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方迪视角
区域(城市)发展研究与规划
区域(省、市、区)国民经济...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部经济研究与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产业发展研究与规划
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研究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园区(功能区)发展研究与规划
工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商业项目策划
商圈分析与商业项目调查
商业项目选址与可行性评估
商业项目定位研究与策划
科技发展与创新咨询
城市(城区)科技发展规划...
创新型城市(城区)建设研究
科技进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企业战略咨询
企业竞争环境研究
企业发展战略制定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论坛策划
论坛方案策划
论坛承办与组织
各类活动(会议)方案策划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业务咨询:010-58572828
办公室:010-58572826
传真:010-58572827
电子邮箱:zbjjlt@126.com
联系人:王女士
邮编:100120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乙6号京版大厦B座13层

方迪视角

我国能否出台大力度货币宽松政策

添加时间:2012/10/11作者:来源:

日前,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国金融杂志》撰文称,目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金融改革和支持经济增长的任务很重,央行将进一步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周小川的这番表态耐人寻味,有分析人士对此解读为,这可能暗示着央行将采取进一步行动,以放松货币政策来支持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增长”。

央行是否会放松货币政策?何时会出手?这是市场普遍关注的问题。周小川此次表态传达出的核心意思,可能就在于对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担忧。因为没有稳定的经济增长环境作为后盾,要完成金融改革和支持经济增长的任务就无从谈起。最近两天,世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相继宣布下调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预期。IMF预计中国经济今年增长7.8%,明年增长8.2%。之前的预测分别为8%和8.5%。世行则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7.7%,低于5月份预测的8.2%,2013年经济增速将升至8.1%。这可能暗示第三季度中国经济仍在走软。正因如此,市场普遍期望决策层能采取降息等力度更大的财政和货币措施,以支持宏观经济的“稳增长”。

目前,全球各大央行货币政策呈放松之势——美联储出炉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日本央行将资产购买与贷款计划规模提高至10万亿日元;欧洲央行的直接货币交易(OMT)虽表示将对购买资金进行对冲,但如何对冲并未明确;澳大利亚央行再度下调利率0.25个百分点,称中国经济减速和欧洲衰退促其将利率降至3.25%,等等。但是相比而言,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却略显谨慎。自7月初,中国央行宣布降息(这是其连续第二个月下调基准利率)之后,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便成了奢想,取而代之的是持续与天量的逆回购。

不过,对于当前货币市场资金紧张的局面,仅仅依靠巨量逆回购来保持市场流动性,显然是杯水车薪,不可持续。因为到期时间较短,而且,央行在利用逆回购投放货币的同时,也形成了天量资金短期内集中到期的压力。据统计,10月到期逆回购规模高达6500亿元,扣除390亿元到期央票所释放的资金后,10月公开市场已形成6110亿元被动回笼的资金规模,这无疑加大了央行下调存准、永久性释放资金的压力。

为什么中国央行不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支持增长?巴克莱银行8月底曾发布报告认为,根据他们与中国一些政策制定者的对话,中国正陷入某种“政策瘫痪”或者说缺乏更积极的政策行动背后有三个原因:首先,政府官方的宏观经济趋势评估仍然是固定的,可能不足以刺激积极的政策响应;其次,鉴于增长复苏可能延迟和通胀可能回升,经济决策也变得复杂;最后,由于政府机关专注于各自的日常工作事项,高层缺少明确的政策指示,这降低了政策支持增长的效率。

巴克莱银行的分析有一定道理。第一点最为重要,这也是中国央行迟迟不出手的根本原因。在决策者们看来,这一轮经济下行并没有引起严重的失业问题,所以不足以刺激积极的政策响应。从最新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下行的趋势正在逐步筑底企稳。更为亮眼的是,中秋国庆双节呈现出的强劲旅游消费,经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汇总,在今年中秋国庆8天假日期间,实现旅游收入2105亿元,比2011年“十一”黄金周增长44.4%(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6.3%)。

第二点可能出于对外部环境复杂局面的考虑。这里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际粮价上涨。自6月以来,受美国、俄罗斯等主要产粮地干旱影响,国际玉米价格飙升50%,已升至历史高点,大豆和小麦价格也上涨约30%。由于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极高,约有80%以上大豆依赖进口,大豆价格的上涨势必推高国内粮价,进而传导至CPI,对通胀构成压力,从而延缓了央行放松货币的操作。二是对美联储QE3的预期。央行担心,中国如果盲目跟进欧美日等央行不断开闸“放水”,势必将令中国的通胀承压,正如此前QE2期间所经历的那样。

所以,中国央行出于为保持稳健货币政策基调、警惕通胀压力、防止房地产市场反弹等因素的考虑,迟迟不出手是有一定道理的。事实上,关于不同政策工具的效力,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期所举农田抗旱的例子很有意思:数量宽松政策原意可能只是“挖几个渠来放水,使之流向特定的干旱农田”,但实际上变成了“大水漫灌”。这带来的问题是:一是资源有所浪费,如未来有通胀;二是可能出现副作用,如新兴市场遭到过量资本流入;三是不确定需水之处能得到多少,公众是否满意。而实践中我们倾向于“定向注水”。这显示出短期内我国难出台大力度货币宽松政策,故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资金面紧张态势仍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