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方迪视角
区域(城市)发展研究与规划
区域(省、市、区)国民经济...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部经济研究与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产业发展研究与规划
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研究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园区(功能区)发展研究与规划
工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商业项目策划
商圈分析与商业项目调查
商业项目选址与可行性评估
商业项目定位研究与策划
科技发展与创新咨询
城市(城区)科技发展规划...
创新型城市(城区)建设研究
科技进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企业战略咨询
企业竞争环境研究
企业发展战略制定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论坛策划
论坛方案策划
论坛承办与组织
各类活动(会议)方案策划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业务咨询:010-58572828
办公室:010-58572826
传真:010-58572827
电子邮箱:zbjjlt@126.com
联系人:王女士
邮编:100120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乙6号京版大厦B座13层

方迪视角

梁伯韬:互联网金融是下个造富机器 PE未来机会在并购

添加时间:2014/12/25作者:吕雯瑾来源:腾讯财经

  老梁说:

  1,看好互联网金融,未来会有很大发展空间。互联网金融领域,P2P是一大方向。

  2,期待监管清晰化。游戏规则清晰化能为行业指明方向,也利于良币驱逐劣币。

  3,对PE基金而言,兼并收购,可能是下一个中国机会。

  CVC大中华区主席、天使投资人梁伯韬

  梁伯韬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在公众视野,自从2006年他转身加入PE(Private Equity,私募股权)投资基金CVC Capital Partners(以下简称“CVC”)。

  这次他主动走到聚光灯下,却是因为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11月中旬,P2P(Peer to Peer,点对点)借贷平台点融网宣布:梁伯韬正式加入该公司董事会。梁个人投资了点融网,但具体细节并未公开。

  “过去十几个月,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得很快,现在已经有超过1000家的创业公司。但我认为它在中国才刚刚起步,未来还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在接受腾讯财经采访时,梁伯韬解释说:因为中国金融行业发展慢、效率低,是需要改革的,而互联网的介入则有可能颠覆这种状况。

  据研究机构零壹财经统计,2014年来已经有26家互联网金融公司陆续获得了各类投资人和投资机构的垂青。美国公司Lending Club是P2P模式的创造者,本月Lending Club成功登陆纽交所,上市首日市值冲高到85亿美元。

  虽然在加盟CVC之后不再像以前那般频频受到关注,但梁伯韬始终还是个活跃的天使投资人。一个案例就是今年在美国上市的京东商城(纳斯达克股票代码:JD),2008年底梁伯韬投资京东时,“当时公司估值还只有几千万美金”,而截至今年6月,京东的市值已经接近400亿美金。

  这只是他精彩经历中,最接近现在的一部分。熟悉中国资本市场历史的人,都无法回避梁伯韬这个名字。他创办的百富勤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富勤”)一度是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最大的投行,控制超过200亿元的上市公司资产。他有“红筹之父”的美称,从1992以降的四年中,梁伯韬创办的百富勤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富勤”),率先安排三家中资公司在香港上市,开创了“红筹”模式。他曾经服务过的客户名单里,包括上海石化(港交所股票代码:00338)、上海实业(港交所股票代码:00363)等大批中资公司。

  梁为人津津乐道的另一面,则是他与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关系,直到现在还有媒体称他为“李嘉诚的御用银行家”。李嘉诚一句“我都支持他”,是对梁伯韬最好的肯定。

  1987年,李嘉诚旗下长和系四家公司合计集资103亿港元,这次行动的幕后安排人就是梁伯韬。而最近与两人都有关的一个公共事件,则是2006年梁伯韬私人投资公司收购电讯盈科23%的股权,后者的掌门人就是李嘉诚的次子、被称为“小超人”的李泽钜。

  “过去我跟很多香港企业家,包括李嘉诚先生有很多合作关系。”梁伯韬说,即使已经离开投行,他和很多客户依然保持着密切联络。“李嘉诚是我的老师,我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要讲诚信,这其实是金融行业的基石”。

  多年的职业素养,使得梁伯韬至今仍保留着严谨、谦逊的品质。比如即使粤语和英语更为流利,但他在腾讯财经《资本论》记者面前时,依然努力说着普通话。

  互联网金融:前景看好

  梁伯韬作为天使投资人,投资了P2P平台点融网

  腾讯财经《资本论》:你为何看好互联网金融?

