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方迪视角
区域(城市)发展研究与规划
区域(省、市、区)国民经济...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部经济研究与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产业发展研究与规划
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研究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园区(功能区)发展研究与规划
工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商业项目策划
商圈分析与商业项目调查
商业项目选址与可行性评估
商业项目定位研究与策划
科技发展与创新咨询
城市(城区)科技发展规划...
创新型城市(城区)建设研究
科技进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企业战略咨询
企业竞争环境研究
企业发展战略制定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论坛策划
论坛方案策划
论坛承办与组织
各类活动(会议)方案策划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业务咨询:010-58572828
办公室:010-58572826
传真:010-58572827
电子邮箱:zbjjlt@126.com
联系人:王女士
邮编:100120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乙6号京版大厦B座13层

方迪视角

摩拜单车遇“素质难题”面临丢车藏车划车等问题

添加时间:2016/10/11作者:来源:新京报即时新闻

  共享单车成资本风口,“现象级产品”面临丢车、藏车、划车等问题,能否盈利尚待检验

  10月9日晚,摩拜单车(mobike)最大的竞争对手ofo宣布,将进入城市大众市场。

  此前9月1日,主打共享单车市场的摩拜单车进入北京,街边突然冒出的橙色单车一时间成为朋友圈晒图的闪亮主角,用户们有学生族、白领、企业家、政府公务员……横跨城市各个阶层。这样的风潮已经在上海刮过一轮。

  “现象级产品”的诞生似乎昭示了新的创业风口出现,沉寂多时的资本重新兴奋起来。9月30日,摩拜宣布完成超1亿美元的C轮融资。9月26日,国内出行领域巨头滴滴迅速入局,投资了摩拜的竞争对手ofo。10月9日,ofo完成了1.3亿美元C轮融资。

  滴滴创始人程维曾表示,滴滴的成功源于敏感觉察到移动出行风口,风口如今已经不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儿了。数不胜数O2O和上门到家类公司死于风口,更有皇太极、脸萌、小咖秀、分答等现象级产品迅速蹿红、光环褪去的落寞。共享单车是风口还是伪风口?摩拜还能热多久?

  移动出行浪潮下,摩拜意外突围,却前有巨头,后有追兵。它具有一个样本的意义。能否成功,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资本风口瞄准“最后两公里”

  “咔嚓!”手机扫过二维码,车锁应声打开,一辆摩拜自行车即在特定时间段为你所用了,条件是每半小时1元钱的租赁费。

  过去这一个月,摩拜单车成为一款“网红产品”。在微博、微信上,大批摩拜用户愿意将体验晒到社交网络上,他们最普遍的使用场景是:出地铁站后的“最后两公里”,开车犯不上,公交不顺路,步行又嫌远,打开APP刚好定位到附近有单车。用户按图索骥找到目标后,扫码解锁就可以骑走,等到达目的地停放好,也只需要在手机上操作上锁。

  公开信息显示,摩拜A轮领投方为愉悦资本,B轮由熊猫资本领投、愉悦资本跟投,融资数额为千万美元级别;在B轮之后,又迅速获得了创新工场的B+轮投资。有报道称,摩拜在9月30日已获得超过1亿美元的C轮融资。

  摩拜单车CEO、前Uber上海区总经理王晓峰在2015年下半年加入摩拜,产品开发出来以后,他被更多推向台前。

  “前年就认识Davis(王晓峰),直到他做这个,及时来跟进。我们非常看好这个团队。”摩拜B轮投资方、熊猫资本创始合伙人李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他们的投资逻辑在于中国早已成熟的自行车供应链颇具优势。

  在共享单车的新战场,王晓峰很快就同老对手滴滴再次相遇。

  9月26日,滴滴宣布数千万美元战略投资称为“小黄车”的共享单车平台ofo,并立刻公布了一组数字:ofo上线至今总订单超过1500万,日订单超过50万;已有近7万辆共享单车,为全国20座城市超过150万师生提供服务。摩拜从未对外披露过订单量和运营数字。

  ofo创立于2014年4月,创始团队是5名来自北大的骑行爱好者,小黄车目前还不是智能车,创业最开始尝试采用的是纯共享模式。在滴滴加入后,原本聚焦在校园内的业务扩张至校外市场。

  首次体验不佳影响口碑传播

  在网红的光环笼罩后,摩拜开始出现各种麻烦。一些用户抱怨,摩拜单车存在各种各样的不佳体验。

  第一次体验摩拜的用户马斌告诉新京报记者,使用中碰上多次问题,先是开不了锁,然后结束行程了还在继续计费。

  “不明白那么多好评怎么来的,总之自己不会再用。”马斌说。记者发现,不少首次尝试摩拜单车遇见麻烦的用户很容易弃用产品。业内认为,这对不怎么打广告,依靠口碑传播的摩拜单车会造成影响。

  有网友指出:“摩拜单车重得跟没电的助动车一样,无链条设计效率非常低下,座位高度不可调是最大的败笔!自行车灵巧的优点荡然无存!”

