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方迪视角
区域(城市)发展研究与规划
区域(省、市、区)国民经济...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部经济研究与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产业发展研究与规划
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研究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园区(功能区)发展研究与规划
工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商业项目策划
商圈分析与商业项目调查
商业项目选址与可行性评估
商业项目定位研究与策划
科技发展与创新咨询
城市(城区)科技发展规划...
创新型城市(城区)建设研究
科技进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企业战略咨询
企业竞争环境研究
企业发展战略制定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论坛策划
论坛方案策划
论坛承办与组织
各类活动(会议)方案策划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业务咨询:010-58572828
办公室:010-58572826
传真:010-58572827
电子邮箱:zbjjlt@126.com
联系人:王女士
邮编:100120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乙6号京版大厦B座13层

方迪视角

创业公司最好的传播方法是生活化和社交化

添加时间:2019/09/28作者:来源:中国商人

  如果特别相信既定规则

  很难开创新品类

  一个适合创业的人,他的特质是什么?不相信所在行业公认的经验与规则。

  一个行业开创者最大的特点是,他不仅有对这个行业和目标消费者细节的洞察,更有颠覆行业主流观点、改变行业思考路径的风格。你如果特别相信一个行业的既定规则,你不可能开创一个新的品类。

  我创立分众传媒时,传媒业所有的媒体都叫大众媒体。大众媒体以CCTV为代表,它是对所有人传播的,覆盖了中国大量的消费者。那个时候做分众,如果企图做个大众媒体跟CCTV竞争是不会成功的,必须要在这个市场上找到自己的特性。那时我就开始意识到,所有的媒体都有可能从大众到分众,再到一对一。

  为什么?因为我们看到所有的产品都在细分化。比如最初只有蜂花、飘柔这些大众化的洗发水,后来出现了海飞丝、沙宣、潘婷、欧莱雅、水之密语等品牌。你就会发现,一瓶洗发水有不同的个性需求。

  从这个角度来说,所有的产品针对的用户都越来越细分化。但无论你的产品如何细分,大量钱花在大众媒体上,却是浪费在错误的人群中,无法打中你的目标消费者。所以我当时提出,未来的媒体一定会从大众到分众,再到一对一。十几年前我说分众这个词的时候,大家还不太理解,而今天大家都在讲分众和一对一了。我认为,这其中的一个关键点是,如果我们当时相信媒体就是大众化的,不可能走向分众化和一对一,不想着把这个行业惯例打破,我们就没有出生的机会。当时已经有70个电视频道,即使国家给我一个机会去做第71个、第72个频道,实际上也不会成功。

  所以我认为,创业时如果你进入的是客观存在很多年,并且有很多领导品牌的行业时,一定要找到你独特的特性。而这个特性,往往是跟市场主流规则相反的方向。我一直提出的一个观点是:如果你的创业跟行业的主流规则走相反的路,你的机会最大。

  很多创业者面临的情形是相似的,当你要去创业的时候,你会发觉竞争对手早就把这些位置占领了。为什么你会觉得没有出路?因为你跟他们的想法和思路是一样的。如果创业者觉得你的行业就应该这么做,你很难创业成功。

  一个最适合创业的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对行业有深刻的洞察,尤其是对细节要有非常深刻的洞察。能在一个行业浸润下去,能够不断思考和看到更多细节的人是极少数,所以创业成功的人也是极少数。

  2、怀疑主义精神。怀疑主义和挑战一切规则的精神,我认为是一个创业者必备的。当他产生了怀疑时,接下来就具有重构的可能。

  3、颠覆性的思考模式。这是一种多维度、逆向或者降维的思考方式,往往从消费者完全没有想到,或者行业人群没有想到的另外一个角度切入,从而重构了行业,在行业里又重构了自己的位置。这是一个好的创业者非常重要的特点。

  沿着“不变”

  制定商业战略更容易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很多传统公司与互联网公司面临转型困局,因为移动互联网重构了很多规则。在新规则之下,到底怎么转型?