  梁伯韬:中国的金融改革肯定是要往前走的,而且步伐会越来越快。中国金融行业发展比较慢、效率比较低,是必然需要改革的。

  我个人对互联网金融有很大兴趣,这与我过往的经历有关,毕竟从事金融业有30多年的时间了。过去参与金融业比较难,因为受到各种监管,比如银行牌照是诸多金融牌照中最难拿的。我觉得,互联网对改变这个状况能起很大作用。

  作为个人投资,我过去几年投的几个互联网或新兴行业的案例,基本原则首先都是选行业方向,一定要有好的发展前景,我个人不会投产能过剩或处于困境中的行业。我也不会投那些需要做业务重整的企业,因为这不仅需要熟悉行业,还要有经营经验。而我本人除了金融行业之外,老实说没有任何其他行业的管理经验。

  2008年投京东时,电子商务刚刚在中国刚刚兴起,京东、当当、亚马逊中国几家规模都差不多,市场格局并不清晰。我当时的想法就是电子商务在中国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京东的业务模型、战略我是认同的,另外我觉得刘强东(微博) 很有理想、执行能力非常强。所以尽管当时市场非常动荡,我还是决定投进去。

  腾讯财经《资本论》:互联网金融这两年很热闹。其中你更看好哪些细分领域?

  梁伯韬:互联网金融,在很多环节都可以有创新。比如传统银行的电子化。传统的银行可以用互联网提供更好的服务,不过这不是我现在的投资方向。我希望能投资更有创新思维的项目,传统银行包袱比较大,而且DNA也与互联网精神不符。

  网上支付也是很大的一个市场,不过现在上已经给几家大的瓜分了,现在再切进去恐怕已经太晚了。相比之下,我个人感觉P2P的机会更大一些。虽然市面上已经有1000多家P2P机构,不过随着市场更加成熟、更加规范,市场格局会有所变化。

  腾讯财经《资本论》:在P2P这个细分领域,你有怎样的投资策略?

  梁伯韬:我可能会投一到两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其中,每个细分领域,比如P2P,我投一家公司。投太多了,自己跟自己竞争没有意义。但也不会只投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因为这个市场很大,不同的细分市场都会有需求。这就像传统银行不可能一家独大一样,这个领域也无法拷贝电子商务的规模经济原则。

  我认为差异化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特点,因为这个市场有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有不同的需求。这就意味着对一家特定企业而言,差异化战略是生存的基础。

  腾讯财经《资本论》:政策层面,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策一直未能出台。对互联网金融而言,政策监管有必要么?

  梁伯韬:金融是什么呢?其本质是一个管理风险的行业。如果风险管理的不好,就很容易失败。我们看到2008年金融风暴来的时候,很多大型金融机构,包括历史很长的欧美金融机构都倒闭了,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监管的本意也是要让市场能更加健康、规范地发展。

  我希望监管能清晰化。仅就P2P而言,可以说现在处于战国时代、很乱。监管政策的出台,可能能给从业者指明一个方向,而且也可以加速那些做得不规范的退出市场。现在监管条例、架构还不清晰,是因为这是一个新的领域,还有有很多不明朗的因素在影响行业进程。

  兼并收购:中国新机会

  腾讯财经《资本论》:互联网金融,也是你所在的CVC的一个关注方向么?

  梁伯韬:CVC创建于1981年,迄今募集管理超过710亿美元的投资基金,CVC投的一般是比较成熟一点的行业,大娘水饺、新鸿基这样类型、规模的公司可能看得更多。CVC不太会直接接触到这个行业,特别是P2P,更可能通过被投项目间接参与互联网金融。

  但CVC对金融行业是有兴趣的。CVC所投的公司,我们是积极鼓励它介入互联网金融的。比如新鸿基集团,这家公司有两块主要业务,一个是传统的证券业务,另一块就是做小额信贷的亚洲联合财务。老实说我们比较看重的,是后者,尤其看好它在中国的发展,借由亚洲联合财务,我们可以切入中国金融行业。

  我们也支持亚洲联合财务在互联网方面的投资。所以新鸿基这次也投资了点融网;亚洲联合财务和另一家互联网公司58同城也签订了合作协议,同时和搜易贷也有合作。

  腾讯财经《资本论》:这是否也和CVC的中国战略有关系?

  梁伯韬:CVC相对来说比较保守、比较稳重,因为我们背后的LP(Limited Partners,一般合伙人,一般为出资人)都是比较稳重的投资者,比如养老基金、保险基金、退休基金、教育基金,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承担风险的能力比较低。所以CVC主要找一些比较成熟,盈利和现金流都比较稳定的企业做投资。

  不过未来,我觉得在中国收购兼并的机会会越来越多。首先中国的第一代创业者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他们的子女不见得会愿意参与到家族生意中来,我们也看到一些创业家在考虑是否要把公司卖掉、或者加快上市,也有很多开明的创业者在考虑引进战略投资人。

  另一方面,一些遭遇到竞争加剧、产能过剩的企业,则不得不考虑引进投资人。在中国,尤其是传统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厉害、经营越来越困难;同时产能过剩的问题特别突出,欧美等外需市场的需求减缓,产业升级又没能完成,比如钢铁、零售行业都存在这个问题。这都会导致兼并收购的窗口期到来。

  市场好的时候,企业有些小毛病也会被高增长掩盖;但当市场不好时,管理的专业化诉求就出来了,要去提高效率、管控风险、降低成本等等,这时候企业就需要引进一些外部投资人、战略投资人去加快企业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