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惠州11月17日电,记者今天从广东惠州市台务局获悉,惠州市通过“以台引台”战略,目前在该市已落户台资1510家,投资总额达41.3亿美元,位居广东省第四位。其中在惠投资超1000万美元的台企就有63家,行业由初期的灯饰、家具等向石化、电子等新兴产业推进。
据台务局统计,“十一五”期间,每年都有超过200家台资企业到惠州投资,主要以灯饰、工艺品企业为主。目前,在惠州投资的地区中,台湾仅次于香港,位居全市第二,台资已成为惠州外向型经济的主力军。期间,惠州“以台引台”的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惠州投资、生活了21年的惠州台商协会会长张秋进就是惠州招商引资的“推销员”,他不仅携家带口迁至惠州,而且邀请亲朋好友来惠投资创业。据悉,21年来张秋进直接为惠州引进近60家企业。其中去年还顺利促成拥有台湾首家挂牌上市的电子公司光宝科技的台湾光宝集团,在惠州市数码工业园投资成立了宝威光电(惠州)有限公司。
1989年,张秋进赴大陆考察市场,先后去了上海、厦门,但生产成本高,来到惠州后,同行的40多个台企老板一致决定投资惠州。张秋进投资的大欣电器工业公司规模由当初1100平方米发展成现在占地逾100万平方米,拥有员工1万余名的大集团,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初到惠州创业时,台商或多或少都碰到过如劳动力短缺、用工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贷款融资难等难题,但惠州政府都给予积极帮助。感动于政府真诚的服务,许多台商扎根后都甘当 “宣传员”,为惠州的招商引资出力。
近年来逐渐升温的惠州大亚湾石化项目为惠州吸引台资增添了新筹码。随着中海壳牌、中海油1200万吨炼油项目的相继投产,惠州炼化一体的产业链正逐步形成,这对台湾外移的中下游石化企业,特别是精细化工企业有很强的吸引力,两地具有很强的产业互补性。
据了解,惠州至台湾海上货运直航航线的开通,在运输成本方面每年可为惠台两地的企业节省上千万元人民币。此外,正在加紧建设的惠州机场复航后也将给台企带来便利。
为了吸引台资“筑巢”,惠州政府部门不仅在提升投资环境上做足文章,而且以服务优势助推在惠台商提高发展。
惠州市台务局经济科负责人透露,随着海峡两岸签订ECFA,惠州市在“十二五”期间将针对ECFA中的相关优惠条款,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陆续出台一系列有助于发展台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同时做好已有台企的服务工作,从而形成联动效益,进一步提高“以台引台”的成效。
面对当前传统产业普遍面对的转型升级,惠州市还专门成立了台资企业转型升级联合服务处,将邀请台湾工业总会、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台湾石油化学工业同业公会在惠州设立分支机构,共同参与组成联合服务处,对惠州台资企业的转型升级、产品研发、企业管理、产品销售等方面情况进行诊断和辅导,以更好地帮助在惠台资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尽快实现就地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