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迪动态
|
 |
赵弘研究员出席“北京产业经济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北京交通大学第三届创新产业论坛”并发表演讲
添加时间:2016/11/16作者:来源:产业经济研究三部
日前,北京产业经济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北京交通大学第三届创新产业论坛在北京交通大学召开。本届论坛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为主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赵弘研究员应邀出席论坛,并发表题为《在北京周边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微中心”的思考》的演讲。

产业对接合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赵弘研究员提出,目前北京周边区域的发展条件、发展环境尚不具备,特别是面临快速轨道交通缺乏、公共服务落差大两大“短板”,阻碍了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京津冀产业对接合作。河北地域广阔,县市区数量多,短期内在全域全面弥补上述两块“短板”是不可能的,一条比较现实而且有效的路径,就是在邻近北京的周边区域集中建设若干“微中心” 。
通过分析伦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空间演变的基本规律,赵弘研究员提出了“微中心”定义,认为其是与大都市主城区保持适度的空间距离,通过承担某种特色功能,与主城形成功能互补、有机联系,且自身具有一定的集聚能力、能够实现职住相对平衡的区域性小城市;并创新性提出距离、交通、空间余量、发展基础等“微中心”建设的四大条件。
赵弘研究员建议,从国家层面推进“微中心”的规划与建设,率先建设周边“微中心”连接北京的市郊铁路,形成“1小时通勤圈”,带动一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随之疏解到“微中心”,为人才与产业向“微中心”转移创造条件。“微中心”建设要注重差异定位和特色功能,有机分散中心城市的一些功能与产业,合理布局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打造我国小城市建设的精品与典范。
出席本次论坛的还有来自北京社科联、北京产业经济学会、中国经济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等高校院所的知名专家代表。与会代表们从理论、实践两个层面对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发表了许多精彩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