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方迪视角
区域(城市)发展研究与规划
区域(省、市、区)国民经济...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部经济研究与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产业发展研究与规划
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研究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园区(功能区)发展研究与规划
工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商业项目策划
商圈分析与商业项目调查
商业项目选址与可行性评估
商业项目定位研究与策划
科技发展与创新咨询
城市(城区)科技发展规划...
创新型城市(城区)建设研究
科技进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企业战略咨询
企业竞争环境研究
企业发展战略制定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论坛策划
论坛方案策划
论坛承办与组织
各类活动(会议)方案策划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业务咨询:010-58572828
办公室:010-58572826
传真:010-58572827
电子邮箱:zbjjlt@126.com
联系人:王女士
邮编:100120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乙6号京版大厦B座13层

方迪视角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化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

添加时间:2020/12/26作者:来源:

今年以来,我国密集出台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支持创新创业的重大改革举措和政策措施。作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有必要结合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需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打破体制机制束缚,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与潜力,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一、适应新形势,以更大视野谋划改革

当前,中关村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竞争、国内创新、区域合作呈现新态势。中关村应继续坚持高标准、大尺度、深层次,以全球视野、国家战略高度和区域发展大局角度来谋划和推动改革创新。

全球科技竞争的使命要求:应对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浪潮,中关村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呈现出风起云涌的发展态势。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带动几乎所有领域发生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硬件、3D打印、智能机器人、脑科学等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关村要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既面临抢占新一轮科技、产业发展制高点的激烈竞争,也面临着抢占先机、实现赶超的难得机遇。这就意味着,新一轮改革创新必须以提高中关村自主创新能力、全球竞争力为核心,突出服务于前沿领域重大技术突破和新兴业态培育,使中关村能在全球新一轮科技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奏响中国创新最强音。

国家创新驱动的引领责任: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关村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双创”浪潮中要发挥引领作用。当前,我国已整体步入以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挑战增多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要有新的思维、新的动力、新的路径。顺应经济新常态发展要求,我国做出了创新驱动的战略部署,正在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浪潮,通过简政放权改革、支持众创空间等举措,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致力于培育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重构我国经济发展动力。中关村是国家自主创新的引领区、新兴业态的策源地,更是新组织、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新经济的孵育区,势必要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中先行一步,发挥技术引领、产业引领、模式引领的新责任。这也意味着新一轮改革创新必须聚焦于创新规律、创业活动,要在激发创新动力、创业活力方面有新突破、新作为、新探索,形成有益经验和模式,辐射输出到全国其他区域。

区域协同发展的现实需求:京津冀协同发展步入推进期,中关村要在服务和支撑三地创新发展中勇挑重担。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正式获批,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三地之间的创新协作、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日益频繁。就三地发展实际来看,京津冀三地及面临共同的创新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也面临各自发展困境,北京要在加快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同时,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做到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天津要解决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能力不强、创业活力不足的问题;河北则面临传统产业关停并转、产业替代转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等问题。三地发展问题的解决核心要靠创新驱动,要构建科技创新共同体,在这中间,中关村已经通过共建园区、创新辐射、技术交易等方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距离国家要求和期望仍有较大差距。这也意味着新一轮改革创新必须聚焦于区域创新协作,突出服务于中关村与外埠区域创新协作、创新辐射、成果转化,致力于放大中关村创新辐射效能,在带动京津冀协同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创新发展方面,发挥更大、更好、更积极的引领作用。

二、聚焦新任务,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当前,中关村进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的新阶段,需要围绕构建全方位创新创业生态、参与前沿创新赶超竞争、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构筑区域协同创新体等重点任务取得突破,实现环境势能、创新层级、质效水平、辐射带动力四大提升。改革创新应聚焦中关村转型升级的新任务,加大对创新发展关键环节的支持力度。

