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方迪视角
区域(城市)发展研究与规划
区域(省、市、区)国民经济...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部经济研究与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产业发展研究与规划
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研究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园区(功能区)发展研究与规划
工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商业项目策划
商圈分析与商业项目调查
商业项目选址与可行性评估
商业项目定位研究与策划
科技发展与创新咨询
城市(城区)科技发展规划...
创新型城市(城区)建设研究
科技进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企业战略咨询
企业竞争环境研究
企业发展战略制定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论坛策划
论坛方案策划
论坛承办与组织
各类活动(会议)方案策划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业务咨询:010-58572828
办公室:010-58572826
传真:010-58572827
电子邮箱:zbjjlt@126.com
联系人:王女士
邮编:100120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乙6号京版大厦B座13层

方迪视角

通州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和对策建议

添加时间:2021/03/17作者:来源:

党的十九大以来,北京市大力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赋予通州区建设文化旅游新窗口的重要使命。通州区文化资源丰富,以大运河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通州区围绕文化旅游功能定位,立足区域资源特色,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主题旅游、原创艺术、演艺娱乐等产业,努力打造“北有宋庄,中有环球,南有台湖”的“大文旅”发展格局,指明了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文化产业发展方向。随着大运河5A级文化旅游景区的创建,以及环球主题公园等大型现代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通州区历史文化资源得到不断深入挖掘,现代文化旅游设施不断完善,通州区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但是在产业集聚、人才引进及政策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需探索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举措,推动通州区文化产业全面、快速、健康发展。

一、通州区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分析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文化产业成为通州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使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加剧了西方发达国家科技、产业领域回流的“逆全球化”进程,加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兴起,我国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转换承上启下的阶段性特征明显,重塑实体经济竞争优势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紧迫任务,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新型消费、创新经济等新兴增长动力进入关键的能量积累期,文化产业将逐渐成为通州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对通州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通州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促进京津冀文化和旅游业的协同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当前通州区与天津武清、河北廊坊的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工作已经进入瓶颈期,亟待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将京津冀文化旅游协同发展深入推进。

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赋予通州区文化产业发展新的使命。党的十九大以来,北京市紧紧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升级,使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经济发展的支柱作用日益增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通州区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具有疏解首都功能、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使命和历史担当,文化产业将成为经济不确定性加大背景下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撑。

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设,文化旅游作为区域四大主导功能之一是副中心建设的重要板块。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提出要聚焦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四大主导功能,强化“腾笼换鸟”,积极吸纳和集聚高端要素和创新资源,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使城市建设发展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州区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宋庄、台湖等特色地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主题旅游、原创艺术、演艺娱乐等产业,建设文化和旅游新窗口,进一步完善与中心城区相协调的文化和旅游休闲功能布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史文脉与时尚创意相得益彰、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深度融合、彰显京华特色和多元包容的大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旅游的区域经济主导功能,是通州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板块。

二、通州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1. 文化旅游特色功能区建设成效显著,文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目前,城市绿心歌舞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建筑”实现开工,文化旅游区一级开发已进入收尾阶段,地下管廊、市政道路等各项工程加速推进,环球主题公园预计2020年年底即可验收、2021年春可开园。2019年,京杭大运河北京城市副中心段实现旅游通航,北京大运河景区正式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预备名单,通州区首家24小时城市书房正式投入运营。目前,通州区已初步形成以宋庄艺术区和文化旅游区两个大型产业集聚区为核心,台湖演艺小镇、张家湾设计小镇等多点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了以大运河文化带等为主的运河文化旅游板块,同时依托城北的燃灯佛舍利塔等历史文物古迹,不断推出以人文历史为灵魂的文物古迹文化旅游体验产品,逐渐发展成为集观光、体验、娱乐、休闲等于一体的都市休闲旅游目的地。

2. 高端要素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通州区文化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文化企业、文化顶尖人才等高端要素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截至2019年12月,通州区共有文化创意类市场主体25850家,其中规模以上(年收入1000万元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74家,较2018年增长27.19%,市场主体汇聚态势初显,其中创意设计服务、内容创作生产等领域市场主体集聚度较高。2017-2019年连续三年作为“运河计划”文化领域初选平台,4人入选“运河计划”文化领域顶尖人才,102人入选“运河计划”文化领域领军人才,12人入选“运河计划”文化领域青年拔尖人才,共118人。仅宋庄艺术区集聚了8000余名海内外艺术家、艺术家工作室4500家,拥有14家美术馆、100余家画廊、30家文化生产企业,“中国·宋庄”文化艺术品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3. 产业规模不断提升,重点领域发展态势良好

