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迪视角
|
 |
2000多万北京善款捐建芦山 7个援建项目未敲定
添加时间:2013/10/16作者:来源:
近日,由3名北京市民代表组成的善款使用督导小组,来到四川省芦山县,走进地震后的大山深处,走到遭受山体滑坡的村落,考察北京的援建项目。去年的“4·20”芦山地震后,北京市捐赠中心一共接到了市民捐款共2234万余元,用于芦山县的民政设施建设。为了让这笔善款使用得更加透明、合理,市捐赠中心邀请市民代表成立督导小组全程监督。
本报曾以《2200多万元善款怎么花?》、《5人督导小组看紧2234万元》为题,连续报道此事。报道刊出后,共有600余名热心市民参与报名。上个月底,经过慎重考虑,北京市捐赠中心从中确定了5人组成督导小组,全程监督2234万余元善款的使用。5个人当中,既有建筑行业的资深人士,也有审计方面的专家,还有芦山籍在京工作人士。1月8日至10日,督导小组和市捐赠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起,赶赴芦山县县城以及下属的5个乡镇考察。由于个人是工作时间安排,此次共有3位市民代表参与考察。
宝盛乡和大川镇是芦山最偏远的两个乡镇,从县城乘车大约要走2个多小时的山路。在宝盛乡玉溪村的山谷内,一侧的金鸡峡在地震时发生了山体滑坡,落石阻挡了道路。如今,道路虽已畅通,但滑坡的痕迹仍清晰可见。在玉溪村,宝盛乡计划建设一家老年活动中心。原来的活动中心和村委会建设在一起,在地震中已经损毁。因为地势险峻,村里的平地很少,宝盛乡的纪副乡长介绍,新的老年活动中心将会和村委会、卫生院合建在一处。
在芦山县城里,市民代表考察了县老年大学的原址。地震中,老年大学的房子虽未倒塌,但墙体已经被震裂。芦山县民政局高主任介绍,房子已经无法修复,只能另外重建。两天的时间里,督导小组一共实地走访了5个乡镇,共7个民政援建项目,包括老年活动中心、殡葬服务中心、老年大学等。考察过程中,不但查看了损毁的各处原址,也走访了预计建设的新址及其周边。经过考察,目前的7个援建项目中,有的损毁比较严重,有的维修后仍能使用。市民代表将与北京市捐赠中心的工作人员协商,最终确定援建的具体项目。
考察过程中,北京市民政局的官方微博也同步发布了考察过程中的信息,并且配发了考察过程中的照片。其中,一张用餐小票的照片受到了网友的称赞。这是首日抵达后赶往芦山途中,在川藏公路旁小餐馆吃饭的小票。3位市民代表、2位捐赠中心工作人员和1位司机,一共用餐163元。网友称赞,这才是这一组照片中的亮点,应该成为制度,“每次晒一下!”市捐赠中心负责同志介绍,市民代表考察援建期间的费用,由市民政局承担,并不会涉及2234万元的捐赠款。捐赠款将全部用于灾后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