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方迪视角
区域(城市)发展研究与规划
区域(省、市、区)国民经济...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部经济研究与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产业发展研究与规划
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研究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园区(功能区)发展研究与规划
工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商业项目策划
商圈分析与商业项目调查
商业项目选址与可行性评估
商业项目定位研究与策划
科技发展与创新咨询
城市(城区)科技发展规划...
创新型城市(城区)建设研究
科技进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企业战略咨询
企业竞争环境研究
企业发展战略制定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论坛策划
论坛方案策划
论坛承办与组织
各类活动(会议)方案策划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业务咨询:010-58572828
办公室:010-58572826
传真:010-58572827
电子邮箱:zbjjlt@126.com
联系人:王女士
邮编:100120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乙6号京版大厦B座13层

方迪视角

医药国企上演“三国杀”

添加时间:2011/06/01作者:来源:国际金融报

IC 图

  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华润北药,当这三家国内医药巨头同时出现的时候,无一例外都是一出医药界的“大戏”。5月20日,上海医药H股上市,以22.6亿美元募集总额成为近5年来全球最大制药类IPO企业,同时,这家目前亚洲史上规模最大的医疗保健类IPO企业“同期巧遇”了另两大巨头,只不过这出“戏”对其而言,也许并不是一件好事。

  5月16日,安徽华源向港交所及香港证监会寄出举报信,称上药产品有严重质量问题,涉嫌虚报原料来源,旗下公司已遭冻结财产等。随后3个交易日内上海医药A股在一片良好的局势下接连下跌,5月18日跻身沪市主力建仓前十,同日上海医药召开紧急电话会议,并发布澄清公告。

  5月20日,在巨头“包围”下的上海医药终于在香港上市,开盘价报23.25港元,最高价为23.35港元,全天成交18.80亿港元,换手率为11.16%。收盘报23港元,勉强与IPO发行价持平,盘中一度破发,跌至22.85港元。15.06倍的超额认购较2009年国药控股IPO 570.11倍的认购相距甚远。外界评论,安徽华源隶属央企华润集团,华润与上药两大国企如此“撕破脸”,实属罕见。

  上市前遭“突袭”

  上海医药发布澄清公告称:上海新先锋并非本集团的业务和资产,涉案产品亦不属于本集团产品之列

  安徽华源在举报信中指出,上海新先锋及华康生产的一款药品声称原料来自日本,却一直未能提供相关文件,“有理由怀疑这些原材料是冒充日本进口”,同时称该产品多次接到投诉,出现严重质量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经港媒报道后,上海医药于5月18日发布澄清公告称:上海新先锋并非本集团的业务和资产,涉案产品亦不属于本集团产品之列。若上市公司因司法程序遭受任何经济的损失,均由上药集团承担,此次事件与上市公司无关,不会对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随即,安徽华源法务部负责人李利在其博客中发表了一篇名为《这里是上海》的博文,详细说明了举报事件的来龙去脉,文中指出今年3月2日,国家发改委将双方合作产品头孢替安零售价从原有的99.5元降至53.4元,在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已作下调后,新先锋负责人想另寻经销商取而代之,对华源公司的降价要求不予理睬,导致公司失去竞争能力,并冻结了数个银行账户,冻结资金已超过9600万元,使安徽华源造成巨大损失。

  李利提及,“目前新先锋与我公司依然保持联系,双方一直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和解方案。”但由于举报门事件爆发于上药H股上市前4天,此时,市场关注的焦点已不在上药及华润这两家旗下公司身上。

  安徽华源所指的这款药品是头孢替安,属第二代头孢类抗生素中的代表品种,最初由日本武田制药研发。2002年8月,上海新先锋获得了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的首个批文,开始在国内销售,其原料据称来自日本,公司一直以首仿者的身份享受单独定价的优惠条件。目前,国内共有14个头孢替安制剂批号,但仅有哈药和浙江永宁药业能够生产头孢替安原料药。

  渊源已久的举报门

  2002年,华源集团出资11亿元人民币占有上药集团总股本的40%,一跃成为上海医药第一大股东

  据广州某报报道,5月23日,上药集团原总裁吴健文涉嫌经济犯罪案在上海一中院公开审理,起诉书中显示,吴健文在担任上药集团抗生素部门总裁期间,受贿贪污挪用公款达4000万元。而此次举报门事件中的产品头孢替安则为旗下抗生素之一。

  在华源法务部负责人李利的博客中,曾有如下描述:“新先锋公司前负责人见利忘义,违背协议,背着华源公司与一个注册资金仅100万元,且无药品经营资格的北京华氏公司就头孢替安签订协议。”这一说法也被业内认为有可能是指吴健文。

  此前,上药集团董事长吕明方曾多次表示:抗生素业务目前并不符合上市要求,待符合要求后才会置入上市公司。而在举报事件发生后,上药集团宣称牵涉在内的新先锋及华康公司并未列入上市公司,因此不会对公司产生影响。

  但上海医药H股招股书显示:上海医药与新先锋公司和华康公司均有关系,上海新先锋公司目前由母公司委托上市公司管理,待符合条件后再注入上市公司,华康公司则由上市公司委托收购,该笔交易预期将于今年6月底完成。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上海医药董秘韩敏的默认,换言之,此次牵涉进举报门的公司,在未来仍有极大可能置入上海医药,但对于华源制药举报信中提及的原材料来源及质量问题,上药仍未给出解释。

  其实举报者华源集团与上海医药的渊源颇为久远。2002年,当年排名仍位于全国前列的华源集团致力于打造“中国医药航母”,出资11亿元人民币占有上药集团总股本的40%,一跃成为上海医药第一大股东。

  2006年,华源集团资金链断裂,总经理裘祖贻自杀,公司破产重组。随后华源通过司法途径,将上药股权冻结并拍卖给华润集团,成为华润旗下的医药资产之一。这也为日后一系列事件埋下导火索。

  产业规划引发“三国杀”

  “十二五”规划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最大的推动因素还是新医改的基本药物目录

  上药H股上市成功后,不仅成为了上实集团旗下第三家A+H股大型上市公司,也同时被冠以内地首家A+H大型医药上市公司的名号。这并未出乎业界意料。在此之前,国药、上药及华润这三大医药巨头的扩张速度就不止一次令市场咋舌。在商务部要培育1到3家千亿规模销售企业的规划下,国药、华润和上药三大家族早已开始“明争暗斗”。

  去年4月,华润集团高调宣布了与北药结盟,成立华润北药集团,随后在短短三个季度的时间内,迅速完成在11个省市、18个优质企业的兼并和重组。1月18日,华润北药宣布将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经营规模过千亿、在香港主板整体上市并进入蓝筹股的计划。

  同时,上药也不甘示弱,去年12月,上药斥资40亿元收购了China Health System Ltd 58%的股权,并控股了北京中信医药事业有限公司,在直接与华润北药直面的情况下加快全国药品分销网络的布局。

  对此,安邦咨询医药行业分析师边晨光认为,现在国内医药市场的地盘实际已经分配得差不多了,“十二五”规划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最大的推动因素还是新医改的基本药物目录。若要在基层覆盖的话,配送就是很大的一块,当初国药募集情况如此之好的原因也是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