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方迪视角
区域(城市)发展研究与规划
区域(省、市、区)国民经济...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部经济研究与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产业发展研究与规划
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研究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园区(功能区)发展研究与规划
工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商业项目策划
商圈分析与商业项目调查
商业项目选址与可行性评估
商业项目定位研究与策划
科技发展与创新咨询
城市(城区)科技发展规划...
创新型城市(城区)建设研究
科技进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企业战略咨询
企业竞争环境研究
企业发展战略制定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论坛策划
论坛方案策划
论坛承办与组织
各类活动(会议)方案策划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业务咨询:010-58572828
办公室:010-58572826
传真:010-58572827
电子邮箱:zbjjlt@126.com
联系人:王女士
邮编:100120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乙6号京版大厦B座13层

方迪视角

2020年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发展呈现五大亮点

添加时间:2021/08/18作者:来源:

2020年是“十三五”收关之年,也是极其不平凡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关村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在抓好疫情防控同时,抢抓发展机遇,加强创新驱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高质量发展成效凸显,呈现五大亮点:一是聚焦双创痛点、堵点,持续优化双创生态环境,率先探索科技领域改革新路子;二是聚焦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级,推动科技创新迈向新台阶;三是聚焦高精尖产业,加快培育产业新动能,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四是聚焦功能定位,推动分园高端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构筑统筹发展新局面;五是聚焦开放创新,深化京津冀协同,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开辟科技开放合作新空间。

一、聚焦双创生态优化升级,率先探索科技领域改革新路子

示范区以“两区”建设为契机,持续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创新等诸多领域勇当“探路者”,加快政策先行先试和机制体制创新,通过引项目、优政策、强服务等方式推动创新创业优化升级。

先行先试改革不断深化。在先行先试政策方面,争取公司型创投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试点和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政策试点率先落地示范区。在激励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聚焦高价值专利转化的痛点难点,发布强化高价值专利运营的18条政策措施。在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方面,率先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外债管理改革试点,其中外债管理改革试点政策持续升级,在全国首批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试点。在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方面,聚焦高精尖产业,启动“强链工程”,采用揭榜挂帅、小范围邀标等新机制,发布技术需求,打造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出台推动首创产品市场应用的相关措施,加强对产品进入市场的全链条支持,打通首创产品进入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双创服务持续优化升级。示范区围绕研发创新、成果转化等创新创业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加快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企业落地成长”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服务水平专业化。如在科技成果转化环节,聚焦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最先一公里”,实施开放实验室概念验证项目,探索产业链创新链融通发展新模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积极探索科学家深度参与硬科技转化项目投资有效机制,组建中关村智友科学家孵化投资基金等5支科学家基金。在创业孵化环节,加快硬科技孵化器培育,截至目前示范区共培育创新型孵化器150余家,硬科技孵化器42家,为硬科技创新提供产品研发、工业设计、小批量试剂、中试熟化、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在企业服务方面,为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先后推出“企业抗疫发展贷”、“创投战疫行动”、“千帆计划”、“抗疫情助就业”等活动,解决企业订单不足、融资难等问题。

创新创业依然保持高度活跃。2020年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示范区新设企业增速有所放缓,但活力依旧不减,2020年示范区新设立科技型企业26136家,较上年增加99家,平均每天新设立科技型企业72家。具体来看,硬科技领域创业活跃。如集成电路领域,涌现出中博芯半导体、核芯达、中芯京城集成电路、阿波罗智能技术、与光科技等一批聚焦第三代半导体、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新设企业。疫情催生的医药健康、在线教育等新经济持续活跃,颇受资本青睐。如医药健康领域,由中美四院院士谢晓亮教授领衔创办的丹序生物因疫情而生,将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运用于新冠病毒中和抗体产品研发,获得HICOOL全球创业大赛一等奖,成立不足一年便获得由高瓴创投、华盖资本联合领投的近1亿元A轮融资。在线跨境电商全速在线、短视频工业化生产及创意平台秒影工场、数字化经营解决方案提供商数势科技等新经济企业成立之初便吸引了红杉资本、腾讯投资、真格基金等机构千万元以上的投资。

