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方迪视角
区域(城市)发展研究与规划
区域(省、市、区)国民经济...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部经济研究与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产业发展研究与规划
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研究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园区(功能区)发展研究与规划
工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商业项目策划
商圈分析与商业项目调查
商业项目选址与可行性评估
商业项目定位研究与策划
科技发展与创新咨询
城市(城区)科技发展规划...
创新型城市(城区)建设研究
科技进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企业战略咨询
企业竞争环境研究
企业发展战略制定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论坛策划
论坛方案策划
论坛承办与组织
各类活动(会议)方案策划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业务咨询:010-58572828
办公室:010-58572826
传真:010-58572827
电子邮箱:zbjjlt@126.com
联系人:王女士
邮编:100120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乙6号京版大厦B座13层

方迪视角

中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

添加时间:2012/03/05作者:来源:《国际融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说:中国进入一个中速增长阶段以后,会遇到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中国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改革,通过改革的实质性推进转换增长模式,以应对现在增长阶段转变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挑战

  从国际上来讲,中国经济未来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将更加严峻,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美国经济复苏在短期内仍不可及。从中国国内来讲,面临着经济发展增速减缓的趋势。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增速的变化,其中有哪些必然因素?有哪些政策变化?要防止哪些问题的出现?在前不久的《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增长·新趋势——2012中国投资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对此做了权威解读。

  中国经济增速变化的几种迹象

  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总结了国际上一些成功的经济体,包括日本、韩国、德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他们都大体经历了20到30年的高增长,人均收入达到1.1万国际元时(“国际元”指的不是美元,而是一种购买力平价指标),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出现了增长速度的自然回落,回落幅度在30%~40%,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中速增长阶段,德国出现这种变化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出现在70年代初期;韩国出现在90年代中期,即亚洲金融危机的阶段。

  而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到2010年,人均收入达到了8000国际元以上。如果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在2013~2017年间,中国就会达到人均1.1万国际元的水平。所以,在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2011年以来,有几种经济增长的迹象可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信息。第一,基础设施在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在下降。2009年的时候,基础设施占整个投资的比重大体上在30%以上,2010年开始出现下降趋势,2011年已经降到了22%左右。第二,东部地区几个经济大省,包括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和北京,这几个地区的经济总量加起来占到中国GDP的一半以上。但这些地区GDP的增长速度却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而且2011年上半年还出现了投资的负增长,这种情况在以前是没有出现过的。如果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下台阶的情况,理应从经济发达地区开始,东部地区首当其冲。第三,最近一段时间,大家对地方投资平台的投资回报潜力产生了一定的担忧。根据这样几种迹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一个初步的判断,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可能已经开始了。

  经济增速放缓,该如何看待?

  第一,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它体现了经济增长的规律。如果中国能在1.1万国际元的水平上出现经济自然回落,是中国顺利渡过工业化高速增长阶段的成功表现。第二,现在有些人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是国家主动调控的结果,潜台词就是说,如果国家主动往上调的话也可以上去。但实际上是不可以的,如果用了一些办法硬调上去的话,它还是要下来的,而且后果相当严重。第三,中国经济如果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中国仍然会避开不同类型的中等收入陷阱,成功地跨入高收入社会,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们没有任何的理由感到悲观。

  现在增长速度下一个台阶,增长阶段是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很多人都很悲观,认为是不是中国经济不行了。但我想说的是,发生这样一个变化是很正常的,我们仍然有充分的理由对中国的经济前景保持乐观。

  2012年,中央已经定了一个基本的政策调子,叫做“稳中求进”。这个政策含义实际上是相当深刻的,要真正地稳中求进,很不容易,我们还是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防止追求高速的思维定式。虽然有些地方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了,但是有些地方的领导同志还是不甘心,觉得过去几十年都是高增长,在他手里增长速度下来了是不可以的,于是就动用各种手段,特别是一些行政手段把速度搞上去。这样的话,将来是要犯错误的。国际上已经有先例了,像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以后,日本政府就搞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带来的后果就是严重的增长泡沫。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到了一个转换期,最重要的是增长动力的转换。在这个时候,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在增加。所谓脆弱性就是随时可能会出问题。在这个时候,如果某种预想不到的冲击出现,中国经济可能在短期内大幅下滑。所以,中国经济要稳中求进,就不能延续过去保持10%以上高速度增长的思维方式,而且还要防止经济短期之内大幅度下滑。所以,“稳”的含义实际上是在给定的区间之内,想要稳得住,是相当不容易的。

  稳中求进,更应注意不确定性

  从外部方面来讲,中国经济发展主要有来自国际上的冲击,特别是欧债危机的影响。但是我们不要过于悲观,因为欧洲这些国家过去正常情况之下增长率也就是1%~2%,有些年份甚至是0~1%。所以,即使经济复苏到正常状态也好不到哪儿,而且欧洲国家是三个阶段的危机,从私人债务危机到公共债务危机,再到货币政策体系危机。目前正处在公共债务危机向货币体系危机转变,把公共机构的债务危机货币化,短期之内出现经济大幅度下滑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我们需要对付的不是短期的阵痛,而是长痛。

  从内部方面来讲,最大的不确定性可能就是来自于房地产,对此,政府的政策应该是相当明确的,就是坚持调控不放松。在这种情况下,面对的不确定性是市场上价格的反应和投资的反应。目前房地产占到中国整个投资的25%左右的份额,如果短期之内房价下降幅度比较大是会影响投资的。但房地产硬着陆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现在还有相当数量的刚性需求,另外,国家还有相当多的调控手段。一种比较理想的状况应该是时间换空间,目前,一些大城市的房价需要有一定幅度的回调。但是从全国来讲,回调的幅度不是很大。这样一个态势能够保持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之后,相对的价格水平就会下降。房地产要稳中求降,这个也是一种策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这么一个判断,中国经济2012年进出口可能会降到10%或者是略高一点的水平上,固定资产的投资由24%降到20%左右,而社会消费品融资总额实际增速会从12%上升到19%左右,全年的增长应该在8.5%。能够出现这样的结果,应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

  中国进入这样一个增长阶段以后,会遇到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中国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改革,通过改革的实质性推进来转换增长模式,应对现在增长阶段转变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