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方迪视角
区域(城市)发展研究与规划
区域(省、市、区)国民经济...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部经济研究与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产业发展研究与规划
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研究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园区(功能区)发展研究与规划
工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商业项目策划
商圈分析与商业项目调查
商业项目选址与可行性评估
商业项目定位研究与策划
科技发展与创新咨询
城市(城区)科技发展规划...
创新型城市(城区)建设研究
科技进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企业战略咨询
企业竞争环境研究
企业发展战略制定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论坛策划
论坛方案策划
论坛承办与组织
各类活动(会议)方案策划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业务咨询:010-58572828
办公室:010-58572826
传真:010-58572827
电子邮箱:zbjjlt@126.com
联系人:王女士
邮编:100120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乙6号京版大厦B座13层

方迪视角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机遇与挑战并存

添加时间:2014/12/25作者: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中国经济时报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石耀东

  本报记者

  吕红星

  2014年8月19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要求抓紧实施一批重大政策举措,巩固扩大东北地区振兴发展成果、努力破解发展难题、依靠内生发展推动东北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石耀东认为,国家已多次出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文件,可见重视程度非同一般。他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既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成绩显著

  挑战犹存

  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实施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方针任务和政策措施。随着振兴战略实施,东北地区加快了发展步伐。《意见》出台已经11年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发展当前是怎样的状况?

  石耀东:综观东北振兴战略实施第一个十年的发展态势,我个人认为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成绩显著,挑战犹存”。具体地讲有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规模迅速做大,如2010-2013年这四年当中东三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始终高于同期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也快于一些沿海省份,最高年份曾高出4.2个百分点,最低年份也高出近1个百分点。辽宁和黑龙江两省的全国经济总量排名保持在第7位和第16位,吉林由第22位上升到第20位。

  二是结构调整收到成效,借助于传统工业技术改造政策(如国家提高了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的中央财政预算比例)、兼并重组、产业投资基金(如设立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基金)、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开始走向高端化、精细化、信息化和服务化。

  三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在国家支持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下,东北三省将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升级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推进,取得了明显进展。如2013年,吉林省7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0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辽源市实施经济转型后,接续替代产业占工业比重已达78%。

  四是企业活力和实力明显提高。从这三轮振兴战略和扶持政策的重点领域来看,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可谓位置高,笔墨多,措施实,效果初步显现。随着大连石油化工、沈阳数控机床、哈电燃气轮机、长春轨道交通装备等一大批国家重点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东北地区已经集聚形成了石油石化、轨道交通、电力装备、数控机床、新能源等一批实力强水平高的企业集团,有力地拉动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辽宁省自今年1月1日起推行工商登记制度六项改革,实行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取消了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仅一个季度就日均新增企业超过300户,私营企业同比增幅达51%,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五是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在过去的11年当中,东北三省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前所未有,基本保持了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格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成为区域消费需求增加的重要原因。

  总的来看,这些老百姓看得见也体会得到的成绩,证明了中央推进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及时的和卓有成效的。

  四大因素严重制约全面振兴和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时报: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实现全面振兴和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你认为困难与挑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石耀东:一是增长后劲乏力。2014年前三个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下滑到7.4%,而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领跌地区,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均低于全国GDP增速,其中,吉林省更是低于全国2.2个百分点。导致经济增长大幅度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业增速大幅度放缓。辽宁省9月和10月工业经济呈现出负增长态势,分别下跌为-1.6%和-2%。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中高速增长阶段的“新常态”到来,东北地区能否再次跻身领先增长集团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

  二是结构优化依然任重道远。在2013年全国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的背景下,东北地区除了黑龙江省三产比重略高于二产外,吉林和辽宁两省二产比重依然远远高于三产(吉林省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1.6∶52.8∶35.6,辽宁省为8.6∶52.7∶38.7);2012年黑龙江省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4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一倍,辽宁和吉林同期的工业投资增速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发电装备、能源、原材料、汽车等支柱型产业中,国有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国有、民营和外资协调与均衡发展的局面尚未形成。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依然薄弱。虽然东北地区在军事科技、新材料技术、软件技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力,也涌现出沈阳机床(000410,股吧)、哈尔滨电力等具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但是总体上看,创新源点少且面窄,尚未形成像北京中关村(000931,股吧)那样的创新集群或创新活动集聚地。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10月发布的《2013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公报》,2013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首次突破2%,达到2.08%,而同期辽宁、黑龙江和吉林三省研发强度分别为1.65%、1.15%和0.92%,这与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的6.08%、3.6%、2.51%和2.32%相比存在着明显差距。如果再考虑到研发费用中80%以上是实验和发展费用,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投入更是捉襟见肘。

  四是人口老龄化与人力资本流失。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尽管辽宁省每年有近20万人流入,但是就整个东北地区来看,多年来总体上处于持续的人口净流出状态,每年净流出的人口约200万人。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辽宁省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451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3%,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43个百分点。对于这种适龄劳动人口绝对量减少的长期性趋势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要分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与人口老龄化相伴的另一个隐忧是人力资本的流失。人力资本不同于人口数量,更多地体现为劳动者的质量,体现为劳动者的经验、知识、技能、效率、社会关系和创造性等人的“软实力”。能否提供给劳动者一个长期稳定、报酬递增、舒适体面、职业培训多和个人职业发展好的就业机会,始终是决定人力资本流动的关键因素。对于东北地区而言,受教育程度较高、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将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隐患,人力资本的流失将不仅会直接削弱劳动力投入能力的持续性,而且还会影响到依托于人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持续性。

  东北不差硬件

  差的是软件

  中国经济时报:虽然《意见》实施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也取得了一些发展,但相比经济发展更快的地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还是慢了些。你认为要想加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石耀东: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的产业发展落差更多地体现在当宏观经济基本面、原有比较优势和外部市场需求发生长期的、不可逆转的不利变化时,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存在着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仅体现在企业家对市场走向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敏感嗅觉以及先行上步的商机把握和风险承担上,更多地体现在体制机制的灵活性、创新要素的集聚效率和管理创新的不拘一格上。借用股神巴菲特的一句名言:“只有在突然退潮的时候,你才知道谁在裸泳”。当中国经济增速下台阶、外部需求不振、比较优势削弱和产能严重过剩时,地区之间的内功差距就体现出来了。

  东北不差硬件,差的是软件。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如基础设施、现代化厂房、开发区、商贸流通市场和公共实验室等)都不难在短时间内建设起来,但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软环境却无法一蹴而就。在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变得日益频繁和便捷的今天,资本和人才都可能因对未来失去信心而拂袖而去。

  长春应大力发展服务业

  中国经济时报:据数据统计,长春市44%的GDP、45%的财政收入来自工业,工业是长春经济的基础,是城市发展的支撑,工业在带给长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依赖工业生产的问题。你认为长春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石耀东:长春市是整个东北地区的缩影。关于长春市的问题,当前存在着过分依赖工业,过分依赖一汽的问题。这会导致本地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不发达,这与国外的汽车城(如大众所在地沃尔夫斯堡)有些类似。长春应在工业发展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本地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尤其是大力发展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