二、聚焦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

示范区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夯实创新底座,在5G、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等领域形成一批重大原创成果,科技创新在更多领域实现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科技创新迈向“新台阶”。

基础研究源头供给不断增强。示范区持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基地加快聚集。2020年国家首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京揭牌,截至目前示范区拥有2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128个,数量均居全国首位。2020年新增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2家新型研发机构,截至目前拥有13家。全球顶尖人才数量不断增多,在部分重点领域领先全球。如科睿唯安发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20”中,以中关村为主阵地的北京有231人入选,高于上海(67人)、深圳(11人)等国内城市,在新材料、化学等学科领域的科学家也多于美国硅谷、英国伦敦、美国波士顿等全球创新标杆城市。示范区有15所高校院所入选“2020年全球自然指数500强”,占全国(95所)的近两成,并且超九成高校院所排名均有提升。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凸显。创新投入持续加码,2020年超八成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企业研发投入强度4.4%,约1/4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20%。一批研发创新投入活跃、引领作用大、研发水平高的头部企业加速涌现。示范区有69家企业入选欧盟“2020年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500强”,较2015年增加25家,其中百度和中国铁建2家企业跻身前100强,小米、联想等9家企业R&D经费投入均超亿元,约一半企业(33家)R&D经费投入强度均超10%。创新产出能力不断提升。2020年,示范区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2.8万件,占全市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的近八成,每万名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96.1件;企业PCT专利申请量6193件,同比增长33.5%,占全市企业PCT专利申请量的超七成;京东方位居“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前10强”。

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持续涌现一批突破性、全球引领性的原创性成果,抢占创新“先手棋”。如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超高精度定位技术、作业帮的远程技术、字节跳动的TikTok推荐算法技术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的“2021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示范区创新主体主导和参与的占7项,如航天科技集团设计的防热材料和两级伞减速方案为“嫦娥五号”保驾护航;中科院研发的固体浮力材料助力“奋斗者”号成功探底。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勇挑科技创新重担,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如示范区组织优势力量开展疫苗、诊断试剂、药物研发攻关,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新材料等技术应用,科技抗疫成效显著。中关村有十余款新冠肺炎病毒检测试剂获得国家药监局的审批,占全国的1/5。全国获批生产的5款新冠肺炎疫苗,有3支来自示范区企业研发。面向经济主战场,筑牢科技创新硬核支撑。如在人工智能领域,地平线斩获Waymo自动驾驶算法挑战赛中的D追踪、3D检测、3D追踪、域适应四项冠军。百度飞桨截至目前已经凝聚了265万开发者,累计commits超过16万次,以PR或ISSUE提交形式的开源贡献者超过了5000位,服务超过10万家企业,平台上拥有超过34万个模型。

三、聚焦“高精尖”产业,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示范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健康等产业打造高精尖产业集群,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雁阵型企业梯队,汇聚经济发展新动能,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高精尖”产业集群化发展。2020年示范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六大技术领域的总收入占比达八成以上。其中,电子信息集群引领支撑作用强。2020年示范区电子信息领域总收入增速位居各领域之首,领跑示范区整体7.5个百分点。占示范区总收入比重47.9%,是示范区高精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生物健康集群竞争优势领跑全国。2020年4个一类新药获批上市,占全国三分之一;累计25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占全国四分之一。在科技部生物中心全国生物医药园区评比中,连续多年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先进制造集群创新优势彰显。在赛迪“2020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榜单中,示范区以84.1分位列第一位。细分赛道上,机器人产业集群初具规模,聚集了珞石机器人、梅卡曼德、极智嘉等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机器人全产业链优势的企业。快公司发布的“2021年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榜单,极智嘉(Geek+)入选全球最具创新力机器人公司TOP10,是榜单中唯一一家中国智能移动机器人企业。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示范区发挥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势,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经济技术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培育做大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兴业态,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一是全国引领优势凸显。《互联网周刊》发布的“2020数字经济创新企业100强”榜单中,京东数科、神州数码等48家示范区企业入选,约占全国一半。在数字产业细分赛道处于领先地位。如人工智能领域,地平线、一流科技等4家示范区企业入选CB Insights发布的2021年全球AI 100强,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二是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如疫情催生的协同办公、新零售、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等新业态呈爆发式发展。如以作业帮、猿辅导等为代表的在线教育企业2020年获得红杉资本、IDG资本等风投机构投资104起,披露融资金额TOP10中5家是在线教育企业。再如以妙手医生、春雨医生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企业2020年收入实现同比40%以上的增长;以快手、抖音为代表的在线直播企业总收均保持20%以上快速增长。三是数字经济新场景应用加速落地。如中关村软件园围绕智慧园区发布智慧慢跑道、智慧导览、智慧电子站台、4D+VR驾乘体验、无人车应用五大场景,推动5G在应用场景中的前沿技术应用与实践。支持超图、北斗星通等在智慧城市、政务服务、交通、教育等领域拓展应用场景。

