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方迪视角
区域(城市)发展研究与规划
区域(省、市、区)国民经济...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部经济研究与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产业发展研究与规划
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研究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园区(功能区)发展研究与规划
工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商业项目策划
商圈分析与商业项目调查
商业项目选址与可行性评估
商业项目定位研究与策划
科技发展与创新咨询
城市(城区)科技发展规划...
创新型城市(城区)建设研究
科技进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企业战略咨询
企业竞争环境研究
企业发展战略制定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论坛策划
论坛方案策划
论坛承办与组织
各类活动(会议)方案策划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业务咨询:010-58572828
办公室:010-58572826
传真:010-58572827
电子邮箱:zbjjlt@126.com
联系人:王女士
邮编:100120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乙6号京版大厦B座13层

方迪视角

长三角核心城市群新增6城市 合肥与马鞍山加入

添加时间:2010/03/31作者:吴长亮 来源:《解放日报》

长三角核心城市增至22个

日前,在浙江嘉兴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市长联席会议宣布,协调会成员由此前16个增至22个,即长三角核心城市群扩容,不仅吸收盐城、淮安、金华、衢州等4个苏浙城市为新会员,而且让泛长三角区域内的合肥、马鞍山两个安徽省的城市也正式“加盟”。

城市群扩容是必然趋势

“有的城市7年前就提出申请,而且每年列席会议,现在终于入会了。”协调会相关负责人胡雅龙介绍说,长三角城市“峰会”下一步还将分步扩容,稳步吸收新会员,这是区域一体化深化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进而言之,长三角城市群要在国内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和优势,仅靠一两个城市的强大是不够的,需要的是区域内城市的共同推进和均衡发展。

随着长三角城市间“同城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速,区域内空间和时间距离正在不断缩短,城市群的扩容是必然趋势。

胡雅龙说,此次成功实现“扩容”,是区域一体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有其内在必然性。但这种“扩容”不是一步到位式的,应逐步吸收,逐步扩容。不仅要体现区域内城市合作之需的实际,而且还要为下一步的区域发展开拓新的空间。

上海市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认为,目前长三角一体化的展开已呈现“多层次”特征,城市群是一个核心区的概念;沪苏浙二省一市是合作区域的概念;向长三角地理概念之外的拓展,则是泛长三角的发展概念。此次城市群扩容,是“泛化”的多层次区域合作成果的一个体现。

在城市利益间做“和题”

有人把长三角城市“峰会”看成一个“城市俱乐部”,好像“入会”就可得到什么优惠。郁鸿胜不赞成这种说法,认为这应是一个区域合作的示范区,是开放的,没有边界。“谁进来了,就应多为区域的全局考虑,在城市利益和区域利益之间做‘和题’。”

以安徽省的城市为例。此次正式入会的合肥市在长三角区域发展中的定位已逐渐清晰:期待在长三角区域范围内寻找产业对接及产权流动的机会,加快形成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基础和条件。

“合肥加入长三角城市群后,是长三角22个城市中离上海最远的一个。”合肥市副市长魏晓明说,长三角是经济的先发地区,而中西部就是长三角的广大腹地。从扩大内需角度讲,腹地也就是战略中心,而合肥将成为长三角通往腹地的新桥头堡。

“马鞍山与长三角地缘相近、文化相容、经济相连、人员相亲。”马鞍山市长周春雨说,在加入长三角城市群之后,马鞍山在广泛参与长三角分工合作的同时,也会与省内的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紧密联系,成为皖江城市与长三角联系的纽带。

异地养老成主攻方向

今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核心就是制度合作,统筹协调区域内各城市的定位与分工、资源合理配置、基础设施衔接、环境保护、人口综合管理等重大问题,而最后的落脚点应该是“人”。只要哪一天“长三角人”在区域内可以真正地流动起来,就业、就医、就学、社保等资源和制度能够真正互通和均质化,那么长三角的区域经济实力和地位,也就寓于其中了。

继长三角各主要城市在交通、医保、金融、会展等领域开展广泛的协作和交流之后,本次会议新设“长三角园区共建”专题和“长三角异地养老合作”、“长三角现代物流业整合和提升”两个课题。由此,现代物流业、工业园区和异地养老成为区域融合新的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