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方迪视角
区域(城市)发展研究与规划
区域(省、市、区)国民经济...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部经济研究与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产业发展研究与规划
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研究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园区(功能区)发展研究与规划
工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商业项目策划
商圈分析与商业项目调查
商业项目选址与可行性评估
商业项目定位研究与策划
科技发展与创新咨询
城市(城区)科技发展规划...
创新型城市(城区)建设研究
科技进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企业战略咨询
企业竞争环境研究
企业发展战略制定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论坛策划
论坛方案策划
论坛承办与组织
各类活动(会议)方案策划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业务咨询:010-58572828
办公室:010-58572826
传真:010-58572827
电子邮箱:zbjjlt@126.com
联系人:王女士
邮编:100120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乙6号京版大厦B座13层

方迪视角

金融“十二五”规划将上报国务院

添加时间:2011/08/11作者:来源:经济参考报

    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和修改后,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共同参与制定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已经成型,即将上报国务院。
  这一国家级专项规划,确定了“十二五”期间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主要目标、原则和路径。其中,体制改革的重点无疑是,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通过逆周期的审慎监管有效约束商业银行信贷扩张冲动和短期行为;市场化建设的重点将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以及香港离岸中心建设;金融企业的改革将在大型机构综合经营试点和民间资本进入两方面深化;监管体制方面将强化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特别是在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中的责任。同时考虑建立国有金融产权管理部门,加强国有股权管理。另外,明确评级机构的监管体制和定位。
  参与规划编制的有关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十二五”期间,金融业将加大改革步伐。值得关注的重点包括,在市场化建设方面;选择部分具有硬约束的金融机构进行利率市场化试点,将实现资本项目的基本可兑换,建设香港离岸中心和资产管理中心。
  在比较确定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路径中,存贷款的利率市场化是“十二五”的最终目标。央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日前发布报告指出,应抓住时机逐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而不是一次性完全放松利率管制;应先允许部分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试行市场化定价。
  据介绍,具体推进策略将是“先试点,再推进”的方案。可能的图景将是:央行先选取一到两家银行,进行利率市场化试点,观察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然后再向前推进。市场化程度较高、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产权约束强的股份制银行可能是第一步的首选。
  早在今年2月就有消息称,央行正在对包括招商银行在内的数家银行进行中短期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初步试点。不过,这一改革仍有诸多配套制度需要完善,包括完善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市场监管机制,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在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的情况下,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要求越来越高。事实上,我国一直坚持资本项目稳步开放的原则。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考察的资本项目管制的7大类40项中,我国已有75%的项目实现了部分开放。此次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基本可兑换。中投公司副总经理兼副首席投资官谢平曾表示,资本项目可兑换有四大充分必要条件,包括宏观经济稳定、完善的金融监管、较充足的外汇储备、稳健运行的金融机构,中国目前全部条件都满足。已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国家,如俄罗斯、巴西、波兰等在宣布可兑换时,甚至现在,其中某些主要条件都不如中国。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趋势下,作为首个离岸市场——香港的人民币存量快速增长。截至今年6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已达5536亿元,前6个月净增2350亿元。这种高速增长也要求制度层面“顶层设计”香港离岸市场。据记者了解,金融业“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支持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
  在如何在香港建设一个有效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上,专家认为,在资金的流出和回流渠道初步建立之后,拓宽在港人民币的投资渠道将成为未来重点。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曾撰文表示,希望政策制定者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进入成长阶段的快车道。快车道最突出的表现形式是:一,人民币境外产品的规模化、多样化与收益率曲线的上升;二,人民币流出与回流的政策措施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大幅增强;三,人民币产品的二级市场交易大幅增加。
  在金融业“十二五”规划中,与金融市场建设并重的还有金融企业改革。对大型机构而言,综合经营试点将有望推进。“在宏观审慎的既定监管原则下,对大型金融机构的综合经营试点将积极争取,但目前可能只是个案试点。”一位监管部门人士介绍,这轮金融危机爆发出的问题显示,在综合化经营的框架下,金融集团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防火墙作用有限。
  在国内金融机构综合经营试点中,主要是集团公司主体控股和银行主体控股两种模式。集团公司主体控股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光大集团和中信集团。银行主体控股模式下,国有银行也积极布局,在证券、保险、基金和信托等领域都设立了机构。另外一个特例是平安集团。目前,平安旗下拥有深发展银行、平安证券、平安信托、平安大华基金。
  但是,这一综合化经营趋势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问题,降低了分业监管的效率,造成了一定的监管空白。最近一段时间,成立超越一行三会的金融委员会的呼声再起。
  在金融监管方面,还将强化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此外建立国有金融产权管理部门的议题也将提上日程。“强化地方政府对中小机构的处置责任,主要是针对这两年城商行、农商行和信用社的过度膨胀。在上一轮城信社、农信社改革中,中央财政负担了较大的成本。但是,地方政府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控制过度,这些机构在地方平台和基建方面的投资过多。如果明确地方政府承担最终责任,也是对这些机构的硬约束。”上述人士说。
  设立金融国资委的呼声已久。在国有金融资产的管理模式方面,以前曾经讨论过汇金公司统一管理、成立独立的“金融国资委”以及由财政部金融司行使管理职能的不同可能。新规划的方向是,成立国务院直属的新机构,从中投剥离汇金公司归属金融国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