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迪视角
|
 |
长株潭:中部高科技产业“硅谷”后花园
添加时间:2009/09/04作者:王晓红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7月25日,随着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与位于长沙的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正式签约,“长沙将成为全国第三大比亚迪汽车产业基地,比亚迪全系列汽车也将在长沙起步腾飞。”比亚迪长沙项目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据介绍,这是双方经过3年的谈判达成的汽车城项目,这也是目前湖南规模最大的汽车项目之一,也是湖南标志性的两型产业项目之一。 为何选择长沙作为比亚迪全系列汽车的起跑点?据介绍,选择长沙一是由于长沙中部崛起的区位优势更显著,汽车物流辐射全国更加便利;二是长沙“两型社会”建设和比亚迪领跑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战略目标非常契合,湖南环科园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园”所在,其优惠的政策和环保发展理念提供了优越的产业发展平台。
中部产业集群的后花园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同处湘江中游,除了地缘上紧密相连,三市在经济社会上也有相当多的联系。经过几十年发展,长株潭三市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但由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各地区自成体系的发展,导致工业结构趋同与老化,技术落后,创新能力差,缺乏高附加值的深加工行业与高科技行业,具体表现为散与小并存,未能形成规模经济,有资料显示,长株潭三市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曾在0.98以上。
减少“分散”,强化“聚集”,长株潭产业布局要结成“群”,成为湖南人的共识。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建区17年,目前全区共引进和培育企业312家(其中工业企业173家),形成了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以及电子信息及家电、新材料、食品饮料、轻印包装等四大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了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产业集群比较优势。
位于湘潭的九华经济区,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成功打造了投资和创业品牌,已由一片荒山野岭迅速崛起为现代工业新城,目前正按“工业新区、滨江新城”的顶层设计,向“千亿园区”挺进。“园区经济的发展,正由经济的增长点加速向经济的增长极转变。”湘潭市市长余爱国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上半年,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2216.96亿元,增长13.6%,预计上半年长株潭三市对湖南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55%,长株潭试验区核心增长极作用进一步增强,依托产业园区,长株潭产业集群的蓝图即将绘成。
高科技园区黄金“洼地”
资料显示,目前长株潭地区共有园区18个,以不到长株潭地区千分之七、全省万分之九的规划面积,吸引了长株潭地区五分之一、全省十分之一的外商直接投资,拥有全省八成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说,无论是从集约经济发展,还是从招商引资、高新产业发展的指标来看,长株潭园区都是全省的示范区、领头雁和排头兵。
以2008年为例,园区高新技术产值同比增长28.6%,占长株潭地区高新技术产值的72%,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值总量的40%;高新技术增加值同比增长33.4%,占长株潭地区高新技术增加值的70%,占全省高新技术增加值的39%。从园区工业增加值对地区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来看,已达到32.21%,这些都说明长株潭园区已经成为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增长极。
“湖南经济发展的差距在哪里?差距在工业。工业的差距在哪里?差距在园区。”在经济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的时代,湖南如何后发赶超,推动全省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湖南省委副书记梅克保对此有深刻的思考。
“看工业离不开产业园区,园区发展好的地方,工业发展的亮点就多,发展就快。离开园区谈新型工业化,谈经济发展,将无从谈起。”梅克保表示,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依托产业园区,这是立足湖南省工业发展实际作出的最现实选择,也是唯一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