  我的经验是,要分析三件事:第一,你本来的存量资产是什么?你在这个行业当中的存量资产有没有受到冲击?第二,移动互联网对你原来的商业构架和商业模式是否形成变量?第三,移动互联网可能给你这个行业带来的增量是什么?

  只有分析清楚自己的存量,看清楚自己的变量,找到自己的增量,才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做好转型。

  几年前,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我们是怎么思考的?

  首先,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什么,它会不会对我们的存量市场有影响?互联网加速了资讯模式的变革,比如电视变成了视频、报纸变成了新闻客户端,我认为这确实会对媒体产业造成剧变,但是它对分众的存量影响很小。

  对消费者来说,接收信息的方法只有两种:主动寻找信息和被信息触达。所以,我把媒体分成主动性媒体和被动性媒体。

  什么是主动性媒介?比如你的目标受众是大学生,他以前的资讯模式是QQ、人人网、网络视频、网络游戏,他的生活空间是寝室、食堂、操场。而20 -45岁的人,资讯模式变成了微博、微信、百度,生活空间变成了公寓楼、写字楼、电影院。

  围捕一个消费者,不就是左手抓住他最主要的资讯模式,右手抓住他最主要的生活空间吗?这时你会发现,大家的资讯模式发生非常大的改变。比如,移动互联网使得大家的注意力往移动端转移成为了不可避免的事实,但主动的资讯模式有没有改变被动的生活空间呢?从生活空间上来看,一个人还是要回家、上班、看电影,这些消费者赖以存在的生活空间并没有改变。

  移动互联网改变的是人的思维方式,但是从人的物理空间来看,消费者还是要必经这些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流并没有发生改变,主动的资讯模式有变化,但被动的生活空间很难变化。我从主动和被动角度切开来看,发现分众在被动的生活空间中占有的优势,即存量并没有受到影响。

  其次,移动互联网会不会影响变量?分众传媒最大的变量来自于无聊的时间会不会被解构。经过调研发现,大部分电梯里没有手机信号,此时消费者无法关注手机,在那个封闭空间中,我们的广告依然形成了强制性收视;在超市卖场,大家都推着车走,并没有出现一边推车一边看手机的情况;在电影院,灯亮着的时候还有人看手机,当灯一暗,开始播广告和节目的时候,大家就把手机全部收起来。所以,移动互联网对我们这三个媒体没有太大影响。

  但移动互联网对楼宇电视有一点影响。原来在电梯口,看手机的人大概只有5%,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崛起,看手机的人一度到了15%-20%,这对我们产生了一定影响。

  研究之后我们发现,移动互联网对我们四个产品线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并不是太大,这是我们看到变量市场的现象。

  最后,移动互联网是否带来了增量,以及如何利用增量?我们以前用的一种方法叫“垃圾分析法”,就是请一些阿姨在小区里通过扫描枪扫描垃圾,就可以得知这个小区喝的水是依云、农夫山泉还是康师傅矿物质水。我们用这种方法,去搜索一个小区的品牌偏好,但这种品牌偏好的搜索非常浪费精力和金钱。

  现在,我们想研究大家买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品牌,可以和电商公司合作,研究电商云,就可以知道每一个楼盘的人用的都是哪些品牌,这对快餐消费品的分析是非常有效的。这些数据的累积,帮助我们对不同小区形成有效的精准化投放,这就是移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增量价值。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的存量、变量和增量如何?需要评估之后才能决定是否转型。当你的存量不复存在,你需要大胆颠覆自己的做法;如果你的存量没有被动摇,而你的变量开始有一些全新的解决方案,可以在变量过程中做优化,创造更多的增量资产。

  我特别喜欢贝索斯的一句话:我虽然不知道未来5-10年的变化是什么,但我知道10年之后什么是不变的。我可以针对10年之后什么是不变的,建立我今天的商业战略。

  分众也是这么看的。在今天的市场中,由于我知道5-10年之后什么是不变的,所以我们沿着“不变”去制定商业战略更加容易。我们的战略不是去做APP,而是把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运用到已经占据的生活空间媒体上,使得我们今天拥有的生活空间媒体的价值被进一步提升。

  初创品牌如何做传播

  大家经常碰到一个问题:初创品牌怎么传播,什么样的传播方式更有效?