助力中关村由集聚要素向构建全方位创新创业生态转变,提升环境势能。中关村聚集了丰富的创新创业资源,形成以“领军企业、高校院所、高端人才、天使投资和创业金融、创业孵化、创新创业文化”等六大要素和“市场、法治、政策”三大环境共同构成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支撑中关村的创新创业活动源源不断地产生。虽然成绩斐然,但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目标相比,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仍有待优化,国际高端创新创业要素数量少、人才等关键要素未能完全自由流动、创新主体协同不够紧密、激发原始创新的知识产权保障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和制度性障碍依然存在。以国际人才流动为例,由于我国在外国人永久居留、外国人在中国工作和创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访问等方面还存在制度性约束,虽然中关村目前开展了外籍高层次人才“绿卡”制度试点,但中关村外籍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不足千分之五,人才国际化程度仍不高。再以税收服务为例,调研中有部分中关村企业反映税收政策不明确、重复征税等问题,如有的企业反映实施员工持股激励计划时,由于税务部门对大股东无偿赠予股票给员工持股计划的情况没有可执行的操作规范,激励计划不得不搁置;有的企业反映采用机构代持员工股份方式时,面临代持公司缴纳企业所得税和员工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重复征税。未来,中关村既要坚持集聚更多更优质的创新创业要素,更要在激发要素活力、鼓励要素流动、促进要素融合、释放要素效能等方面有大作为,打造“软硬环境无差距、国际合作无障碍”的全方位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改革创新应服务于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优化提升这一关键任务,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为出发点,探索普惠性政策支持创新创业的新举措,增强政府服务的主动性,为“双创”活动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

助力中关村由模仿创新向参与前沿创新赶超竞争转变,提升创新层级。中关村持续涌现出了一批重要创新成果,对我国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但从全球视野看,与硅谷等创新标杆地区相比,中关村的创新更多处于模仿跟随阶段,渐进性创新多,引领全球科技潮流、影响全球产业格局的颠覆性创新成果比较缺乏。这一点尤其体现为企业知识产权全球布控能力不够强,以创新含金量高的PCT国际专利为例,2014年中关村全部企业PCT申请量2394件,而同期硅谷企业中仅英特尔、谷歌、惠普、苹果和应用材料公司5家企业的PCT申请量合计就达到4188件;近年来小米等中关村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时频频遭遇技术壁垒和专利诉讼,其根本原因仍在于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层级不高。未来,中关村要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构筑自主创新优势,就必须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做好技术前瞻性布局,夯实技术创新积累,引领国内创新风气由“Copy to China”式改进创新向“to China Copy”式原始创新转变。改革创新应服务于中关村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这一关键任务,以激发原始创新、激发高水平创新为导向,强力支持中关村超前探索前沿技术领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助力中关村由做大经济规模向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转变,提升质效水平。经过30多年发展,中关村产业规模稳步提高,2014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收入3.6万亿元,规模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批复前的3.5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3.4%,对首都经济持续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形成了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若干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集群。但中关村现有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仍限于国内市场,尚未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和全球影响力。比如中关村企业鲜有入围全球性行业榜单,而硅谷涌现了许多具备拥有能影响全球产业格局、在行业内拥有很高话语权的企业,如硅谷企业入选Gartner“全球十大软件供应商榜单”5家、IC Insights“全球20大半导体供应商”4家、“全球前25位生物技术公司”6家等。中关村产业和企业在全球市场话语权不强,还体现为企业盈利能力与硅谷企业存在差距,如2014年中关村上市企业营收150强整体净利润率为4.0%,而硅谷上市企业营收150强整体净利润率高达16.4%,说明中关村企业在通过掌握核心技术占据价值链高端环节、通过品牌塑造获得高溢价等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中关村要在全球产业竞争中提高价值链地位,就必须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引导经济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发展,实现产业提质增效和持续发展。改革创新应服务于中关村产业竞争力提升这一关键任务,以促进产业生态圈建设为重点,强力支持中关村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具有全球话语权的领军企业。

