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媒体报道
区域(城市)发展研究与规划
区域(省、市、区)国民经济...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部经济研究与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产业发展研究与规划
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研究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园区(功能区)发展研究与规划
工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商业项目策划
商圈分析与商业项目调查
商业项目选址与可行性评估
商业项目定位研究与策划
科技发展与创新咨询
城市(城区)科技发展规划...
创新型城市(城区)建设研究
科技进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企业战略咨询
企业竞争环境研究
企业发展战略制定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论坛策划
论坛方案策划
论坛承办与组织
各类活动(会议)方案策划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业务咨询:010-58572828
办公室:010-58572826
传真:010-58572827
电子邮箱:zbjjlt@126.com
联系人:王女士
邮编:100120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乙6号京版大厦B座13层

媒体报道

《创新源海淀园》—赵弘访谈录

添加时间:2008/11/03作者:来源: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编者按:2008年,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成立20周年。9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属的权威刊物《新经济导刊》联合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对海淀园进行了一次深入全面的采访调研,并推出了《创新源海淀园》的封面报道。围绕海淀园的总部经济发展现状,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在专访中做了深入的解读。
 
     赵弘简介:
     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关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总部经济”理论的提出者,曾多次主持中关村、海淀科技园相关研究课题,出版《中关村发展蓝皮书》、《总部经济》、《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等专著 10 余部。
 
      新经济导刊:经过20多年发展,海淀科技园取得了哪些成就,在国家创新战略中处于什么地位?

      赵弘:海淀科技园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的主体和核心部分,在国家创新中处于引领和龙头的位置。总体来看,园区20年发展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园区快速发展,成为北京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之一。2007年底,园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8000多家,总收入达3941亿元,是1988年的231倍,成为全国科技园区发展的龙头和旗帜。

      二是高端产业集群化特征显现,已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目前,园区已形成了创意产业先导基地、环保园、生命园、软件园、永丰新材料基地、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等一批产业集群发展区,成为园区经济的重要组成。

      三是初步探索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2007年,园区完成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420.09亿元,占全市的47.5%,约有50%流向国内其他地区,成为我国创新最活跃的区域和辐射带动全国发展的技术源泉。

       四是知识创新能力强劲,成为体现国家创新能力的标杆。园区涌现了曙光4000A超级计算机、神五、神六、嫦娥一号等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对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五是内生式增长机制逐步形成,园区与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引领我国科技园区发展和探索区域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示范。海淀科技园通过构建特色自主创新体系,探索园区内生式增长机制,在创新园区发展模式的同时,也成为带动区域发展方式转变的先行者。

      六是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不断提升,成为我国参与全球科技与经济竞争的前沿阵地。联想成为内地第一家进入全球500强的民营企业,新浪、搜狐、百度等一大批企业登陆国际资本市场。微软、GOOGLE、AMD等大批跨国公司落户;诺和诺德、索尼、日立等40多家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园区已成为国际研发资源布局的重点地区之一。

      新经济导刊:中关村科技园区已经发展成为“一区十园”的全新格局,海淀科技园基本承袭了传统意义上的狭义的中关村核心区域和大部分企业资源。和其他园区相比,海淀科技园的优势在哪里?

      赵弘:中关村各个专业园区有自身相对清晰的产业、发展定位,总体上是一种差异化、互补的发展格局。但海淀科技园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前身和最大的一个子园区,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创新资源优势明显。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海淀科技园周边聚集,高端科技人才优势明显;园区可利用的银行、风险投资等金融资源高度聚集,能够为园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拥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中关村科技园区五年上台阶行动纲要》将海淀科技园定位于科研开发和人才培养,而将其他园区定位于高技术产业化;《北京市“十一五”规划》中又提出海淀科技园要打造高技术研发、服务中心区,这都与海淀科技园强大的技术创新基础相一致。

      具有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市场环境。海淀科技园形成了多元化、开放性的创新文化氛围;各类主体间形成了很好的协作机制;行业协会、孵化、担保、技术转移等各类服务主体、服务网络、市场环境也相对健全,这些软环境和机制、模式是海淀科技园最大的竞争优势。
与其他园区相比,海淀科技园是一个相对综合性的园区,下面还有软件园、永丰基地、环保园等众多专业园区,加强各园区间的协调管理,促进各专业园区、基地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是海淀科技园面临的重大课题。同时,海淀科技园核心区交通、地价、商务环境也使众多企业面临较大压力,在与其他园区竞争中相对不利。

       新经济导刊:从某种程度上说,海淀科技园的“二次创业”依然离不开中关村的品牌影响力,您认为今后“海淀科技园”和“中关村”这两个品牌,应该如何依存?

