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方迪视角
区域(城市)发展研究与规划
区域(省、市、区)国民经济...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部经济研究与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产业发展研究与规划
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研究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园区(功能区)发展研究与规划
工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商业项目策划
商圈分析与商业项目调查
商业项目选址与可行性评估
商业项目定位研究与策划
科技发展与创新咨询
城市(城区)科技发展规划...
创新型城市(城区)建设研究
科技进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企业战略咨询
企业竞争环境研究
企业发展战略制定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论坛策划
论坛方案策划
论坛承办与组织
各类活动(会议)方案策划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业务咨询:010-58572828
办公室:010-58572826
传真:010-58572827
电子邮箱:zbjjlt@126.com
联系人:王女士
邮编:100120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乙6号京版大厦B座13层

方迪视角

北京中关村加快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

添加时间:2023/12/27作者:焦红霞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北京中关村加快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总体呈现出创新强、结构优、运行稳、活力足的高质量发展特征。

12月26日,被誉为中国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的“中关村指数2023”(以下简称“中关村指数”)在京发布,这是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连续十二年向社会发布中关村指数报告。

综合指数2023.png

图1中关村综合指数

五个一级指数2023.jpg

图2五个一级分项指数

创新引领指数2023.jpg

图3中关村创新引领指数


中关村指数显示,2022年中关村综合指数突破300大关,达309.5,较上年提升21.7。从5个一级指数来看,创新引领指数增长最快,较上年提升58.5;开放协同指数、双创生态指数和宜居宜业指数稳步提升,较上年分别提升35.9、12.8、2.0;产业发展指数与上年基本持平。

在发布会上,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赵清表示,近年来,中关村发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阵地作用,产生了一批具有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有力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也成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重要支撑。

总体呈现高质量发展特征,积极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2022年以来,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中关村坚持创新引领,进一步加快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总体呈现创新强、结构优、运行稳、活力足的高质量发展特征,积极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中关村指数显示,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北京七年蝉联全球“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榜首,拥有92所高校、1000多家科研院所,17所高校与科研机构入选“2023全球自然指数大学和科研机构TOP500”。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全力推动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新型研发机构等高能级科研平台建设。3家国家实验室高质量在轨运行,启元实验室顺利挂牌;国家重点实验室77家,占全国总量28.1%;已建、在建和拟建的大科学装置20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10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8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7家,均位居全国前列。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实力不断发展壮大,在体制机制建设、引才用才、原创成果产出与转化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中关村指数显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中关村企业克服疫情对生产经营的冲击,2022年研究开发费用仍然保持较快增长,达到4952.4亿元,同比增长7.7%;研发投入强度(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总收入比重)5.7%,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近四成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在20%以上。中关村研发人员首次突破百万人,达100.6万人,占从业人员比重36.0%。中关村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量22.0万件,当年获得发明专利授权量43016件,占全市企业的75.5%;PCT国际专利申请9078件,8家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超百件。中关村企业和产业联盟累计主导创制发布国际标准720项,较上年增加115项。领军企业深度参与产学研融合创新,牵头组建3C智能制造创新联合体、全栈国产化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等,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成立创新联合基金,积极参与基础研究和前沿创新。中关村民营企业是创新中坚力量,企业研发投入强度9.0%,贡献了中关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42.9%、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的45.3%,中关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前十强全部来自民营企业。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总监哈妮丽介绍,近年来,中关村重大原创突破性成果持续涌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推出文心一言、悟道、百川大模型等百余个AI大模型,涌现出国际首个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全球首款真空噪声量子随机数芯片、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面向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研发出新一代处理器龙芯3A6000、首台国产12英寸晶边刻蚀机、数字感知结晶器等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的新技术新产品。

持续推动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不断增强创新资源吸引力和承载力

中关村持续推动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深化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推动营商环境和园区品质优化提升。2022年,中关村宜居宜业指数稳中有进,达124.1,较上年提升2.0。

宜居宜业指数2023.jpg

图4中关村宜居宜业指数


中关村指数显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打造。北京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2023年推出营商环境改革6.0版、塑造国际一流“北京服务”品牌,从以优化政务服务为主,向企业服务、公共服务延伸拓展。中关村推进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扩围提质,国家和市级部门累计出台配套政策50余项,以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为战略导向,围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高品质园区建设、开放创新等方面推出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推动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开展科学家创业CEO培养工作;出台“独角兽十条”,探索高成长企业独特的战略级服务模式;发布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发展16条,支持外资研发中心提级扩容;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成为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以“保税研发”为主要功能的综合保税区。

与此同时,现代化新型园区加快建设。北京持续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和综合承载力,位居科尔尼2022年全球城市综合排名第5。“类海外”环境日臻完善,朝阳建成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持续推进“三国际一未来”等重点项目建设;海淀开展外国留学生走进海淀、城事设计节、国际人才集市等系列国际人才活动,正式启用中关村国际人才服务功能区。着力打造以智慧园区、生态园区、活力园区为代表的现代化园区。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壹号、人工智能创新园不断强化数智化运营,布局数字化创新平台,打造出数字孪生、智慧大脑、5G+MEC、智慧交通、云端数字营销等基于真实需求的应用场景;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东升科技园将新国标绿建三星标准导入建筑规划设计,扩大可再生能源利用;中关村软件园“科技向北”、首钢园沉浸式科技体验、金隅制造工厂主题市集和读书会等营造出科技风、时尚感的文化氛围。

未来中关村应从五方面发力,进一步加快推进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

课题组认为,过去的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中关村攻坚克难、奋力前行的一年。未来,中关村要继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关村的重要指示精神,发挥好旗帜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快推进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在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作出更大贡献。建议中关村从以下五个方面发力:一是在原始性引领性前沿性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增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原始创新策源能力;二是在面向未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上实现新突破,形成支撑首都经济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三是在世界一流科技企业培育上实现新突破,提升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话语权和竞争力;四是在构筑世界高水平人才高地上实现新突破,强化人才“第一资源”对中关村创新发展的支撑力;五是在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上实现新突破,提高对全球高端创新资源的集聚力和配置力。

在发布会上,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胡志坚认为,中关村经过30多年的发展,多年来稳居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首位,在引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服务国家高水平自立自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在新征程上,中关村要担负起更重要使命,一是要前瞻布局原始创新、基础研究,下好“先手棋”,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久久为功,在“无人区”有成果、有建树;二是要在突破国家关键核心技术上有新担当、新作为,加强在高端芯片、基础软件、关键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强化有组织科研,实现重大突破;三是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让有能力的、有竞争力的企业愿意到中关村来发展,让高素质人才愿意到中关村来干事创业。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赵弘认为,中关村指数系统刻画了中关村近一年的成长和进步,反映出中关村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新领域新赛道布局、集聚全球高端创新人才、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赵弘认为,北京已进入减量发展的新阶段,越是减量发展,越要依靠高科技,越要依靠创新。未来中关村,要继续高举改革创新的大旗,当好排头兵,紧抓中央深改委赋予中关村的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任务,继续为全国高新区发展探路、创造制度成果。要努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布好赛道,占好位置,走在前列,瞄准新领域新赛道强化“耐心政府+耐心资本”,政府对选准了的赛道技术要有持久的政策支持,社会对新的有潜力的赛道技术要有耐心的资本培育。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做大做优做强创新企业,支持行业领军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发挥出企业在组织创新、主导创新、推动创新中的作用,让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