高能级、高价值、高成长企业持续涌现。近年来,示范区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核”企业,形成了头部企业全面引领、新锐企业多点开花的发展格局。一是高能级领军企业不断增多。京东、小米、北汽等9家企业入选《财富》发布的“2020年世界500强”,较2015年增加7家。21家企业入选福布斯发布的“2020年全球上市企业2000强”,较2015年增加9家。9家企业入选Brand Finance发布的“2021全球品牌价值500强”,其中京东品牌价值超200亿美元,排名较上年提升74位。二是高价值企业全国引领作用彰显。截至2020年底,示范区拥有上市企业406家,其中境外上市119家,全年新增上市44家;总市值达11.49万亿元,其中美团点评、京东、小米集团等18家企业市值超千亿元。示范区93家企业入选“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榜单,占全国超四成,总估值约2.7万亿元。波士顿咨询(BCG)发布的“2020全球创新50强企业”榜单中,小米、京东2家示范区企业入围,占全国四成。三是高成长企业加速涌现。胡润发布的“全球高成长性企业”榜单中,示范区有93家企业上榜,占全国上榜企业四成,其中字节跳动、滴滴出行、快手位居全球前十。德勤发布的“2020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榜单中,示范区有17家企业入选,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四、聚焦功能定位,构筑统筹发展新局面

示范区以一区多园统筹发展规划为引领,持续加强各分园产业、创新、空间等统筹协同布局,引导各园区聚焦主业,精心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创新生态,推动各分园高端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构筑一区多园统筹发展新格局。

城六区园区持续为示范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20年城六区园区总收入占示范区总收入比重74.9%。其中,海淀园聚焦高精尖产业生态搭建,以重大平台和项目建设为牵引,加快国药集团、中资网安、微软小冰等一批高精尖项目落地,2020年实现总收入占示范区总收入比重四成,当好示范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朝阳园聚焦数字经济,加快新基建、新场景布局,精心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2020年总收入增速居城六区园区首位。石景山园聚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研发服务、动漫游戏等特色产业加快重点项目落地,2020年总收入增速位居城六区园区第二位。西城园聚焦金科新区建设,聚集中央结算公司、奇安信、神州信息等头部企业,加快金融科技特色产业发展。

副中心、平原地区新城分园高精尖产业加快布局。2020年副中心、平园地区新城分园总收入占示范区总收入比重约四分之一。其中,亦庄园围绕细分产业链开展“大招商”,新动能加快汇聚,2020年总收入增速位居示范区各分园第三位。昌平园加快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落地小米科技智慧园区、华辉安健、京东7FRESH等一批重大项目。房山园以高端制造产业基地为核心,围绕智能驾驶、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加快前沿科技项目聚集。顺义园打造北京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聚集区,已聚集第三代半导体企业140余家,初步形成了从装备到材料、芯片、模组、封装检测及下游应用的全产业链格局。通州园聚焦智慧城市、网络信息安全吸引重点企业落地,2020年新设科技型企业超千家家,约是“十二五”末3倍。

生态涵养区分园特色化发展。2020年生态涵养区各分园实现总收入近2千亿元,同比增长9.8%。延庆园聚焦体育科技、无人机等特色产业,体吸引必胜体育、铭星冰雪、箭步体育、体语科技等32家体育类企业,美团、集展通航、冠鹰、正唐科技、大工科技等12家无人机企业入驻,产业集聚态势初显,2020年总收入增速位居示范区各分园首位。怀柔园着力培育创新创业生态,集聚高端产业资源,一大批新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研究院、创业孵化平台相继落户,2020年总收入位居生态涵养区首位。门头沟园通过“腾笼换鸟”、科技总部载体建设以及出台“门十条”新政策等,助力高精尖产业发展,已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12个,加快打造以“科创智能、医药健康、文旅体验”为主导产业的高精尖产业集群。

