的就业人数占了总就业人数的三分之一强,服务业就业更接近70%。

(二)伦敦

伦敦早在1946年就通过了《新城法》,掀起了“新城运动”,经历了四代卫星城的艰难探索。

20世纪40年代,伦敦规划建设第一代卫星城。由于卫星城距离母城近,主要承担单一的居住功能,对母城有很强的依赖性,功能不完备,所以,第一代卫星城发展缓慢。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伦敦规划建设第二代卫星城。在第一代卫星城的基础上,第二代卫星城增加了相当数量的产业和服务设施,独立性有所加强,但由于距离母城过近,规模扩大受限,第二代卫星城发展也不成功。

20世纪60、70年代,伦敦规划建设新城,也可以看作是第三代卫星城。这些新城、卫星城拉开了与母城的距离,除了居住功能外还配置了一些产业功能,居民可以就近工作。但当时认为这样的卫星城规模不宜过大,一般在3-5万人。由于新城、卫星城规模过小,服务不完备,吸引力弱,第三代卫星城也没有发展起来。

20世纪80年代以后,伦敦开始建设第四代卫星城。这一代卫星城的特征是,与母城拉开较远的距离,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一般达到20万人左右;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多,能够替代母城部分职能,成为伦敦大都市圈多中心区域网络的重要节点。第四代卫星城取得了成功。

伦敦在长达几十年的实践探索中,先后建设了33个新城、卫星城,这些新城、卫星城容纳了伦敦23%的城市居民,减轻了伦敦中心城的压力,也完备了伦敦都市圈的空间结构。

(三)东京

根据《首都圈基本规划》,东京于1958年、1982年和1987年分三个阶段实施“副中心”战略,使副中心和中心城一起承担起东京的城市功能。每个阶段“副中心”数量不超过三个,最终形成了新宿、涩谷、池袋等七个副中心,且每个副中心的功能定位有所差别,如新宿副中心主要承担行政办公、高端商务功能,池袋主要承担商业、娱乐功能,大崎主要承担高技术研发中心功能,上野-浅草主要承担文化旅游中心功能等。

以东京都厅行政功能转移,带动商务、商业等其他功能疏解,加快副中心建设。1991年,东京都政府机关——东京都厅迁往新宿副中心,并规划建设了行政与商务新都心。随着东京都厅的迁入,大量商务办公、商业设施、休闲娱乐等在其附近迅速发展,周边土地以超高层的复合式大楼和超高层公寓大厦为中心继续进行开发,为新宿副中心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

(四)郑东新区

郑东新区是郑州市规划建设中的一个城市新区。郑东新区规划重视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相协调和保持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延续性,体现了新区与老城、传统与现代、城市与自然、产业经济与文化生活、人与其他生物的和谐共生。具体体现为:(1)通过城市的功能分区和统一协调发展,达到新区(未来)与中心城区(历史)的共生;(2)通过人工湖、运河,绿化网络与自然共生,达到自然与城市的共生;(3)由双V形的主要交通线路使产业和生活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产业(经济)与生活(文化)的共生;(4)重铸黄河文化与先进技术的共生,实现国际性与历史传统的共生;(5)人与其它生物的和谐相处,形成生态回廊,实现人类与其它生物的共生。

郑东新区规划建设经验,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意把握“摊大饼”与组团式发展的关系。采取组团式规划建设,城市功能完备、产业分区发展有序,资源配置合理,有效地避免了“摊大饼”式建设造成盲目性、无序性的弊端,减少了“城市病”的发生。二是注意把握统一规划和分期实施的关系。总体规划靠分期实施去实现,分期实施要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和框架内进行。郑东新区在总体规划指导下,量力而行,扎实有效地稳步推进。三是注意把握新区规划建设与中心城区保护改造的关系。在抓好郑东新区建设的同时,非常重视对中心城区的保护改造。本着“三控制、三增加”的原则(控制土地审批、控制超高层建筑、控制房地产开发数量,增加广场游园、增加生态绿地、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分别编制了《中心城区总体概念性城市设计》《商业中心区城市设计》《商城遗址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逐步形成新老城区协调发展的格局。四是注意把握城市发展与产业支撑的关系。城市是产业聚集的结果,城市建设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反之,城市发展又为产业的增长创造了载体和环境。新区建设充分考虑了产业的支撑作用,设立了科技园区,并依托南部相邻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

二、国内外新城建设的成功经验

一是新城重点承担某一类或几类城市服务功能,与主城形成功能互补、有机联系,共同承载城市功能。从国内外新城建设发展的经验可以看到,新城不仅是作为城市中心区人口疏散和产业布局调整的载体,而且通过新城功能定位的统筹规划布局,实现新城与主城之间形成明确的分工,并相互协调。比如1965年《巴黎大区国土开发与城市规划指导纲要》规划提出在巴黎外围设立城市副中心,在巴黎近郊原有基础较好的地点陆续建立了9个新的商贸、服务、交通副中心。东京分三个阶段建设的七个副都心,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能,使副都心和中心城一起承担起东京的城市功能。新城承担的城市功能不是单一的居住功能或单一的产业功能,在新城内形成相对的职住均衡,新城可以满足一部分人口的就业需求,但还有一部分人口需要在主城就业。

二是打造轨道交通为主导的主城-新城交通体系,与主城形成紧密、高效的交通联系。从国外新城建设历程来看,国际上典型的新城建设过程中,都非常重视公共基础设施、尤其是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强化与主城之间的通勤联系。比如伦敦密尔顿凯恩斯新城的开发过程中,将新城与伦敦和伯明翰之间的交通联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建成了比较发达的交通网络,极大地缩短了新城与大城市之间的交通时间,从而提升了新城的吸引力。日本的新城开发普遍实行交通和基础设施先行的开发策略,由于轨道交通具有运输量大、安全、环保、准时等优点,它是联系近距离新城与中心区的首要交通纽带。远距离新城与中心区则以国有铁路、私人铁路还有连接各地的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相连接。

三是重视新城主导产业培育,形成对新城建设发展的有力支撑。一定的经济实力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保障,城市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品质等各项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坚实的产业基础作为支撑。新城的建设过程,其实质也是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伴随城市经济的转型与产业的更新升级。从国内外新城建设经验来看,新城在提高良好的居住环境的同时,还注重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提升新城的能级,保持新城的发展活力。比如20世纪50年代以后,英国新城开发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新城自身能够平衡。为此,政府对原来开发的卧城进行规模的扩大,并提供工业用地;而新建的新城则在其总体规划中明确工业用地,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工业和商业对新城投资并提供工作岗位。

四是主城、新城都建设相对完备、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对人口和城市功能的强大吸引力。东京、巴黎、伦敦等首都城市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方面,都注重公共服务资源均衡化配置,努力避免优质资源过分集中,特别是教育资源,根据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立法,促进优质学校、教师等在主城与新城之间流动,实现教育质量均等化,以此增强新城对人口的吸引力。

五是加强规划管理,保障规划确定的发展理念和功能定位等严格实施到位。从国内外新城建设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到,规划对新城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制定新城规划,明确新城功能定位以及与主城之间的关系。而严格的执行是规划落地实施、新城成功建设的重要保障。伦敦、巴黎、东京等新城建设,都确立了规划的法定地位,树立了规划和法制意识,强化规划实施的严肃性。比如东京1956年制定了《首都圈整备法》,之后5次编制实施《首都圈基本规划》;巴黎制定了《巴黎大区国土开发与城市规划指导纲要》,为促进城市副中心和新城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经济措施。

请您留言
感谢留言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关闭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