  据了解,为了降低返修成本,摩拜单车采用了无链条设计,靠轴转动;为了避免爆胎,采用了实心胎;为了保证耐用,整车金属化设计,整车重量达到了25公斤。这种设计下,车座也没法调整高度。

  摩拜单车目前还缺乏车篮。不少网友反映,随身带的东西没法放,只好放弃使用摩拜单车。

  不少用户的抱怨则集中在GPS定位不准找不到车方面。有网友称,看手机导航,附近有摩拜单车,但怎么找也找不到,找车加上用二维码解锁的过程,花掉了十几分钟,有这个时间,“走也快走到了!”

  太快成名的摩拜似乎还没做好准备迎接汹涌而来的用户:9月12日、19日,摩拜单车两次大规模宕机导致解锁异常,经过数小时仍然难以修复后,不得不群发短信通知用户先选择其他出行方式。

  作为开拓者,摩拜现阶段的缺陷都将成为其他竞争对手虎视眈眈的机会。摩拜的竞争者之一、优拜单车创始人兼CEO余熠就表示,自己骑摩拜都感觉费劲,优拜重量只会有摩拜的三分之一。

  “摩拜的技术还在不断迭代,如开锁率,现在相比一周前提高了接近20%。”李论表示,摩拜将硬件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加以改变,并快速迭代,这就是B2C的力量。他认为,摩拜有先发优势,产品保持迭代,定位也会越来越准,体验越来越好。“时间是摩拜的朋友。”

  面对盈利难题,创始团队“求放过”

  对于共享单车模式,很难从摩拜半小时1元钱的收入和每辆车数千元的投入中,清晰看到盈利方向。

  摩拜创始团队多数时候都避谈摩拜盈利的事,在接受采访时对方表示不愿意“画大饼”。“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摩拜已经是一家非常成熟的公司,开始热烈地讨论盈利方式、融资情况,但是事实上,摩拜只是一个刚刚上线四个月的产品而已。”

  创始团队反复强调,“还是个新事物”、“还是创业公司”,多少带有点“求放过”的意味。

  “共享单车模型可以作为一个大的方向,其实严格说来是‘共用’不是‘共享’。”熊猫资本创始合伙人李论表示,好的模型不是P2P或者C2C的,从经济、效率、体验、社会资源有效利用角度,B2C都要更好。摩拜就是按照这个模型来做的。

  李论认为,在相当长时间内,摩拜单车日使用频次将随着投放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密度大、找车方便,又极大释放了骑行需求。“每次骑行就是活广告,‘安利’更多用户加入。”他因此判断,爆发时间点已经到了。

  “谈共享单车盈利模式的时候,可以用一个互联网的思维去考虑,就是经常说的‘羊毛出在猪身上’,有其他方式来给这种服务买单。平台形成一个巨大的用户短途出行的流量入口,往后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赚钱。”余熠说。他举例表示,单车出现在大街小巷非常容易吸引到用户的关注,打广告是一种可行的方式,但并不好,未来情况会很复杂。考虑到用户在一些熟悉的地方才会尽可能地选择自行车,因此勾勒出日常生活、工作轨迹的滑翔,去获得用户这个数据其实相对真实和活跃,“这部分数据后面一定会有商业上的价值”。

  “单从商业上来说,财务的账也算得过来,它是一个现金流非常充裕的生意。”余熠说,按照租金,假设一辆车投入1000多块钱,每天有6到8次的用户使用,一年下来大概是在2000左右的收益,基本上大半年车子就能回本;若一辆车投入使用4年,剩下的3年都是产值。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也曾从摩拜相关数据静态推算:一辆摩拜单车每天平均使用率4次以上,每次付费1元,每年可以有1500元营收。“这样的预期收益加上押金,对政府搞的赔本的公共自行车是明显竞争力。”他认为。

  “最终能否盈利要看国民素质”

  理想十分美好,现实却似乎并不乐观。

  随着摩拜单车在上海、北京两地逐步风靡,丢车、藏车、刻意破坏的现象增多,有部分用户撕去或者刮花二维码,把车子推进小区,放在家中,想将本应共享的单车据为己有。“摩拜单车最终能否盈利,还是要看国民素质啊。”不少网友如是感慨。

