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方迪视角
区域(城市)发展研究与规划
区域(省、市、区)国民经济...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部经济研究与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产业发展研究与规划
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研究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园区(功能区)发展研究与规划
工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商业项目策划
商圈分析与商业项目调查
商业项目选址与可行性评估
商业项目定位研究与策划
科技发展与创新咨询
城市(城区)科技发展规划...
创新型城市(城区)建设研究
科技进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企业战略咨询
企业竞争环境研究
企业发展战略制定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论坛策划
论坛方案策划
论坛承办与组织
各类活动(会议)方案策划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业务咨询:010-58572828
办公室:010-58572826
传真:010-58572827
电子邮箱:zbjjlt@126.com
联系人:王女士
邮编:100120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乙6号京版大厦B座13层

方迪视角

低碳经济对石油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添加时间:2011/09/05作者:来源:

    一、我国石油行业碳排放现状

  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已引起全人类的关注。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7%,其中,化石能源消费导致的CO2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57%左右,约占CO2总排放量的75%。石油石化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既是能源生产大户,又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也是CO2排放大户。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无论煤炭、石油,还是天然气,我国过去20年来的CO2排放速度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同期我国的CO2排放量占全球的比重由5.7%上升到21%(IEA,2009)。虽然目前我国85%的CO2排放是田燃煤造成的,但交通运输等部门以石油消费为主的能源消耗的持续增加,很可能带来CO2排放的持续增加。未来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减排压力相当大。

  “十一五”期间我国石油石化行业节能减排任务完成良好。从国家发改委公布的1000家企业2008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来看,参加考核的311家化工、石油、石化企业中,296家的考核结果为基本完成及以上等级,占95.2%;166家企业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等级,占参加考核的化工、石油、石化企业总数的53.4%,高于1000家企业平均水平。

  2009年9月2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发表的《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我国政府在同年的11月26日进一步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我国已量化截至202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石油石化行业将承担相应的减排义务。

  二、低碳经济对石油行业的影响

  (一)节能减排给石油行业发展带来压力

  首先,我国能源现状无法长期承受能源的高消耗。目前我国能源需求对外依存度已经很高,原油进口已经超过50%,氯化钾进口超过50%。原油加工、烧碱是我国的重点行业,其能耗与国外发达国家能耗相比平均高出5—20%左右。我国国内资源能源的现状已经无法长期承受这样的高能耗,尤其是高耗能行业的持续扩张,所以应该综合利用能源和资源,降低能耗,推进产业升级。

  其次,排放不达标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石油行业每年都要排放大量的工业污水和废气,其排放总量通常占规模以上行业排放总量的10-20%,始终位于排放总量的前列。石油行业排放不达标,对部分地区的水质造成了严重污染。严重的排放污染已成为石油石化行业必须面临的严峻问题。

  (二)粗放型发展模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

  首先,粗放型发展模式与和谐社会发展背道而驰。随着人类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卫生健康和社会和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石油行业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石油行业带来的污染问题。因此,必须从企业自身做起,努力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保持石油石化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粗放的发展模式无法适应国际化需要。近年来我国部分石化产品受到外来产品严重的冲击,中国作为当前化工产品增长最快的国家,势必成为这些产品销售的首选地,未来石油产业面临的竞争不可避免。石油行业必须从现在开始树立竞争意识,走低碳道路,降低能耗,降低原材料的消耗,改进传统产业,这样我们才能以更有利的姿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三、石油行业应对低碳经济的对策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实现低碳经济发展,一是科学控制增量,即严格禁止低能效项目的上马,积极鼓励高能效项目的建设。二是大力改造“存量”,即淘汰落后的高能耗工艺和装置,积极推动低能效设备(系统)的节能改造以及能量梯度利用优化,具体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提高碳资源利用率

  一是开发新的低碳资源利用途径。对页岩气、煤层气提出合理利用方案,针对煤层气应研究其集气手段,以便能够规模化的加以利用;扩大对进口海外低碳资源和中间原料的利用,减小我国高碳排放的机会;着手纤维素乙醇的技术开发和生产应用和绿藻制油等。

  二是提高现有碳资源的利用率。提倡焦炉气的综合利用(生产甲醇、合成氨或制氢);进一步优化现有炼化一体化流程,力争做到宜烯则烯、宜芳则芳、宜油则油;脱碳和加氢工艺结合,进一步提高重油轻质化水平(催化裂化和加氢裂化);加速开发重油催化裂化和催化热裂解制烯烃。

  三是对多种资源要素和生产要素进行深度优化和配置。优化以沥青石油焦、煤为原料的IGCC炼油生产集成的炼油流程;在一定区域内集中小股资源集约化建立具有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特征的一体化产业集群,以实现资源的高效转化和清洁生产,如煤炭和天然气、煤制合成气和焦炉气的联合利用(碳氢比例更加合理),以煤、油田气、渣油等为原料建设低碳烯烃联合装置等。

  (二)积极推进行业内节能减排技术

  为适应进口原油质量复杂的变化趋势,炼油行业应加快对现有炼油流程优化,建设加氢型炼油厂,发展高品质柴油以促进柴油轿车(柴油车比汽油车效率高30%,排碳减少)。乙烯行业积极推广高效燃烧器、低NOX烧嘴和新型高效热管空气预热器等,不断提高锅炉和裂解炉效率。有机原料行业应重视驰放气回收有效资源以及余热回收工艺,聚烯烃行业应关注采用冷凝态和超冷凝态技术,推广应用先进的APC控制技术,以减少过渡料产生。化肥行业积极推广煤制合成气深度净化技术和氮肥生产污水零排放技术。尤其注意合成氨原料气中微量CO、CO2脱除新工艺、循环冷却水超低排放技术、氨法锅炉烟气脱硫技术、LH型等蒸发式冷却(冷凝)器技术尿素CO2脱氢技术、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无水氢氟酸、碘回收利用技术等。农药行业注意采用无溶剂和非光气工艺,新材料领域推进采用溶剂溶解萤石和低温法生产氟化氢工艺。生物化工产品应用膜分离技术提纯。皮革化学品采用无铬鞣剂的生产等。

  (三)鼓励发展低能耗新材料

  突出化学工业产业链关联需求的特点,在现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高端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品,鼓励企业或园区建设成为具有专业产业链特色的基地,尤其应关注下游高端专用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产品,不单独追求最大,而是追求最强的发展模式。

  (四)鼓励对外低碳资源合作

  探索进口高耗能的原料发展下游产业。目前国际贸易量比较大的化工原料产品有甲醇、合成氨、磷酸、硫磺、醋酸等,近几年增长较快的产品还有丙烷、丙烯、苯、混合碳四和其他有机原料等。这些产品的生产均具有高耗能和高碳排放的特点。进口上述产品相当于进口了低碳资源和能源,可适度减少碳排放压力。但是这一模式比较适合于沿海港口地区,虽然有效解决了部分基础原料供应问题,但是要客观判断进口渠道可靠性和价格风险。

  低碳经济是当前全球各国孜孜以求的发展方向,我国实施低碳经济宏观战略,石油行业应是重点单位。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进入低碳产业升级进程中,石油行业在致力于清洁生产和高效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石油行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过程中应特别关注清洁工艺、绿色流程、循环经济和低碳战略,这也是提高我国石油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当然,实施低碳战略也要考虑经济效益,应该用长远目光来分析低碳战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提倡科学性,将低碳措施落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