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反对派武装人员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烈士广场”(前称“绿色广场”)庆祝。
当的黎波里的旗帜更换了颜色,这也意味着利比亚开始进入“后卡扎菲时代”,占全球供应市场2%的原油有望重新启动出口。但业内人士对国际油价下跌并不乐观,“2至3年”的恢复产能预期,以及与中东、北非的混乱局势,或将导致原油价格继续横向震荡。
利比亚短期无法恢复原油供应
随着利比亚反对派控制首都的黎波里大部分地区,并宣告“卡扎菲时代已经结束”,利比亚中断的原油出口有希望重新开启。业内人士表示,全球石油供需关系或将改善,从而使原油价格进一步下调。
22日,伦敦洲际石油交易所(ICE)十月布伦特原油期货跌0.26美元,至每桶108.36美元,跌幅0.3%。在利比亚反对派已经控制的黎波里大部分地区的消息传出后,该合约早些时候一度触及每桶105.15美元的低点。
在非洲,利比亚是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最大国家。在今年年初内战爆发前,利比亚每日原油产量达160万桶,占全球供应市场2%左右的份额。由于战争爆发,利比亚石油出口不得不中断,战争爆发后甚至有机构预测原油价格将可能上升至“每桶150美元以上”,但今年纽约原油期货于4月底最高收于每桶114美元。
由于中国、俄罗斯、巴西曾反对对卡扎菲进行制裁,认为应该先靠和谈解决问题,利比亚反对派日前放出风声表示,意大利石油公司有望重新主导利比亚的石油生产,但中国、俄罗斯、巴西等国的企业则要求重新修订合同。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利比亚输送到中国的原油约700多万吨,占原油进口比重很低,约合3%。业内人士表示,“利比亚局势对中国进口原油并无大碍”。
对于利比亚战事告一段落会否让油价大幅回落,国家信息中心石油问题专家牛梨表示,目前利比亚战事的平定只能对国际油价造成短期的冲击,长期国际油价走势还是要看欧美经济增长的前景,以及利比亚石油设施的恢复状况。
美国战略能源与经济研究所主席迈克尔·林奇表示,卡扎菲倒台,利比亚新政府有可能按照科威特的路线,快速引进外国公司进行石油生产,但也不排除利比亚会因为讨论国内事务而搁浅石油生产。分析机构预测,利比亚石油业需要大约2至3年才能恢复全部产能。
原油价格横向震荡或将持续
据了解,今年利比亚战事爆发导致原油停止出口,这成为布伦特原油今年上涨超过每桶100美元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本周利比亚反对派的进展也增加了价格将回落的预期。
万联证券分析师王桥认为,反对派控制首都并不意味着利比亚局势彻底平定,依照目前局面,即使目前利比亚石油有部分产量,但也基本上在国内消化,暂时不能指望出口,短期内无法恢复原油的供应。此外,欧债危机化解依旧艰难,美国经济前景担忧犹存,“二次危机的深化加剧人们对全球经济增速的担忧,国际原油整体需求面将继续受到影响”。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利比亚进入“后卡扎菲时代”,由于局势并没有进一步明朗,在利比亚的重建问题上,西方国家都想从中分一杯羹,因此短期内利比亚的石油产量不会对国际油价产生重要影响,事实上,中东、北非的混乱局势都将影响原油出口,这会对原油价格形成进一步支撑。
国内最快8月底打开调价“窗口”
国际油价的震荡不稳,促使布伦特、迪拜和辛塔三地油价呈下滑趋势。据中宇资讯统计分析,截至8月19日,三地原油移动变化率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44%。三地油价变化率已逐渐接近负4%,这一变化导致国内油价下调传言又起。
据中宇资讯分析师申涛透露,目前依据国内实施的油品定价机制,下调的时间窗口预计在8月31日至9月初之间打开,幅度大约下调260-300元/吨。
事实上,民众对于此次油价下调期盼已久。与市场接轨的中国香港地区,自4月以来,分别于5月9日和7月2日下调汽油价格,随后在7月27日,当国际油价重新破百之后,香港地区又上调了汽、柴油价格。前不久,受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的影响,8月10日凌晨香港地区再次下调汽柴油价格,分别下调0.1港元和0.18港元。
针对国内调价机制“迟钝”的问题,日前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政府正在考虑进一步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内部讨论中承认了定价机制的不成熟,将调价参考周期的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天的呼声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