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方迪动态
区域(城市)发展研究与规划
区域(省、市、区)国民经济...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部经济研究与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产业发展研究与规划
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研究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园区(功能区)发展研究与规划
工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商业项目策划
商圈分析与商业项目调查
商业项目选址与可行性评估
商业项目定位研究与策划
科技发展与创新咨询
城市(城区)科技发展规划...
创新型城市(城区)建设研究
科技进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企业战略咨询
企业竞争环境研究
企业发展战略制定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论坛策划
论坛方案策划
论坛承办与组织
各类活动(会议)方案策划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业务咨询:010-58572828
办公室:010-58572826
传真:010-58572827
电子邮箱:zbjjlt@126.com
联系人:王女士
邮编:100120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乙6号京版大厦B座13层

方迪动态

方迪智库发布“中关村指数2023”

添加时间:2023/12/28作者:来源:


“中关村指数2023”发布会现场.jpg

2023年12月26日,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在京发布“中关村指数2023”,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理事长王林风主持发布会。

wanglaoshi.jpg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理事长王林风主持发布会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赵清出席本次发布会并致辞。赵清在致辞中表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中关村持续推进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产生了一批具有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有力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也成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重要支撑。中关村指数的发布展示了中关村创新发展的总体成效和重要特征,为社会各界了解中关村提供了重要窗口,也为各级政府部门把握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新趋势和走向,调整完善政策体系提供重要参考。

赵委员_副本.png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赵清致辞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连续十二年向社会发布中关村指数报告。中关村指数客观、全面评价中关村示范区的创新发展,被誉为中国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中关村指数”包含创新引领、双创生态、产业发展、开放协同、宜居宜业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采用政府部门统计数据和业务数据以及社会机构专业数据,以2013年为基期,进行测算合成,直观有效刻画中关村创新发展的新动态、新特点、新趋势。

哈妮丽.jpg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总监哈妮丽发布“中关村指数2023”研究成果

综合指数2023.png

中关村指数综合指数

五个一级指数2023.jpg

五个一级指数

“中关村指数2023”研究结果显示,2022年中关村综合指数突破300大关,达309.5,较上年提升21.7。从五个一级指数来看,创新引领指数增长最快,较上年提升58.5;开放协同指数、双创生态指数和宜居宜业指数稳步提升,较上年分别提升35.9、12.8、2.0;产业发展指数与上年基本持平。

2022年以来,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中关村坚持创新引领,进一步加快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总体呈现创新强、结构优、运行稳、活力足的高质量发展特征,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重要力量。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持续增强,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中关村示范区不断夯实科技创新根基,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强化基础研究布局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涌现出一批原创性引领性创新成果。

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全力推动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新型研发机构等高能级科研平台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77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10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8家。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2022年中关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4952.4亿元;研发人员首次突破百万,达100.6万人。2022年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授权量43016件,占全市企业的75.5%。领军企业深度参与产学研融合创新,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成立创新联合基金,积极参与基础研究和前沿创新。民营企业是创新中坚力量,贡献了中关村研究开发费用的42.9%、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的45.3%。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推出百余个AI大模型,涌现出国际首个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首台国产12英寸晶边刻蚀机、数字感知结晶器技术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持续为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硬核支撑。

创新引领指数2023.jpg

中关村创新引领指数

二、高精尖产业发展能级稳步提升,有力支撑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受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疫情以及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关村示范区产业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效益持续提升。2022年中关村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378家,年收入亿元以上企业4245家。2022年中关村实现增加值12992.5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1.2%;总收入8.7万亿元,占全国高新区的六分之一,其中技术收入占总收入比重25.7%,占比稳步提升。

高精尖产业引领发展。2022年中关村六大重点技术领域实现总收入73530.4亿元,对中关村收入增长贡献率达94.1%。电子信息领域实现总收入46196.3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约占全国17%。人工智能综合实力位居全球前列。生物医药领域获批的创新医疗器械、AI三类医疗器械上市品种和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先进制造领域总收入近万亿元,拥有三一重工、福田康明斯、亿滋国际3家全球“灯塔工厂”。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人形机器人、6G、商业航天等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

产业发展指数2023.jpg

中关村产业发展指数

三、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厚植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中关村示范区着力打造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双创服务体系,截至2022年底,中关村拥有65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4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6家国家大学科技园、51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加速汇聚高层次创新人才,2022年度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318人次,占全国近三成。

中关村创业活跃,2022年新设科技型企业3.2万家,同比增长14.9%,平均每天新设科技型企业90家。

双创生态指数2023.jpg

中关村双创生态指数

四、国际合作与区域协同持续深化,加快迈向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

中关村示范区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积极探索创新合作新模式新空间,不断提升“引进来”的吸引力、“走出去”的竞争力和区域协同的带动力。

不断加大引资引技引智力度。中关村从业人员中留学归国人员以及港澳台和外籍人员近7万人;拥有91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73家外资研发中心,134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关村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打造丰富多元的国际科技交流活动平台,高水平举办“2023中关村论坛”,促进全球资源互联互通。

中关村以更大力度推进全球布局,不断提升国际拓展水平广度和深度。2022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产品和技术服务出口合计1675.4亿元,近三年翻了一番;上市企业2022年实现海外收入1.7万亿元。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北京行动计划,中关村企业广泛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天网”基建项目。

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截至目前,中关村企业累计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9700余家,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等领域共同培育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成立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揭牌运营。

开放协同指数2023.jpg

中关村开放协同指数

五、宜居宜业环境建设稳步推进,不断增强创新资源吸引力和承载力

中关村持续推动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深化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推动营商环境和园区品质优化提升。

中关村推进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扩围提质,国家和市级部门累计出台配套政策50余项,围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高品质园区建设、企业培育、开放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推出一揽子政策措施。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

现代化新型园区加快建设。中关村不断优化完善国际人才服务体系,“类海外”环境日臻完善。着力打造以智慧园区、生态园区、活力园区为代表的现代化园区。

宜居宜业指数2023.jpg

中关村宜居宜业指数

胡志坚2023.jpg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原院长胡志坚研究员点评

发布会上,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原院长胡志坚研究员认为,中关村经过30多年的发展,多年来稳居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首位,在引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服务国家高水平自立自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在新征程上,中关村要担负起更重要使命,前瞻布局原始创新、基础研究,加强在高端芯片、基础软件、关键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让有能力的、有竞争力的企业愿意到中关村来发展,让高素质人才愿意到中关村来干事创业。

赵老师2023.jpg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弘研究员点评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弘研究员认为,中关村指数系统刻画了中关村近一年的成长和进步,反映出中关村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新领域新赛道布局、集聚全球高端创新人才、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未来中关村,要紧抓中央深改委赋予中关村的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任务,努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布好赛道,瞄准新领域新赛道强化“耐心政府+耐心资本”。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做大做优做强创新企业,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发挥出企业在组织创新、主导创新、推动创新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