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在京发布“中关村指数2023”。
这是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连续12年向社会发布中关村指数报告。中关村指数客观、全面评价中关村示范区的创新发展,被誉为中国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该指数包含创新引领、双创生态、产业发展、开放协同、宜居宜业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采用政府部门统计数据和业务数据以及社会机构专业数据,以2013年为基期,进行测算合成,直观有效刻画中关村创新发展的新动态、新特点、新趋势。

中关村综合指数
指数结果显示,2022年中关村综合指数突破300大关,达309.5,较上年提升21.7。从5个一级指数来看,创新引领指数增长最快,较上年提升58.5;开放协同指数、双创生态指数和宜居宜业指数稳步提升,较上年分别提升35.9、12.8、2.0;产业发展指数与上年基本持平。

5个一级分项指数
2022年以来,中关村坚持创新引领,持续推进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进一步加快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总体呈现创新强、结构优、运行稳、活力足的高质量发展特征,积极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力量。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持续增强,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关村示范区不断夯实科技创新根基,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强化基础研究布局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涌现出一批原创性引领性创新成果,为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中关村力量”。2022年,中关村创新引领指数增长强劲,达405.8,较上年提升58.5。
二是高精尖产业发展能级稳步提升,有力支撑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关村示范区产业发展整体实现稳中有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创新型企业梯队持续扩容,新动能新优势不断积蓄,引领支撑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中关村受多重因素影响,产业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效益持续提升,产业发展指数与上年基本持平,达245.5。
三是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厚植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中关村示范区形成了技术研发、项目孵化、路演对接、融资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双创服务体系,加速汇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全方位助力创新创业。2022年双创生态指数稳步提升,达465.8,较上年提升12.8。
四是国际合作与区域协同持续深化,加快迈向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中关村示范区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积极探索创新合作新模式新空间,不断提升“引进来”的吸引力、“走出去”的竞争力和区域协同的带动力。2022年,开放协同指数增长较快,达306.1,较上年提升35.9。
五是宜居宜业环境建设稳步推进,不断增强创新资源吸引力和承载力。中关村持续推动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深化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推动营商环境和园区品质优化提升。2022年,中关村宜居宜业指数稳中有进,达124.1,较上年提升2.0。
课题组建议,未来中关村从五个方面发力:一是在原始性引领性前沿性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增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原始创新策源能力;二是在面向未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上实现新突破,形成支撑首都经济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三是在世界一流科技企业培育上实现新突破,提升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话语权和竞争力;四是在构筑世界高水平人才高地上实现新突破,强化人才“第一资源”对中关村创新发展的支撑力;五是在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上实现新突破,提高对全球高端创新资源的集聚力和配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