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学术论文
区域(城市)发展研究与规划
区域(省、市、区)国民经济...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部经济研究与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产业发展研究与规划
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研究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园区(功能区)发展研究与规划
工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商业项目策划
商圈分析与商业项目调查
商业项目选址与可行性评估
商业项目定位研究与策划
科技发展与创新咨询
城市(城区)科技发展规划...
创新型城市(城区)建设研究
科技进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企业战略咨询
企业竞争环境研究
企业发展战略制定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论坛策划
论坛方案策划
论坛承办与组织
各类活动(会议)方案策划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业务咨询:010-58572828
办公室:010-58572826
传真:010-58572827
电子邮箱:zbjjlt@126.com
联系人:王女士
邮编:100120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乙6号京版大厦B座13层

学术论文

海淀北部地区:立足新定位 实现新发展

添加时间:2011/03/17作者:赵 弘来源: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北部高技术产业带是北京“十二五”时期重点打造的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海淀山后地区是北部高技术产业带的重要空间载体,要抓住这一难得机遇,积极承接中关村核心区的产业、资源、成果转移,实现新的发展,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首都世界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强化海淀山后地区在北部高技术产业带发展中的龙头地位

   加快发展海淀山后地区是中关村核心区实现新发展的迫切要求。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关村核心区聚集了1.4万余家高科技企业,园区发展空间已趋于饱和,对企业规模扩张、科技成果产业化、重大科技项目落地等都产生了诸多制约。核心区迫切需要在优化提升南部建成区空间资源利用效能的同时,以大手笔、新举措在海淀山后区域“辟空间、扩增量”,将中关村品牌资源向北拓展和延伸,打造支撑核心区未来发展的新空间载体。同时,山后地区是海淀推进新型城乡一体化的重点区域,要坚持区域发展与园区建设相呼应的原则,加快形成与核心区之间“南北互动、协同发展”的新局面,着力打造城乡统筹发展的典型地区和生态环境一流的城市发展新区。

   海淀山后地区要发挥带动北部高技术产业带发展的龙头作用。北部高技术产业带以海淀山后地区、生命科学园、昌平园、未来科技城为依托,打造跨行政区域的大规模、大品牌高端产业功能区,打造未来10年支撑首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孵化、成果转化的重要承载空间。海淀山后地区要借势中关村核心区,实现产业和资源快速集聚,努力成为带动北部高技术产业带发展的龙头。当前,海淀山后地区已经具备引领北部高技术产业带发展的独特优势和资源条件。一是区位优势明显。山后地区毗邻中关村核心区,在承接核心区产业转移和成果辐射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二是空间资源丰富。山后地区面积约226平方公里,占海淀全区土地面积的53%,其中产业用地40余平方公里,为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空间资源。三是交通条件便捷。山后地区交通干道网络已具雏形,前屯南路、阜石路北一街和稻香湖路北延等8条道路已完工通车或处于收尾阶段,上庄路(含西山隧道)建设工程正式启动,脱胎于4号线北延方案的海淀山后线将于今年启动建设,打通南北、连接山后地区和中心城区的立体化交通网路即将形成。四是产业基础良好。山后地区集聚了多个中关村专业园区,其中上地基地和软件园以软件与信息服务为主,在云计算、物联网等具备研发优势,永丰基地是北京新材料产业重要集聚区,较好的产业基础为创新要素集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山后地区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永丰基地、环保园、创新园三园合并,整合了创新资源,形成了发展合力,对于吸引重大项目落地具有重要作用。

   二、推动海淀山后地区实现新发展的几个着力点

   第一,突出产业引领。海淀山后地区要以现有专业园区建设为基础,通过园区整合及周边乡镇空间拓展,形成一体化的开发空间,重点加强新材料、软件与信息服务、信息通信等产业的创新发展,建设集群化、规模化的特色产业功能区。如上地基地和软件园突出总部、创新创业功能,吸引软件与信息领域的前沿研究机构和知名企业入驻,力争在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取得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形成企业总部、研发中心聚集、技术输出和品牌辐射功能突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创业基地。“永丰—创新—环保”三园突出研发、创新、总部、孵化等职能,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研究机构入驻,研发信息通信、新材料等领域前沿技术,推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落地转化,形成北部高技术产业带上最重要的总部、研发、高技术服务和创新基地。

   第二,夯实基础设施。从海淀山后地区乃至北部高技术产业带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大对道路交通、水电气热、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规划、投入和建设力度,提升山后地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带动各园区开发建设进程,为重大项目落地和高端产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建设便捷高效的交通体系是重点。要围绕打通南北交通瓶颈,着力抓好西山隧道、山后线、西郊线建设,加快实施巨山路南段、友谊渠路等城市主次干道新建、扩建工程,大力推进重点园区和产业基地与中心城区之间的公共交通建设,提升智能化交通管理水平。推进信息基础设施现代化也不容忽视。要加快构筑宽带、融合、安全的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和数字电视系统,建成安全、高效、便捷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设施体系。

   第三,完善配套服务。海淀山后地区已经有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园区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制约这一区域发展的一个瓶颈约束是配套服务不完善,特别是园区企业所需的各种生活性服务业比较短缺。依托稻香湖风景区、中关村创新园部分空间及周边建设用地,规划建设一批商业设施,满足员工的购物、休闲、娱乐、康体、餐饮等方面的需要,适当增加星级酒店设施,满足企业的商务交流、谈判需要。同时,依托园区写字楼,适度引进和发展金融、会展、会计审计、法律、知识产权等生产性服务,为园区产业完善奠定基础。

   第四,实现园区联动。一是推动山后地区各个专业园区之间的联动发展。各个园区按照发展基础、资源特点进行差异定位,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壮大山后地区经济规模和综合承载力。二是实现海淀山后与昌平南部各园区之间的联动发展。将北部高技术产业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规划,整合优化上地基地和软件园、环保园、创新园、永丰产业基地、未来科技城、生命科学园、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等多个产业功能区的空间资源,加快北清路至七北路沿线的产业规划和布局。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突破行政区划,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调节机制,对北部高技术产业带的土地开发、项目引进、基础设施配套等各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和部署,分阶段、有重点的推进,加速形成北京新的经济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