五、聚焦开放创新,开辟科技开放合作新空间

示范区积极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发展大局,深化与京内、京外地区的创新合作;同时加强与全球创新资源的互联互通,基本形成了“立足京津冀、引领全国、链接全球”的开放创新格局。

深化与“三城一区”联动发展。积极支持城市副中心建设,与城市副中心联合打造张家湾设计小镇创新中心,截至2020年底,已落地城市科技和创新设计企业共106家,其中2020年新注册73家。持续强化与“三城一区”的联动发展。如与经开区、中关村科学城联合挂牌“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先导基地”,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合作机制;支持怀柔科学城建设产业创新园,如引导有研科技集团与怀柔共建有色金属新材料科创园,目前该园区已入驻企业10余家。

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加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园区链协同发展,助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在创新协同方面,如示范区企业北京数字光芯科技公司与津冀企业联合研制我国首款工业数字光场芯片——4800万像素硅基液晶数字光场芯片;智行者科技研发的无人驾驶清扫车“蜗小白”在天津调试应用。产业协同方面,示范区强化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互动,产业链供应链弹性和韧性不断增强。如在机器人领域,安川都林机器人(北京)、北京宏远皓轩谐波传动公司、北京耐尔得智能等企业在香河机器人小镇投资布局,形成了“研发设计在北京、生产制造在河北”的发展格局。园区共建方面,示范区推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等建设,其中启用雄安新区•中关村企业集中办公区,为已在雄安注册的示范区企业提供办公空间及专业化服务。

强化跨区域协同合作。示范区发挥创新“磁力场”作用,吸引京外优质创新主体集聚。如落地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等一批研究机构,共同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同时,吸引京外龙头企业加快在京设立分支机构,如国内移动存储龙头企业深圳朗科科技在京设立北京朗科创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国内知名智慧能源企业明阳智慧能源集团在京设立北方总部基地。依托科技力量,强化科技赋能融合。“科技+扶贫”方面,示范区探索出农业、医疗、旅游、消费、教育五位一体的科技+扶贫模式,为全国科技扶贫提供扶贫新路径。如字节跳动、快手等借助网络平台信息分发优势,帮助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零氪科技、轻松筹、华医移动医疗等打造AI赋能医疗的线上诊疗平台,为贫困地区提供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保障。“科技+智慧城市”方面,百度、旷视科技、易华录、滴滴等行业领军企业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优势推动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加强与南宁、银川、拉萨等“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对接,促进当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示范区积极打造国际化创新生态圈,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国际创新合作。一是加速汇聚全球创新资源。示范区启动中关村国际人才会客厅、自贸区“人才E+”工作站,截至2020年底示范区留学归国人员及外籍从业人员超过5.3万人。聚集300多家跨国企业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成功引入国际商标协会(INTA),加快落地开源神经搜索初创项目Jina AI、自动驾驶项目Open Motors、物联网项目swie.io等一批硬科技海外创业项目。二是多渠道融入全球创新网络。2020年,示范区新增设立比利时、阿联酋等5个联络处,海外联络处数量达19个。2020中关村论坛吸引200多位全球顶尖科学家发表演讲,400多位著名企业家,40余位国际组织及学术机构负责人,150余位政府官员及驻华使节参与活动,举办19场重点国别技术交易活动,7000多项国内外优秀技术成果参与交易,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三是企业国际化布局提速。企业通过设立分支机构、海外并购等方式加速海外布局。截至2020年底,示范区上市公司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和分支机构逾千家。企业海外并购持续加码。“十三五”以来,示范区企业累计发起海外并购138起,披露并购金额近千亿元。如康龙化成以1.2亿美元收购美国生物制药公司ABL100%股权,进一步完善全流程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八亿时空收购日本OLED面板生产企业Kyulux公司5.09%股权,以继续开展第三代OLED发光材料的研发与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