  这几年,我看到神州租车、滴滴、饿了么、瓜子二手车等公司,在分众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些公司之所以成功,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1、 他们开创了一个新的品类,或者开创了一个新的特性。

  2、 他们抓住了时间窗口,在开创这个品类的时候,没有太多竞争对手,或者竞争对手还没有发出声音,在消费者心中没有形成所谓的领导品牌。

  3、 他们在六个月或者最多一年的时间窗口里,都采用了“饱和攻击”,几乎倾尽全力。“饱和攻击”最后会产生什么结果?它等于某种品类。比如滴滴等于专车、神州等于租车、饿了么等于外卖,它们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了一个独特的心智优势,消费者已经把对这个行业的认知和这个品牌划上了等号。

  消费者心智实际上是非常懒的心智,经常先入为主。比如神州第一个做租车的广告,“饱和攻击”之后,在消费者心中一旦形成神州等于租车的印象,神州的销量就会上升。

  2010年,分众帮神州做广告时,神州只有600辆车,一嗨租车有1200辆车,至尊租车有1000辆车,神州排老三。到2014年神州上市时,在中国租车市场,神州的车辆数等于第2-15名的总和。上市那年,神州赚了好几亿,其他竞争对手都是略略有盈余。

  这时你发现,第一名是竞争对手三五倍以上的获利能力。所以,在一个时间窗口当中,“饱和攻击”之后就会带领一个品类。因此,每个公司都要思考:

  第一,你是不是创建了一个品类,或者创建了一个品类当中的特性?如果这个品类中已经有领导品牌,你是不是跟它有不同的特性?

  比如神州从租车开创另外一个品牌“神州专车”的时候,滴滴已经先行一步带领了这个品类,滴滴已经等于专车,所以神州就做了一个特性——更安全的专车。

  再比如十几年前,康师傅、娃哈哈、农夫山泉都已经崛起的时候,再做一个饮料品牌该怎么做?你只能做一种特性,比如我是预防上火的饮料——“怕上火喝王老吉”。中国市场足够大,虽然你不代表一个整体品类,但只要能抓住一个特性,也可以成为一个巨大的品牌。

  第二,你如何用一句说出你的品牌差异性?

  比如,“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特卖”原来叫“闪购”,但消费者不懂,用“特卖”消费者就懂了。为什么是“专门”做特卖呢?因为有聚划算,聚划算是天猫的一个品牌,而“一个专门做特卖的网站”,就形成了差异化的特点。在词语中创造差异,就能找到一个独特的位置。

  再比如51进口车是做平行进口车的,平行进口车这个词大家听不懂,不就是原创进口车吗?所以,当你开创了这个类型时,就说“买原创进口车就找51进口车。”当一个新兴品类崛起的时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这样简单、粗暴的句子来把这个行业锁定住,代言这个品类。

  你还要找到消费者心中的开关,把这个开关打开之后,你的产品就会瞬间爆发。“怕上火喝王老吉”就启动了消费者心中的开关,在此之前,它4年时间销售额1亿元人民币,这个消费者开关打开之后,第二年就变成12亿元人民币。

  我认为所有的新创品牌,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一句话,使你在消费者心中开创一个新的品类或新的特性。开创之后,你所有的词语一定要定位足够尖锐,就像一根钉子,找到消费者头脑中的空隙,抢占时间窗口,用榔头最快速地把它打进去。

  第三,时间窗口非常重要,一旦错过时间窗口,传播效率会非常低下。

  比如今日头条创造了“你关注的才是头条”,它的个性化关注是它区分其他新闻客户端的一个特点,一旦说了这句话就形成了这种特性,而一旦开创了这种特性,并把这种特性植入到消费者心智当中,它就代表了这个特性。可能未来也有人能够做个性化推荐,但它进入消费者心智的难度就比今日头条复杂很多,因为消费者往往只会记住第一个。

