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媒体报道
区域(城市)发展研究与规划
区域(省、市、区)国民经济...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部经济研究与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产业发展研究与规划
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研究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园区(功能区)发展研究与规划
工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商业项目策划
商圈分析与商业项目调查
商业项目选址与可行性评估
商业项目定位研究与策划
科技发展与创新咨询
城市(城区)科技发展规划...
创新型城市(城区)建设研究
科技进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企业战略咨询
企业竞争环境研究
企业发展战略制定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论坛策划
论坛方案策划
论坛承办与组织
各类活动(会议)方案策划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业务咨询:010-58572828
办公室:010-58572826
传真:010-58572827
电子邮箱:zbjjlt@126.com
联系人:王女士
邮编:100120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乙6号京版大厦B座13层

媒体报道

第一财经日报:各地“十二五”规划相继出炉

添加时间:2010/10/03作者: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浦东争取更多先行先试国家试点

  离岸贸易、融资租赁、期货保税交割……诸多推动上海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建设的创新业务,今年逐步在位于浦东新区的上海综合保税区内实现突破,而这些先行先试的努力,也为上海赢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昨天发布的上海“十二五”规划称,要深入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争取更多先行先试的国家改革试点,以创建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现代国际贸易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探索实施服务业税制改革试点等为重点,率先探索形成符合国际惯例、有效促进功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此前浦东新区副区长戴海波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上海现有的体制进程比较习惯或适应于二产的发展。但是考虑到上海要转型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需要从体系上完成一套符合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的探索。他提及的改革内容之一,就是探索符合国际惯例的税制。

  上周,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市长韩正前往浦东新区调研。俞正声在调研时强调,浦东新区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很大,对全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在充分考虑群众利益的前提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路凯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目前市里对浦东提的要求,一是创新驱动,一是转型发展。浦东需要在这两方面先行先试,积累经验。“现在上海面临的处境,更需要发挥浦东的先行先试。”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上海主要经济指标相继下滑,经济增速十多年来首次低于两位数。于是,“调结构”、“促转型”的声音日益加强。此前上海市市长韩正曾指出,上海宁可放慢一些发展速度也要争取更大空间加快调结构、促转型。

  浦东也走到了二次创业的关口,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格局让浦东丝毫不敢懈怠。2009年,浦东新区GDP实现了4001.39亿元,这是深圳的50%,只比天津滨海高200亿元。2009年GDP增速浦东是12%,滨海是23%。

  而今年上半年,滨海新区GDP达2250亿元,同比增长接近25.2%,创十年来最好水平。同期浦东新区GDP为2226.63亿元,增长16.1%。浦东新区已经暂处下风。

  根据浦东新区的规划,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将力争达到5000亿元以上,到2020年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之际,浦东新区将力争生产总值占上海全市的比重从目前的四分之一以上提高到三分之一以上,并力争实现更高目标。

  上海适时调整保障房准入标准

  昨日公布的上海“十二五”规划特别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其中关于住房和社会保障的内容无疑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

  “适时调整保障性住房准入标准,努力实现廉租住房应保尽保,逐步扩大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范围。积极发展公共租赁房,加快建设动迁安置房,切实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称,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是“十二五”期间上海房地产政策的主要内容,尤其是经济适用房和公租房,将补上“十一五”期间的短板。从廉租房来说,“应保尽保”,会加大保障力度,量会加大,预计“十二五”要新增7万户左右。经济适用房预计新开工30万套,关键是调低门槛,让更多人群受益。

  今年6月,《上海市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布,将住房保障覆盖面从城镇户籍人口扩大到有基本稳定工作的城市常住人口,主要面向存在阶段性居住困难的上海市青年职工、引进人才和来沪务工人员。杨红旭表示,公租房是新生事物,保障面大,有助于解决一部分“夹心层”住房难题,而经济适用房调低门槛,扩大范围,也能涵盖一部分“夹心层”。杨红旭提出,上海还需要探索多元化保障方式,比如贷款贴息、退税等,利用这些优惠举措进一步解决住房难问题。

  整合社会保险

  社会保障方面,“整合”是“十二五”关键词,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看来,“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健全覆盖全市人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基本社会保险制度整合”,主要是综保和镇保与其他保险的整合、融合。

  左学金认为,社会保障不仅仅是福利,牵涉到公平,更影响到宏观经济的效率和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建设。他指出,上海“十二五”期间可以探索的一个改革方向,是对于强制保险部分,降低缴费率门槛,使基本社会保障能覆盖上海的全体就业人员,形成一个全覆盖的社会保障平台,同时可降低退休人员与在缴费参保人的比率,改变养老金“入不敷出”现状。

  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上海医疗保险筹资水平已较高,左学金表示,“十二五”期间还需要在机制体制改革上下工夫。要进一步解决好医院的经济补偿问题,减少和消除医院过度处方和过度检查的经济激励。各级医院,尤其是三级医院,医生劳务被低估等价格扭曲问题也需要通过机制体制创新来加以解决。

  北京欲治理交通拥堵

  日前,北京“十二五”规划获得通过。“人口调控”、“治堵”成为关键词。

  规划中首先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人口总量的调控,着力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刘淇在会上表示,要抓紧出台、抓紧落实治理交通拥堵方案;积极稳妥做好人口调控工作。处理好产业发展、城乡一体化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系,切实把人口控制住。

  北京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赵弘,曾参与过北京市“十二五”相关课题研究。他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在解决人口问题上,数量调控较难操作,而可以通过淘汰相对低端落后的产业实现人口结构的调整。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海鱼也表示,通过行政手段调控人口较难实现,应该通过产业转移,把生产性服务业转移至北京的卫星城市,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北京的定位应该是“政治、文化和科研中心”,并且朝“多中心城市”的方向发展。

  在交通疏堵方面,张海鱼认为北京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他认为北京的环路布局没能有效纾解交通压力,提倡立体式而非平面式的道路发展布局。他以人口密度同样很大的香港为例,指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合理规划道路布局,提高公交系统的效率和质量是治堵关键之所在。

  赵弘认为北京和周边城区的发展存在较大落差,两者应该实行差异化分工和定位,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对北京来说,应该在生产和加工环节上“做减法”,而通州等城区则应承担起综合功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综合性服务业。

  赵弘特别提到了通州应该摆脱过去“居住功能强大,产业发展缓慢”的格局,他称这种“潮汐式”和“钟摆式”的特点也对北京城市交通造成了巨大压力。他提出以通州为核心发展运河商业区,建立适应现代化新城的产业,使当地百姓“有城有业、宜居宜业”。

  成都力争跻身“万亿俱乐部”

  昨日,成都市发布了该市《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建议》提出,未来5年,成都经济总量要达到万亿规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上万美元。

  《建议》提出优先发展总部经济、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电子商务、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健康服务、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和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汽车、石化、新型建材等先进制造业,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建议》还要求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深化“一区一主业”规划,促进产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培育一批产值上500亿元、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提高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把成都高新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园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国家新型产业化示范基地,其他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成为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建成5个以上产值上千亿元的产业园区。

  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都,其《建议》也明确,“十二五”期间,成都将继续以着力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灾区振兴发展、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城乡现代化管理水平等为重点,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

  为此,积极推进市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建成由1个特大城市、14个中等城市、34个小城市、170余个小城镇等构成的市域城镇体系。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中心城区轨道交通骨干网,建成成蒲铁路,实现“县县通快铁”,逐步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成都全域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