  8月22日,“摩拜北京”微信公号发文称,后台报障信息显示某车辆在未被开锁的状态下有位置变化,怀疑该车辆被窃,结果发现嫌疑人是一家投资公司的CEO兼法人,偷窃摩拜单车为了研究构造并抄袭。该文称,“摩拜单车的诞生,似乎对高素质社会,对人性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摩拜内部员工告诉记者,GPS嵌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监控、防止盗窃行为,当上锁状况发生了位移,判断为非正常状态。“创新并不能百分百阻止损耗、偷窃、破坏,摩拜的项目能否成功需要仰赖用户的善意和参与。”他表示,现在有些喜爱摩拜的用户会自发集结成社群,通过微信、微博、QQ群自发报告车辆异常线索。9月19日,摩拜也宣布与前海征信合作,将用户的信用信息接入系统。

  “既然做这件事,我们始终会去相信整个社会的道德,一定是越来越好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作为用户来说也确实需要被教育。”余熠认为,究竟摩拜是在社会信用提高的大环境下营运而生,还是进一步推动信用这件事,其实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最早为什么用户会去搬到自己家楼上,因为车稀缺,他怕早上起来的时候被别人骑走了。当有很多家服务商,在相对可见的密度中,用户很方便用到车,这个情况会逐渐消失。”

  那么退一万步讲,会不会有恶意用户干脆把车拆吧拆吧卖了?“这个从经济角度考量是不划算的,普通自行车200多块钱,犯罪成本低也难以立案,但共享单车都是独立设计的车,因此价格昂贵,卖废铁来说风险收益比是不合适的。”他对最终能将单车损耗数量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表示乐观。

  风口下的摩拜“仍待检验”

  移动出行浪潮下,摩拜意外突围,却面临一系列问题。究竟是风口还是伪风口,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人士表示:尚待时间检验。

  IBM公司科学家凌棕博士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对共享单车发展前景并不十分乐观,他认为,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不是摩拜一个创业公司的努力能够决定的;他长期在国外生活的感觉是,车道比较完善,特别是自行车道清晰标注,给人以安全感,国内则相对混乱,“可能出几次事才能意识到”。

  新京报记者也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其关注到共享单车的流行,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问题,单车应在非机动车的法律法规范围内发展。“目前没有造成大范围安全问题,没有进行相关研究,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机动车行驶安全上。”

  凌棕还对记者表示,中国会出现摩拜这样的创新产品,由于国内人多密度大,而且,市政交通的不完善反而提供了很多创新空间。

  国庆节前,摩拜单车合作方、高德地图发布过一份出行报告,根据节假出行流量的大数据分析,给出出行建议。这份报告显示,“拥堵”因素恰恰促进了北京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使得北京在“智能出行指数”当中得分最高。

  高德地图副总裁董振宁认为,互联网+能将交通出行重要角色人、车、路紧密关联在一起,智能交通应用普及能够提升交通出行的安全。对于会不会跟摩拜探索大数据,他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时机过早,还没有这个打算。

  700bike创始人张向东告诉新京报记者,原来的城市公共自行车使用的是非常落后的一些技术方式,摩拜在技术上有很大的进步,比如停放寻找,完全把现有的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用在里面,这是它做得最对的一点。另外,摩拜的商业机制是一个市场化的机制,与以往国有、公共的模式不同,动力就变得很强劲。张向东已多次在公共场合为共享单车模式点赞,“我希望推动自行车在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作用,自行车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人的生活品质最好最便捷的方式。”

  焦点

  万车大战再现:要有免费的单车了吗?

  当共享单车迅速变成“资本宠儿”,摩拜、ofo身后,开始有更多嗅觉灵敏的创业者闯入这一市场。9月末,单车出行项目“优拜单车”、“小鸣单车”先后宣布完成数千万级别的天使轮融资。“这是要万车大战的节奏啊……”优拜单车投资方之一、点亮资本创始人龙伟感慨。

  北京望京的一家咖啡馆里,优拜单车创始人兼CEO余熠望着三两个年轻人骑着橙色自行车从夜色里驶过,转过脸对新京报记者说,自己对即将到来的竞争毫不畏惧。他创业前是大众点评的老员工,做团购、猫眼电影,经历过互联网历史上最惨烈的厮杀。

  余熠目前的任务是密集见投资人,准备第二轮融资,多家投资方都感兴趣,他现在有挑选的资格,资本冷寂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发现了新的风口。“现在大家都在说资本寒冬4个字,很多资本其实也没有出口,会觉得这是下个风口。”

  按照过往经验,资本关注之处,一场“补贴战”在所难免。“万车大战”真的会出现吗?用户又要有免费的单车骑了吗?