助力中关村由单项辐射向构筑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转变,提升辐射带动力。中关村与津冀等全国其他地区的创新合作正在逐步加强,2014年中关村企业向津冀地区输出技术合同2500项,目前已有1500多家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河北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研发中心。但总体来看,创新合作还基本依赖于中关村企业在全国的自发式布局和当地一些园区、基地的共建,这种模式主要表现为中关村企业、资金、项目向合作地区的转移或输出,“单向辐射”特征突出,区域之间、政府与市场之间创新联动机制远未形成,造成合作深度不够、协同效应不足。未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新背景下,中关村将进一步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重点通过加快共筑跨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健全创新要素流入与辐射输出的开放流动机制,逐步消除区划空间阻隔,实现创新资源、创新文化的共享,在带动其他区域创新发展的同时,推动中关村自身发展壮大。改革创新应服务于中关村提升区域辐射带动力这一关键任务,以推进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点为契机,以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为核心,积极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对接企业、共建园区等跨区域合作方式的产值分计和税收分享机制,制定引导企业、高校院所、社会机构参与三地创新协作的支持政策,并为其提供便捷的跨区域无缝对接的政府服务。

三、服务新需求,确保改革精准发力精准落地

中关村作为我国创新创业最活跃、对全球科技潮流感知最灵敏的区域,新鲜事物、新兴业态、新型范式、新生力量不断涌现。改革创新应紧紧把握中关村新业态、新模式、新金融、新拓展的发展需求,探索研究与新需求相匹配的政策措施体系,适时调整政策支持方向和支持方式,提高改革精准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

服务于中关村培育新业态、挖掘新增长点的发展需求。当前,中关村已经进入以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为牵引的新经济时期,高端产业引领经济转型呈现如下趋势:一是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成为各行业特别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互联网+”向各行业广泛渗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向高端迈进。比如以百度为代表的搜索引擎改变了大众和企业获取信息知识的方式,以去哪儿网为代表的在线旅游企业改变了传统旅游业,58同城改变了传统生活服务业。二是前沿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金融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兴产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智能家居、智慧环境、智慧医疗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催生了新需求,增加了新就业,创造了新价值,形成新增长点。三是“双创”热潮拉动科技服务业和创业服务业强劲发展。以车库咖啡、3W咖啡、36氪、天使汇、创新工场等为代表的创新型孵化器,成为创业生态系统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和快速变化,对政府监管服务的理念和方式提出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对新业态相关的监管政策和支持政策进行调整。比如市场准入方面,金融、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准入限制严格,很多“互联网+”企业难以获得相关资质,制约了互联金融、智慧医疗、互联网在线教育等新兴业态和机构发展。再如一些新业态跨领域经营现象较为普遍,纳税结构复杂导致了企业综合税率较高。车库咖啡、3W咖啡、Binggo咖啡等新型创业孵化器,业务涉及餐饮、会议、金融等领域,除需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外,涉及餐饮的业务收入需按相关地税政策缴纳税收,会议、商务等业务收入需执行相关国税政策;同时创业孵化服务机构通过天使投资、股权投资等方式所获收益,公司股东或个人天使投资人按20%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头纳税、重复征税的问题使科技服务企业和创业服务企业综合税负居高不下,不利于“双创”相关专业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服务于中关村发展“四众”新模式、推进分享经济成长的需求。当前中关村创新创业活动呈现社会化、大众化、网络化特点,出现了以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为特色的分享经济模式,涌现了许多新气象,包括以极客、创客等个体创新和以“粉丝社区”等用户深度参与创新为代表的创新主体变化,以微创新、迭代创新、跨界融合创新为代表的创新方式变化,以众包、众筹、创新实验室为代表的创新组织形式变化等等,这些新的变化将对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带来新鲜活力和深刻影响。比如,中关村数码大方“工业云平台”、软通动力“领创空间线上平台”等众包平台,利用互联网手段,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将特定任务分包给不特定社会大众,通过大规模社会化协同实现创新要素的高效优化配置,开创了以任务需求为导向的新型社会劳动协作方式。再如,点名时间、京东众筹等众筹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向社会募集资金,不仅开辟了服务小微企业和创业者的新型直接融资渠道,更是形成了一种企业价值发现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和加速成长机制。但是,现行的部分创新激励政策由于门槛条件严格、缺乏灵活性,不适用于创新创业活动中涌现出的新模式,迫切需要改进创新政策的适用盲区,增强政策激励效应。比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研发加计扣除等税收政策,多涉及企业研发投入核算,现行核算方式下研发投入只包括研发人员工资、设备投入、原材料投入等常规科目,但是众包模式下的研发外包支出、协作创新中的人员外聘费用、研发人员股权激励的间接投入等科目均不能计入研发投入,这直接影响了企业高新认定以及享受相关创新支持政策,政策激励效应打了折扣。

