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方迪视角
区域(城市)发展研究与规划
区域(省、市、区)国民经济...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部经济研究与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产业发展研究与规划
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研究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园区(功能区)发展研究与规划
工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商业项目策划
商圈分析与商业项目调查
商业项目选址与可行性评估
商业项目定位研究与策划
科技发展与创新咨询
城市(城区)科技发展规划...
创新型城市(城区)建设研究
科技进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企业战略咨询
企业竞争环境研究
企业发展战略制定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论坛策划
论坛方案策划
论坛承办与组织
各类活动(会议)方案策划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业务咨询:010-58572828
办公室:010-58572826
传真:010-58572827
电子邮箱:zbjjlt@126.com
联系人:王女士
邮编:100120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乙6号京版大厦B座13层

方迪视角

李克强:缩小城乡区域差距需推进新型城镇化

添加时间:2015/06/28作者:来源:新京报

  李克强:缩小城乡区域差距需 推进新型城镇化

  李克强与全球智库峰会外方代表头脑风暴,邀请其到中西部地区走走看看,了解真实全面的中国

  缩小城乡区域差距需推进新型城镇化

  “后面那排的那位代表先生一直在举手,我们能不能请他提最后一个问题?”李克强总理微笑着示意。这已是当天这场座谈的第9个问题,而原定的提问只有4个。

  6月26日下午,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第四届全球智库峰会”的外方主要代表,并与他们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这些代表有些是世界各国前政要,大多是来自知名智库、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和工商企业界的学者和负责人。

  座谈结束时,李克强对外方代表发出邀请:欢迎大家今后有机会多到中国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走走看看,那样你们会了解到一个更加真实、全面的中国。

  要让年轻人充分创业

  今年第四届的主题为“全球可持续发展:2015年后新路径”。

  李克强表示,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虽然在经济社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其中突出表现在城乡、区域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你们在北京看到的,有些可能已经和发达国家差不多了,但走出去两三百公里,差距就会变得很大。”他说,“各位到得比较多的可能是中国的东部地区,但中国广大的西部地区还很不发达,个别地区甚至很贫穷。按照中国自己确定的贫困标准线,我们现在仍然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

  李克强说,实现可持续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首要的关键之措是推进新型城镇化。中国目前仍有一半以上人口生活在农村,虽然其中一些人已经在城市工作,但没有居所。所以城镇化既是极大的内需,也是消灭不平等的内在要求。新型城镇化的过程,就是中国逐步缩小城乡和区域差别的过程。

  李克强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第二个关键举措,就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有更充分的创业机会。做到这一点,政府必须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让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大规模诞生。

  全球治理需和平环境

  全球治理是当天座谈代表们关心的另一热门话题。

  李克强说,建立较为完善的全球治理体系,首先要有和平的世界及地区环境,以应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实现包容性增长。同时要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一方面释放金融活力,另一方面实施有效的金融监管,使经济运行更加健康。

  李克强表示,中国主张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最主要的平台作用,认为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必须遵循,中国无意改变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代表的金融体系,也不打算更认为没必要制定新的规则。但中国希望各方面在推进金融改革和建立新的秩序时,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应当获得提升,以平等参与实现包容发展。(来源:新京报)

  李克强:将继续实施区间调控 加强定向调控

  据中国政府网26日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第四届全球智库峰会”外方代表并座谈。

  李克强表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出台15年来,中国在各领域取得长足进展,总体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持,愿同各方一道,以千年发展目标为基础,以消除贫困、促进发展为主题,携手制定公平、包容、可持续的2015年后发展议程。

  李克强指出,中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和快速工业化,积累了充裕的产能、较强的装备制造能力和比较丰富的发展经验,愿同各国加强分享与合作,共促可持续发展。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开展双边和三方产能合作是一个重要路径,有助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实现可持续复苏和增长。

  李克强强调,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5月以来,工业、投资、消费、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就业稳中有升,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我们将继续实施区间调控,加强定向调控,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加公共产品、基本公共服务。我们有能力、有条件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希望国际智库多为中国发展建言献策。(来源:证券时报)

  中国经济下半年稳投资 将着力抓落实

  权威人士表示,在稳增长工程包陆续落地、稳投资的资金支持持续加码情况下,下半年稳投资将着力于上项目与抓落实并举,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与调结构中的长短相济作用。有券商分析人士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在三季度企稳,并带动经济增速企稳,随后有望环比加速。

  稳增长政策加速发酵

  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3月以来,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额超过7000亿元,主要集中在机场、铁路、城轨以及水利工程等。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少项目落实得尚不到位。从前5月投资增速来看,同比名义增长11.4%,增速比1-4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8.1%,增速比1-4月份回落2.3个百分点。中信建投分析,这与节能环保压力大,地方政府面临财力约束和融资困境等有关。

  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说,投资项目落地并进而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影响还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发改委正展开稽察,加速推进项目落实。6月下旬,发改委开始对全国重大水利工程开展专项稽察。稽察的项目范围包括重大农业节水工程、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新建大型灌区工程等,检查的重点是项目开工、建设进展、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等。

  此外,发改委通报了13个省区未按计划开工项目,并要求抓紧解决项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落实项目各项建设条件,限期开工建设;对不能按时开工的项目,要收回中央投资并按规定履行投资计划调整程序后,调整用于其他重点项目建设。

