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学术论文
区域(城市)发展研究与规划
区域(省、市、区)国民经济...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部经济研究与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产业发展研究与规划
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研究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园区(功能区)发展研究与规划
工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商业项目策划
商圈分析与商业项目调查
商业项目选址与可行性评估
商业项目定位研究与策划
科技发展与创新咨询
城市(城区)科技发展规划...
创新型城市(城区)建设研究
科技进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企业战略咨询
企业竞争环境研究
企业发展战略制定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论坛策划
论坛方案策划
论坛承办与组织
各类活动(会议)方案策划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业务咨询:010-58572828
办公室:010-58572826
传真:010-58572827
电子邮箱:zbjjlt@126.com
联系人:王女士
邮编:100120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乙6号京版大厦B座13层

学术论文

关注中关村体改方案四大重点

添加时间:2011/06/16作者: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技术总监 陈智国 来源:《投资北京》

中关村积极承担新使命,探索构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管理体制,2011年1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了《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简称《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管理导向、机构设置、职能划分等层面的重要内容。

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增强国际竞争力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关村科技园区作为我国第一个高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和我国参与国际科技产业竞争的前沿阵地。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为了更好的实现国家赋予的探索、发展使命,结合园区发展的重点任务和管理需求,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体制先后在1997年、2001年和2003等时期进行了多次调整。

新时期,为进一步加快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实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国务院做出了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大决策,批复同意《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积极承担新使命,探索构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管理体制,2011年1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了《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管理导向、机构设置、职能划分等层面的重要内容。

重点一:注重央地合作,加强各类资源统筹与协调服务

中关村是我国乃至全球创新资源最密集的区域,包括30多所国家高等院校、200多个科研院所、60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60多家国家工程中心、8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以及近20000家高科技企业。其中,国家级的创新资源是中关村区别于其他地区的重要特点和最大优势,如何充分释放国家级创新资源效能,实现各类创新资源的有效对接、高效配置,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中之重。将中关村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中关村的高度关注,就要求不仅要举全北京之力,更需要国家各部委、各高层机构给予更大的关注和支持。“纲要”中明确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国务院有关部门”在规划纲要的实施、指导、支持等方面的内容。

按照国务院总体要求,“方案”在改革机构中明确了示范区领导小组,并明确其“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指示,提出需要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等职能,加强与部际协调小组的对接。在“方案”的具体落实中,北京市政府会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相关部门,共同组建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简称首都创新资源平台),在市政府和中央相关部门共同领导下,负责落实示范区建设的各项重大决策,整合资源、提高效率,构建有利于政策先行先试、中央与地方创新资源联动的工作机制。目前,首都创新资源平台下设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审批联席会议办公室、科技金融工作组、人才工作组、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和应用推广工作组、政策先行先试工作组、规划建设工作组”等已正常运转,对落实示范区部署、推进规划实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重点二:理顺市区两级机构职能,充分调动区县发展积极性

随着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演进和发展,由最初的“一区三园”到“一区五园”再到今天的“一区十园”,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的市级管理与“子园区”所在区县之间的管理对接、统筹协调一直是中关村管理体制面临的重大问题。市政府2003年11月发布《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中提出“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和管理的重心下移”,将中关村管委部分职能下放至各子园区管理机构,由所在区县进行集中管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关村管委会与各区县政府之间管理职能交叉带来的管理协调问题。

为进一步理顺市区两级管理体制,“方案”明确了“双重领导、以区(县)为主”的领导体制,一方面加强市级统筹和决策,由中关村管委会对各分园的整体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准入标准等进行统一领导;同时,各分园管委会主任在组织领导任命时,须征得中关村管委会同意。另一方面实行区县政府对所属分园管委会全面领导。在职能划分上,明确了中关村管委会“调研、规划、协调、督办、服务”职能,主要负责宏观管理,侧重于督办重大决策事项和重点工作、优化软环境及统筹重大项目;赋予分园管委会在推动本园产业化、招商引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市场监管、企业服务等方面的更大的自主权,以充分调动区县在园区发展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市区两级统筹、管理的合力效应。

重点三:建立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强化决策统一与工作落实

除了在体制和架构方面有明确安排之外,为进一步加强部市各级部门、市区各级机构、政产学研用相关主体在工作层面的对接与协调,“方案”重点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机制安排,一是明确将“中关村管委会实行定期会议制度”作为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建立统筹协调、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重点加强贯彻落实决策部署、明确各阶段中关村科技园区和各分园区重点工作等部署,突出市级统筹、强化重大决策、督办落实等方面的职能。

二是依托中关村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一平台,聚集整合市区两级资源,建立园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与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相结合的融资平台,推进重大项目落地与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着力提升示范区整体规划建设与创新发展水平。截止2011年3月份,中关村发展集团已经与11家大股权投资协议学院所、52家高成长企业、6家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和投资意向。仅第三批12家高成长企业就签订了总计1.2亿元的股权投资协议,拉动社会投资近10.5亿元,形成年产值约90亿元。

重点四:推动开放式管理,吸纳社会资源介入园区管理与发展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最终要落脚到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上,中关村示范区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外资、民营资本和社会各界力量,实现最大程度的整合、集成。中关村示范区聚集了近20000家科技企业,技术专家、创业者、海归人才、知名企业家等高端人才云集,他们大多都是对创新、创业、产业、项目有深入把握和理解的创新创业实践者,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有更强的使命感和更清晰的认识,如何发挥好这一群体的积极作用,事关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长远创新发展。

《方案》中提出了“开放式管理与发展”的导向,将企业家顾问委员会作为示范区重要的一类机构,并具体明确了企业家顾问委员会在领军企业培育、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挖掘、高端领军人才引进与培育、政产学研用对接、示范区国际化发展、政策建议等方面的决策支持职能。企业家顾问委员会注重实效性、奉献性,主要定位在3种类型的专家:一类是实业型企业家,一类为投资家,一类是管理型的学者;受聘的委员不仅要有专业能力,还要有积极性,要有能奉献的时间和精力。目前,企业家顾问委员会已增加到29人,通过“中关村100”企业家俱乐部等活动,推进示范区企业做强做大,并广泛参与到示范区规划编制、重大项目转化、高端领军人才、政策建言等层面的活动中,成为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快速发展的一支特殊力量。

科技园区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工程,涉及到教育、科技、财政、税收等各个层面,需要根据国家创新发展的阶段、园区不同阶段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实践发现,不断的探索、推动和落实。总体上看,“方案”与浦东新区、滨海新区、两江新区等区域体制机制改革举措相比,仍有一定的提高和探索空间,但在国务院批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后,从可操作性和实际推进的角度,尽快形成较为有力的体制机制安排,已经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规划实施、创新发展产生积极促进。未来长远发展中,随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发展与使命的实现,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体制必将不断深入探索,形成更多、更好的适宜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安排,对我国科技园区创新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

(作者: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技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