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媒体报道
区域(城市)发展研究与规划
区域(省、市、区)国民经济...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部经济研究与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产业发展研究与规划
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研究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园区(功能区)发展研究与规划
工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商业项目策划
商圈分析与商业项目调查
商业项目选址与可行性评估
商业项目定位研究与策划
科技发展与创新咨询
城市(城区)科技发展规划...
创新型城市(城区)建设研究
科技进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企业战略咨询
企业竞争环境研究
企业发展战略制定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论坛策划
论坛方案策划
论坛承办与组织
各类活动(会议)方案策划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业务咨询:010-58572828
办公室:010-58572826
传真:010-58572827
电子邮箱:zbjjlt@126.com
联系人:王女士
邮编:100120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乙6号京版大厦B座13层

媒体报道

社科院赵弘:大城市病逼北京提前修编城市规划

添加时间:2011/06/02作者:来源: 中国经营报

    近日,北京市规划委在京悄然举行了一场“北京市人口与产业发展规律及规划对策问题研究”的专家研讨会。在此次研讨会上,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透露,北京将于2013年重新修编2004年版的城市总体规划。

  参加此次内部研讨会的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此次研讨会实际上是对2013年重新修订规划的预研,这项研究将与北京市的空间、资源、设施、产业等衔接起来,为规划的修订打好基础、提供决策。不过,对于将修订规划的具体年限以及依据的人口规模,北京市规划委还在进一步研讨当中。

  有关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北京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应统筹考虑和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着眼于首都经济圈建设。

    北京市规划委有关负责人也表示,今年北京市规划委将主动对接环首都周边地区的发展建设,进一步增强北京作为京津冀地区核心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

  人口目标被突破缘于规划不科学

  引发北京提前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直接原因是2004年版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人口指标已被突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为1961.2万人,提前10年突破了2020年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800万人的目标。

  赵弘认为,此次北京因人口指标提出要修编城市规划,是因为以前的规划不合理,引发了当前北京包括人口问题在内的一系列问题。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从北京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城市规划滞后、城市规划理念落后、城市规划不科学是导致首都“大城市病”相对严重和集中爆发的重要因素。

  因此,早在今年北京市“两会”期间,连玉明就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再修编工作的提案。他认为,修编工作已是刻不容缓,再修编就是进一步增强对首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规律的再认识。

  连玉明介绍,4月份他收到的北京市规划委提案答复介绍,今年北京市规划委已经组织开展了对原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评估分析认为,北京要实现更高水平的科学发展,还面临着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等六大问题。

  该评估分析特别强调,目前北京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有待进一步推动。

  跳出北京解决北京难题

  要解决北京当前面临的交通和人口等“大城市病”,有关专家都建议北京在未来规划中要跳出北京的行政区域来统筹考虑。

  连玉明认为,北京在修编规划时要更加增强对首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规律的认识,把城市规划放在首都发展更高层次、更大空间的战略定位上考量。

  “更加立足长远,立足2050年,至少2030年,更加强化大首都圈理念,更加强化在京津冀一体化框架下的城市区域体系的功能。”连玉明表示。

  赵弘也认为,首都经济圈的发展,将为北京的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即跳出行政区划,在更大范围内寻求突破城市发展中诸多约束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路径,在资源配置、功能配套、产业发展、生态保护诸方面,与周边区域形成新的战略合作,以更好地实现首都功能,实现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建设目标。

  在赵弘看来,现在已经到了推进首都和周边区域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天津“滨海新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与北京形成强有力的产业对接和功能衔接;河北提出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通过对接融入首都,强化自身“造血”功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些都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良好基础,也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力量。

 为此,赵弘认为,北京要在新的战略框架下,对首都和周边区域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发挥首都资源的辐射带动效应,促进周边区域发展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北京市规划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北京市规划委会同河北省建设厅已经组织开展首都区域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积极推进首都经济圈规划。北京与河北将统筹区域功能、产业、生态、交通、基础设施、人才和市场建设,实现区域功能互补、产业梯度合理、统筹协调发展。

  此外,北京市规划委有关负责人还透露,2011年,北京市政府将扎实做好新机场开工准备的要求。专家分析认为,新机场的建设也将大大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

  探索利益共享机制

  在我国现行行政管理和财税体制下,北京若将产业转移到周边区域,会不会给其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冲击?业界普遍认为,这是阻碍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主要障碍之一。

  赵弘认为,北京将产业转移到周边区域,短期内可能会给北京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冲击。为此他建议,需要进一步探讨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对接模式,建立起北京与周边区域的利益共享机制,比如与其他城市“共建产业园”,“飞地经济”发展模式等。

  实际上,近年来,京津冀区域在一些重要领域建立起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但区域整体合作机制层级低、效能不高,尤其是缺乏具体的推进机制。赵弘对此建议,“首都经济圈”的建设应从国家层面进行整体规划,形成统领区域整体发展的行动纲领。要建立由国家牵头、国家相关部委与三省市政府参加的高层协调机制。

  专家意见

  带动周边区域 才有更大空间

  资深专家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方向

  作为研究首都经济的资深专家,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认为,北京现在提出要修编其城市总体规划恰逢其时,“北京需要在更大范围、更大空间尺度上谋划与周边区域的整体式发展。”

  《中国经营报》:实际上,北京市2004年版的城市规划已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设想。

  赵弘:此前的规划确实提出过两轴两带多中心的设想,但操作性较差。城市资源是有限的,现在规划出11个新城,虽然划分为优先建设的3个重点新城和8个一般新城,但它们在城市功能定位方面没有实质性区别,没有体现出在承担城市功能方面的层级关系。东京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副中心建设,经过3个阶段才逐步建立起7个副中心。同一阶段建设的新城过多,政府资源分散,对社会资源的引导作用也会削弱,难以在短期内见到成效,新城也很难发挥疏解中心城区过于饱和的城市功能的作用。

  《中国经营报》:当前北京市要启动城市规划的修编工作,具备了哪些有利条件?

  赵弘:北京当前的发展面临着很好的机遇。北京已经到了跳出北京行政区域谋求更大发展的时候。北京也已经认识到有些问题只有和周边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才能解决。北京提出建设世界城市,和周边区域统筹发展就是其中应有之义。

  同时我认为北京现在提出要修编城市规划有很好的基础。北京在落实2004版城市总体规划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4类功能区建设、6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建设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北京正在谋划发展新的重点功能区,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就提出了“两城两带四新”8个新的高端产业功能区。

  这说明北京现在的骨架正在逐步扩大,往外延展,我们看到,四个新区中的三个分布在五环外。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北京此次修编规划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要向哪些方面努力?

  赵弘:一要突出北京的可持续发展。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生态诸方面的科学论证,确保首都地区的水源安全和生态屏障安全,避免人口、产业过度集聚而造成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全过程体现可持续发展。二是要站在首都经济圈的区域层面上,对于要保留哪些功能,和周边对接哪些功能,都要有明确的规划。此外,要在规划的全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当前北京交通拥堵等问题影响了城市的宜居程度。那么在规划中,就要把这些问题解决好。比如,我们可以把一些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向新的区域布局,主城区不再形成增量,适当地把这些资源迁出去一部分,使得周边都能享受到。

  《中国经营报》:实际上,北京有关方面也曾努力将主城区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转移一部分到新城去,但面临的阻力非常大。

  赵弘:是的。在北京二环内集聚了非常多的行政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有西单、王府井、前门等多个商业中心,面临不同利益主体的多种诉求。所以,要积极探讨出一个不同主体在共同目标下的利益协调机制、对话机制,特别是新城的交通等基础条件要随之不断完善。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