  作为摩拜投资方,熊猫资本李论不认为这一次滴滴的入局会让竞争出现白恶化局面,“滴滴这么高估值的公司加入这个市场,共同做大,对根本上改变大家骑行习惯非常有益,但摩拜团队不会因此处于下风。”他解释,滴滴强在线上流量,用户数和打开频次,但这个市场的根本取决于谁有车。“当一个用户走到楼下,看有没有你的车,能不能被用户喜欢,才是关键的事。”

  “本身骑行单价也不贵,1元钱,滴滴擅长的价格战并无用武之地。”李论判断说。

  余熠也结合自己过往在O2O领域的从业经验认为,不管团购也好,电影也好,价格的影响因素很大,而单车提供的是个性化的服务,大家喜欢的车辆类型不一样;今年不像是前两年,用户会对价格那么敏感,“现在谁去融资再说我要打价格战的话,那基本上是融不到钱的。”

  700bike创始人张向东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共享单车在商业上有两大问题,一是它的天花板在于日使用次数,在全国全部垄断是千万级别的人次,不小的生意,但算起来一年就是三四十亿,天花板很明显。二是这个竞争环境非常恶劣,因为它可以区域而治,不需要平台,市场会比较割裂。“你在北京做,我在南京做,只要把南京区域占住了,把份额做成80%,这个区域就是我独有的市场。”

  “所以,下面我相信共享单车会出现二十家公司。中国的市场竞争会过度激烈,会非常恶劣,但整个自行车行业会进入非常快速的发展期。”张向东说。“作为创业者阻挡不了别人,只能把产品做好,因为一家专注的公司胜算会略大一点。”

  科技i说

  摩拜单车要注意“先发劣势”风险

  摩拜是一个拥有自己“粉丝”的品牌——这在国内科技公司十分罕见,用户会自发在微信群里上报车辆不当停放的状况,商量解决方法。分时共用一辆简陋的单车,仿佛比驾驶自家小汽车更值得炫耀。

  熊猫资本李论认为,摩拜与众不同的是:带有价值观和生活理念的输出。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摩拜单车对自行车进行了再设计,成为了一种基本不需要维护保养就可以长期正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以保证随处取用的自行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可以用的;同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通过物联网技术,使得自行车的搜寻、租赁、管控过程变得无比简单。这些改造虽然增加了车身重量,影响了用户体验,但是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这种开创性的改造思路很有创新价值和技术含量。那这种创新是否能成为公司的护城河?工信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于佳宁觉得倒是不太好说,因为目前大家都看到单车租赁将是个巨量、高频的需求,跟风进入者很多,将有专业的自行车生产厂商及时转型,为这些自行车租赁商提供标准化的解决方案,行业共性技术也将快速进步,如果摩拜不能及时更新换代,可能因为体验不佳而被用户抛弃。

  一种风险是,之前投资这么大搞了这么多车,也不可能全部淘汰,所以反而可能出现“先发劣势”,现行创新试水的这些车辆反而成为负担。

  后来的竞争对手或许还不在摩拜视野当中,滴滴的入局却不可轻视。

  “要是滴滴进入,你们怎么办?”已经成为今天出行领域创业者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令人好奇的是,摩拜会不会成为共享单车领域的先烈,像打车软件的鼻祖“摇摇招车”一般,倒在滴滴脚下。

  日前,刚刚接受滴滴数亿美元投资的ofo曝出刷单事件,有ofo运营人员鼓励学生用在“原地用手机解锁再还车”的方式参与刷单冲量,给予现金红包。

  该事件发生后,有业内人士表示,很担忧一味追求规模和融资会把行业风气搞坏,这种疯狂追求KPI的方式实在“很滴滴”。

  昔日备受呵护的分享经济项目成长为出行巨头,滴滴正接受外界日益严苛的审视和有关垄断的拷问。几年前,还只是一款打车APP的滴滴,曾如今天的摩拜一般惹人喜爱,用户不吝为它带来的便捷出行体验大声叫好。

  当滴滴向“一站式出行平台”目标进发,势如破竹,其业务涉猎出租车、专车、快车、代驾、拼车等多个领域,也已进军吞噬了e代驾、嘀嗒拼车等先行者的份额。特别是,后来的疯狂补贴让用户品尝到免费甜头后,形成的“补贴”惯性思维却很难扭转,所以当快车价格几乎与出租车持平时,迎来了铺天盖地的责骂。

  一家市场化商业公司有盈利需要,滴滴也凭靠不断战斗扩大了城市的实际车辆供给,但实际上,用户已经觉得滴滴不再那么可爱了。

  如果不是在资本推动下,走得这样快,滴滴是否还保持童年的可爱模样?

  人们渴望摩拜“小而美”,资本却已经涌入加剧单车市场竞争,即将上演与滴滴当年相类似的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