  业内人士分析,从去年以来的稳投资图谱来看,稳投资主要是兼顾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从地区看,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区,从领域上看,主要是农村电网、城市地下管网等薄弱领域,从资金上看,主要是希望通过PPP模式撬动民间资金。

  资金扶持力度料加强

  下半年,在积极财政政策发力、PPP步入实操环节以及地方债置换、企业债政策放宽等支持下,稳投资的资金扶持力度有望继续加强。

  一些券商分析人士称,存贷比75%“红线”规定的删除有利于金融机构信贷能力的释放,3000亿保险投资基金的设立将发挥长期资金对稳投资的作用,而盘活存量财政资金有利于化碎为整,使财政政策更积极。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认为,盘活存量资金相当于在当年的财政预算之外额外增加了政府的可支配资金,并且不会提升政府部门的负债率。4月末财政存款3.5万亿元,同比已经开始出现下降。在经济进入通缩的背景下,盘活存量资金可以促进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其逆周期调节作用。

  此外,有关部门还在推进搭建金融机构与重大工程实施主体的对接平台,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积极推广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立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

  而目前的问题是,宽松货币政策之下如何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未来仍需通过多种途径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拉动实体经济需求。包括保证基础货币供给;对政策支持项目加大再贷款力度,定向补充长期资金带动需求;继续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海通证券认为,目前贷款名义利率约为6.8%,实际贷款利率高达8%以上,远超一季度7%的GDP实际增速,未来的潜在降息空间仍有3次以上。中金公司认为,为巩固目前经济初步复苏的势头,并对抗正在抬头的通缩压力,货币政策有必要持续提供支持,预计今年年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将下调200基点。

  政策储备充足

  有权威人士透露,除了抓好已有政策落实,有关部门也在做好储备政策研究,以充实重大工程项目储备,一是在现有工程包基础上进行拓展,二是研究建立新的重大工程包,特别是谋划好“十三五”期间的重大工程项目。

  张汉亚说,在经济“三驾马车”中,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在快速推进,各地都有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很多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投入还有很多欠账,投资空间还很大。

  未来稳投资的储备政策相当丰富。除了已经明确的水利、中西部铁路等7类重大工程包,目前还在积极筹划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现代物流、城市轨道交通4类新的工程包。除了这些工程包之外,还包括加快城镇棚户区、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与新型城镇化建设、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建设相关的城市群建设等。

  光大证券预计,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扩容以及企业债发行限制放松,未来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回升,但目前需求改善、投资企稳的基础仍不稳固,需要宽松政策继续保驾护航。

  中金公司认为,随着积极财政政策更有效执行,基建投资有望保持较强劲的增长。得益于融资成本的下降和盈利增长的修复,制造业投资增速也有望逐步回暖。鉴于当前房地产开发商去库存出现积极变化,房地产投资需求亦可能在三季度末出现改善迹象。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于三季度企稳,并于四季度逐步回升。

  房地产的复苏也将有利于推进投资增速的企稳。广发证券预计,预计2015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7%,重点城市增长有望超15%,2015年新开工面积小幅负增长,投资增速有望维持在10%的水平。(来源:中国证券报)

  李克强今日出访欧洲:哪些“相遇”值得期待

  李克强总理将于6月28日启程,开始自己总理任期内的第七次出访欧洲之行。就任总理三年来,李克强“深耕”欧洲,足迹遍及欧洲10国,带回近千亿美元大单。而这一次,总理将出席第十七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并顺访比利时,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并访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总部。

  5天的出访行程,有哪些亮点值得期待?

  当“国际产能合作”相遇“容克计划”

  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李克强总理将首次与新任欧盟领导人会晤。而在此之前,双方提出的抵御当前全球经济下行的方案,却早已“不谋而合”“相见恨晚”。

  李克强总理倡导的“国际产能合作”,意在将中国30多年工业化积累的优势装备产能,与需求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衔接,这既可以带动彼此的需求,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也被称为抵御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的一剂良方。

  而新任欧盟领导人容克也在去年年底提出了一份旨在重振欧盟经济的欧盟投资计划,其资金将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这与李克强总理倡导的“全球产能合作”的内涵高度吻合。

  事实上,欧盟投资计划因为由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所力推,因而又被称为“容克计划”。而李克强总理倡导的国际产能合作,与“容克计划”的思想不谋而合,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可以预见,此番李克强总理欧洲之行,将会与欧洲领导人达成许多共识,也会帮助中国装备等产能在欧洲开拓更大的市场,而中国与欧盟这两个总量超过3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的深度合作,势必会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强大的新动力 .

  当“中国的核电”相遇“法国核芯”

  此次出访欧洲两周前,李克强总理专程考察了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他强调,核电不光要在国内发展,还要“走出去”,与欧美发达国家一同合作,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

  而在核电领域,最重要的“欧美发达国家”无疑就是法国。公开资料显示,法国80%左右的电力由核电供应,这也是计划建造更多核电站的惟一欧洲国家、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民用核大国。目前,法国拥有核电站18座,核发电机组57个。

  因此,李克强总理出访的消息刚一发布,就有财经媒体预测:总理此行将会推动中法核电合作进一步提速。

  李克强总理在近期的一场外事活动中提出,全球产能合作的框架下,发展中国家有需求、中国有优势产能、发达国家有技术,这是“三赢”的选择。不妨畅想一下:当性价比最值的中国核电装备,装上技术最优最安全的法国“核芯”,势必会成为全球民用核电市场上最抢手的核电装备。(来源: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