  没有什么是绝对领先的,也没有什么模式是别人不可以学习的。所有技术的领先和商业模式的开创,实际上都只给你留下了一个时间窗口,可能三到六个月,最多可能一年。在这段时间里,如果你不能采用“饱和攻击”,迅速在消费者心智中形成“你等于某个品类”的认知,等到竞争对手发力的时候,你再发力就晚了。

  神州租车并不是第一个做租车的,但它是第一个在消费者心智中植入租车概念的品牌;瓜子二手车不是第一个做C2C二手车的,但它是第一个在消费者心智中植入的C2C买车、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二手车公司。

  消费者不会研究谁抄袭了谁,谁跟进了谁。消费者一旦认定你等于一个品类,他对整个市场的认知就被你占据了,其他品牌想颠覆这种认知非常困难,要花好多倍的代价。

  技术和商业模式都不是壁垒,真正的壁垒是你在技术和商业模式创造的时间窗口里,采取“饱和攻击”,令你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绝对优势,创建这个品牌的护城河,这是你抵御未来陷入价格战的利器。

  为什么这么多品牌都会陷入价格战?因为同质化。一旦同质化就会陷入价格战和补贴战,而同质化又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技术和商业模式都会被别人模仿。在同质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你率先进入消费者心智。

  第四,流量重要还是品牌重要?

  作为创业公司,同样一笔预算,应该先烧流量还是先做品牌?有人认为应该先烧流量,因为品牌比较慢热,而流量比较直接,花多少钱就可以从百度带多少流量,这样可以把数据拉上去。

  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流量红利时代已结束。5年前通过流量做起来是可行的,但今天流量成本已经很高,如果还烧钱做流量,虽然数据会很好看,但会造成剧烈亏损。同时,流量很难催生品牌,做再多流量性广告,它会给你带来用户、注册以及尝试,但很难创建品牌。很多创业公司在大众心智当中是不存在的。

  从传播角度来讲,在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碎片化时代,我们可以从三个方向把品牌做起来:

  1、能够融入到移动互联网的热门内容当中,能创造可以被传播的内容。

  比如小米、褚橙就做得非常好,它们创造了能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传播的内容。但这些方法可遇不可求,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用这种方法,一年当中只有两三个品牌可以靠这个方法做起来。大家在微博、微信上记住的都是重大娱乐事件,单个商业品牌形成刷屏的能力很弱,往往坏事传播得快,好事很难被消费者知道。

  2、能够融入社会重大舆论中。

  比如加多宝冠名《中国好声音》、立白冠名《我是歌手》、伊利冠名《爸爸去哪儿》,只要你能付得起人民币,去做一个最火节目的冠名赞助商,你就能被记住。但是你冠名的必须是几千个栏目中的前五名,排在后面的栏目形不成引爆点,消费者也不会知道你。

  3、能够融入消费者生活的核心轨迹中。

  公寓楼、写字楼、电影院……这些都是消费者最核心的生活轨迹。有很多中小创业公司,经常拿一部分预算去投分众,我认为这是不明智的做法。分众作为第二大媒体公司,确实量大、效率高,但如果不打透,不仅不会成功还会造成浪费。

  中小公司的做法有两种:1、B轮融资之后再去分众;2、把预算聚焦在一个城市,比如做透本地城市,做出一个商业模型,必须在单点能够形成“饱和攻击”。如果不能“饱和攻击”,拿几百万元做“北上广深”基本不现实。

  要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选择。我认为,一个创业公司最好的传播方法是生活化和社交化——在社交化媒体做话题;在落地生活化媒体做销量,或者在生活化媒体引爆社交媒体,引起全媒体的发酵。

  还有一种方法是,在分众上的广告要以小搏大,要具有引爆社会事件的能力,也就是广告的内容能引发争议和社会关注,能引爆社交媒体和全媒体的生态发酵。

  (文章来源:中国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