服务于中关村深化金融与科技融合、探索新金融服务“双创”的需求。目前,中关村在促进金融和科技融合、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创新机制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国家科技金融体系中心地位基本确立。目前全国80%的天使投资人活跃在中关村,中关村每年发生的创业投资案例和金额占全国40%;中关村企业占创业板市场1/7,境外上市公司101家,平均每年新增上市公司20家以上,其中3/4以上获得过创业投资;发源于中关村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从小到大,挂牌企业数量已超过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总和。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自身业态也发生变化,从传统金融业态演变为以服务小微、服务大众、服务创业为核心,以互联网金融、天使投资、股权众筹等为代表的新金融业态。近年来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业态蓬勃发展,普惠金融服务持续深化,在第三方支付、众筹融资、网络小额贷款、P2P、信用风险管理等领域中涌现出一大批领军企业;全国第一家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组织“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平台“中关村数海大数据交易平台”,全国第一家股权众筹自律组织“中关村股权众筹联盟”相继成立。这些新金融业态拓展了科技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丰富了科技金融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由此强化了对创新创业的服务能力。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天使投资+合伙人制+股权众筹”等新金融业态的发展也迫切需要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更多支持政策。比如目前现行政策对互联网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服务)收入范围界定过窄,91金融等互联网金融企业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通过互联网技术支撑金融业务营利,但其金融业务收入不能计入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范围,只能参照金融机构纳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

服务于中关村加速国际链接、拓展国际发展新空间的需求。近年来,中关村企业积极推进全球资源高端链接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招揽国际创新人才、与境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参与国际科技重大合作项目、新设或并购境外研发机构、投资孵化境外创新创业项目、创建国际专利池、创制国际标准等国际化活动日趋频繁,国际化路径日益多元。在国际人才引进方面,百度研发团队延揽了众多国际科技精英,包括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原主任、“谷歌大脑之父”吴恩达,Facebook前资深科学家徐伟,AMD异构系统前首席软件架构师吴韧等;小米陆续招聘谷歌安卓全球副总裁Hugo Barra、高通全球高级副总裁王翔、国际投资基金DST合伙人周受资等,为进军国际市场储备人才。在设立境外机构方面,截至2014年底中关村企业设立境外分支机构571家,百度硅谷研发中心、北汽新能源硅谷研究院、畅捷通硅谷研发中心、博易智软硅谷研发基地、勤邦生物硅谷研发中心等一批研发机构相继在硅谷设立。联想、乐视、昭衍等一批企业在海外实施投资并购,2014年企业发起境外并购案例21起,并购金额激增至361.3亿元。此外,通过直接投资孵化境外科技初创企业或通过注资科技投资基金间接投资新技术,更为早期地捕获新的创新机会,成为中关村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新途径,如奇虎360投资了两家以色列风险投资基金以及图像识别、手势控制、即时通讯等领域的多家以色列初创科技企业;联想集团投资了Canaan Partners Israel以色列风投基金,京东投资了美国机器学习算法大数据分析公司ZestFinance等。随着中关村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有必要进一步立足科技企业国际化的迫切需求和痛点难点,探索完善国际化支持政策措施,加大对企业利用配置国际高端资源、参与高层次国际竞争的支持力度,并为企业国际化提供便利贴心的政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