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媒体报道
区域(城市)发展研究与规划
区域(省、市、区)国民经济...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部经济研究与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产业发展研究与规划
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研究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园区(功能区)发展研究与规划
工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商业项目策划
商圈分析与商业项目调查
商业项目选址与可行性评估
商业项目定位研究与策划
科技发展与创新咨询
城市(城区)科技发展规划...
创新型城市(城区)建设研究
科技进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企业战略咨询
企业竞争环境研究
企业发展战略制定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论坛策划
论坛方案策划
论坛承办与组织
各类活动(会议)方案策划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业务咨询:010-58572828
办公室:010-58572826
传真:010-58572827
电子邮箱:zbjjlt@126.com
联系人:王女士
邮编:100120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乙6号京版大厦B座13层

媒体报道

中国经济网:赵弘:北京“十三五”发展战略重点思考

添加时间:2015/11/17作者:来源:中国经济网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新的阶段,我国发展既面临大有可为的重大机遇,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对发展理念、思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十三五”的战略思路,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发展理念,确定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描绘了我国发展的新境界、新蓝图。会议的召开,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当前,北京正处在落实“四个中心”战略定位、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快治理“城市病”的攻坚阶段,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也进入深入推进的重要时期。五中全会的召开,为北京谋划“十三五”及未来一个时期发展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北京要保持战略定力,全力打好治理“城市病”的攻坚战,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走在前列,在国家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中走在前列,树立标杆,形成示范。

  一、坚持“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不动摇,打好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城市病”这场硬仗

  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谋划了国家“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战略思路,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国未来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对北京来说,落实好“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是“十三五”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坚持科学发展,着重处理好治病与发展的关系,以适应新常态、落实新定位、迈向新目标为重点,走高端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道路。

  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交通拥堵、人口集聚、功能过多、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城市病”的困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快治理“大城市病”,为首都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带来了宝贵机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北京能不能走在全国前列,关键在于打好治理“城市病”这场硬仗,要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不动摇,舍得做减法,守得住底线。特别要处理好存量和增量的关系,严格执行《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年版)》,严控新增资源在城六区聚集,坚守2020年全市总人口2300万和中心城常住人口下降15%的“人口底线”。

  我认为,从根本上治理“城市病”,还要创新城市发展理念,建设“可持续城市”。最核心的是把握以下三个关键点:一是空间布局可持续,形成“主城-新城”、“主城-卫星城”的分散化、网络化、多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二是交通结构可持续,借鉴东京、伦敦等城市经验,建设以轨道交通体系为主的大容量、低碳化公共交通,减少小汽车使用;三是生态环境可持续,要留下足够的绿色生态空间。未来,北京要朝着“可持续城市”方向发展,加快市行政副中心、新城、新区建设,使得整个城市向分散化、多中心、网络化的格局演变。其中,重中之重是做好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理念要从“线跟人走”向“线引人走”转变,从根本上摆脱北京轨道交通补课式、被动式发展局面,真正发挥轨道交通、公共服务引导城市科学合理布局的作用。

  二、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推动区域协调一体化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协调发展,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强调指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此次,全会把“协调发展”放在仅次于创新的优先位置,足见“协调”理念在“十三五”时期发展中的重要性。

  目前,京津冀区域内城乡差距大,城市之间、地区之间落差大,北京对周边地区的“虹吸效应”十分明显,外来人口中来自河北的占22%以上,既使得周边区域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传统、资源消耗大,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也是造成北京“城市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既有利于探索人口资源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路子,又能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供经验与示范。“十三五”及未来一段时期,北京要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勇于承担、积极作为。

  目前,河北、天津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积极性很高,但考虑到资源有限、发展阶段差异等因素,全面疏解的条件尚不具备,现阶段要点面结合、以点为主、突出重点,打造一批产城融合的特色新城、卫星城集中承接,形成示范。一要突出完善区域交通体系。伦敦、纽约、东京等世界城市的市郊铁路都很发达,分别达到3650公里、3000公里和2031公里,而北京市郊铁路建设相对滞后。今后,要着重打通北京与河北、天津的断头路,加强大容量、便捷式地铁、市郊铁路建设,努力形成“1小时通勤圈”城市群。二要针对京津冀区域公共服务落差大的现实,探索名院建分院、名校办分校、医联体、校际联盟等多种方式,结合新城、卫星城建设,定向、定点导入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促进公共服务资源有序疏解、均衡化布局。三要加强区域产业转移与对接合作。积极探索体制创新与政策突破,切实解决产业转移中面临的用地指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高科技企业政策衔接与资质互认等瓶颈问题,使企业“出的去”、“留的下”、“发展的好”,促进当地就业,带动区域发展。

  三、突出创新驱动,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伐

  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当前,北京科技创新已走在全国前列,仅中关村2014年新创办科技型企业就超过1.3万家,聚集了各类创新创业服务机构800余家,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市的72%、全国的26.3%,已经初步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今后,北京要深入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引领全国、辐射周边的创新发展战略高地。一方面,突出原始创新,重点支持“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新,突破一批核心、共性和基础性技术。另一方面,大力支持中关村创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努力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同时,积极推进科技投融资、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源共享、创业服务平台等服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

  四、注重民生改善,着力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会议突出强调要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提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重视民生的初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改善民生就是发展,而且是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五中全会将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提高到一个全新境界。

  北京是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管理服务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北京人均GDP已达16278美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5年的2.25缩小为2014年的2.17,城乡差距略有改善但仍明显存在,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北京要按照五中全会“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的要求,以民生为发展导向,以做好城市服务为核心,不断创新思路,深入推进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领域的改革,切实促进民生改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要前瞻性、系统性地做好特大城市治理机制、模式创新,加快形成与北京“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相匹配的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努力在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作者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高级咨询师张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