       赵弘:海淀科技园与中关村关系比较特殊。中关村是历经三十年发展逐步形成的品牌,而海淀科技园则是历史沿革和管理体制变动的产物,是中关村的核心和主体。说到底,海淀科技园和中关村应该是一个品牌,那就是——“中国创新”。海淀科技园要实现创新发展和品牌打造,必然不能脱离中关村这一大品牌,而是要在继承和强化中关村品牌的基础上,力争突出海淀科技园的特色,形成基于中关村大品牌下的特色品牌。事实上,海淀科技园对这一问题也有深刻的认识,在很多的大型活动上与中关村大管委会保持了高度的一致,确保了对中关村品牌的传承和强化。

     比如,每年的中关村电脑节(中关村发展论坛)都由海淀区、海淀科技园为主承办,围绕中关村整体的创新、发展进行策划和宣传,同时就海淀科技园的亮点、特色进行重点推介;在积极参加中关村科技园区季度形势分析会的同时,海淀科技园还结合园区内企业、产业实际需求,围绕特定主题举办海淀科技园季度性论坛,逐步形成海淀科技园的品牌性活动,等等。
     事实上,丰台、电子城等园区也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只不过他们的产业领域相对较窄,更容易凸显特色化。比如丰台园在中关村大品牌下形成的总部基地品牌。海淀科技园拥有众多专业园区和基地,相对综合,也形成了诸如中关村软件园、永丰新材料“科技企业加速器”等品牌,进一步实现各专业园区对中关村品牌的放大、延伸和整合是关键。要理顺与中关村科技园区在工作机制、服务项目等方面的对接,加强在国际国内宣传、招商引资等重大活动方面的协调,同时发挥园区贴近企业实际、掌握资源的优势,强化自身特色。

      新经济导刊:您是“总部经济”理论的提出者,据您研究,海淀科技园的总部经济呈现出了怎样的特点?
赵弘:总部经济得益于二三十年以来信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很多企业借助于信息通信手段实现将总部和生产制造基地在空间上分离,这种经济形态实际上就是一种资源配置。总部经济就是以市场机制为纽带,以企业为载体,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

     中关村作为我国科技、智力资源密集的区域,具备发展总部经济的良好条件。一是高校和科研机构云集,科技、人才资源高度密集能为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中关村的政策优势以及多年来在规范化、开放化、市场化运作机制方面的探索也有助于总部经济的发展。三是中关村作为我国IT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摇篮的品牌价值,对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有很强的吸引力。
 
      近年来,在企业自发探索和政府引导双重作用下,海淀科技园的总部经济展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园区内的企业快速成长,形成一大批全球性的集团总部,联想、方正、爱国者、用友等是典型的代表。二是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云集,提升了园区总部经济对全球经济的控制力。目前,中关村聚集了包括摩托罗拉、ABB、爱立信、索尼爱立信、Google、微软等在内的近百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地区性总部;有包括诺维信、微软、甲骨文、宝洁等在内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70余家。三是从产业角度看,海淀科技园IT产业总部效应显著,对提升中关村IT产业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新经济导刊:除了信息产业,海淀科技园在生物医药、清洁技术两大领域也开足马力。据您研究,海淀科技园应该怎样做好自身的定位? 

      赵弘:根据《“做优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研究报告》,海淀科技园已经明确了以创新为导向,以高端化、集群化为目标的产业发展方向,确立了“凝聚创新资源、完善创新体系、强化自主创新、引领高端发展”的战略方针,在产业选择与发展方面提出了三方面的构想:

     首先是要在确立和保持园区IT产业主体地位的同时,推进IT技术研发创新及向更多新兴交叉领域的渗透,延伸IT产业的深度和广度。

      其次是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向高端、高效、高附加值环节迈进,提升优势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全球节能环保(EET)、互联网等前沿技术动态,积极培育节能环保、第三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打造园区经济新的增长点,把握未来竞争的前沿领域。

      我认为,这种以创新为导向,关注高端、关注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与海淀科技园的资源特点、产业基础相适应,是海淀科技园应对未来创新竞争、实现园区新发展的有效选择。

      新经济导刊:与全国各地区形形色色的科技园区和产业集群相比,海淀科技园有什么不同?有人认为,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关村已渐渐丧失创新的引领地位,您是如何看待这个观点的?

      赵弘:一个开发区由启动硬件设施建设,到完善软环境服务,再到企业集聚、资源集聚、品牌确立,没有20-30年的积累是无法想象的。中国目前尽管有很多“开发区”、“产业集群”,但大多是“集中而不是集群”,在开发区的软环境服务、产业集群的内在机理和网络等方面仍有不小差距。海淀科技园过去二十多年在园区建设、产业集群引导、企业服务等方面的探索和积累,是其与国内其他开发区、产业集群的最大不同。

     一个园区、区域在创新方面的引领性,我认为关键要看三个方面的事实。一是创新资源的聚集和创新产出,二是创新的辐射效应,三是在创新理论和创新实践方面的先行性。而海淀科技园在这三个方面均占有绝对的优势,在全国的科技园区中处于领先地位。
 
     详情请参阅:《新经济导刊》2008年9月号,作者杨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