经过多年培育发展,通州区逐渐形成了以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内容创作生产等为主,以设计创意、艺术品创作与交易、出版发行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随着副中心控规的政策落实,通州区文化产业规模实力稳步提升。2019年通州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合计77.5亿元,同比增长6%。2019年,通州区文化核心领域收入合计43.77亿元,占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的56.5%,其中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内容创作生产占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1.8%、11.2%和5.5%,核心优势地位初显,发展态势良好。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 产业配套设施不完善,产业集聚力亟待提高。

目前,大运河文化体验设施、亲水设施、旅游廊道等文化旅游设施尚处于开发建设阶段,彰显大运河文化内涵、能够较好适应旅游消费需求的高品质文化载体及配套服务不足,适应大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型旅游生态亟待完善。比如,文化旅游区内部及周边星级酒店、精品民宿、特色餐饮、购物场所、停车场地等文化旅游配套设施仍不健全,不能满足“吃住行游购娱”的全程服务要求,环球主题公园周边区域配套和交通保障尚缺乏科学评估和规划。文化旅游领域产业集聚仍处于松散的聚集状态,离“产业集群”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尚未形成完整高效的集聚性产业链,存在融资困难、创意人才短缺等诸多短板,产业集聚力亟待提高。

2. 区域协同发展中竞争大于合作,尚未形成差异化发展。

从产业协同发展看,通州区和北三县文化产业领域的重合度较高,产业发展同质化竞争较为突出处于竞争大于合作的阶段,基于产业链、创新链分工合作的格局尚未形成。通州区有文化旅游区、台湖演艺小镇、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等多个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三河市有北影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香河有国华影视基地、新桥影视基地,大厂有影视小镇等。通州区与北三县在这些文化产业细分领域尚未形成差异化定位,对相关产业资源的直接竞争较突出。

3. 市场主体规模偏小,影响力和竞争力不足

截至2019年12月,通州区规模以上(年收入1000万元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74家,占文创市场主体总数的0.3%。2018年全市文化领域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共计226家,其中通州区仅有2家,占全市的0.9%。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联合发布的第十一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榜单中,北京市共有7家文化企业入围,通州区无一家企业上榜。从重点领域来看,宋庄文化创意产业主体多为个体工作室和中小机构,具有一定规模的主体不多。“艺术品生产与销售服务”以艺术家的个体行为、私下交易为主,规上企业只有3家,实现收入仅占全市的0.1%。

4. 文化产业人才短缺,产业创新环境有待完善

近年来,通州区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对吸引文化产业资源要素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体上看,通州区现有文化产业政策还不够完善,在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扶持力度、政策覆盖面等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对文化人才和文化产业资源的吸引力有待加强。目前通州区除宋庄集聚了一批艺术家人才进行艺术品创作以外,在其他领域的专业化人才均相对短缺,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掌握文化产业专业基础、具备文化创新能力的人才不多,尤其是适应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专业化人才不足。二是“文化+”复合型人才短缺,尤其在旅游大数据应用、文化旅游规范、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熟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传播和旅游产业的跨界人才引进培养亟需加强。三是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不足,尤其是通晓全球艺术品交易规则、具备运作环球影城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能力的高端经营管理人才明显不足。

三、推动通州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州区强化文化旅游功能,要立足北京市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战略部署,充分挖掘通州区文化资源优势,立足塑造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文化之魂的历史使命,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传承、现代文化功能性设施建设、特色文化活动打造等为重点,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副中心文化旅游主导功能定位,积极策划一批彰显区域文化特色的重大文化项目,打造大运河文化品牌,积极承接中心城区优质文旅企业疏解转移,完善与中心城区相协调的文化和旅游休闲功能布局等,进一步提高通州区文化影响力和产业竞争力。

一是依托大运河文化带等资源,着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品牌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依托大运河、环球影城等文化资源和大型文化旅游项目,积极策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文化彰显、带动力强的重大文化项目。加快建设环球主题公园,并且在环球影城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中国文化元素的融入,深入挖掘中华文化资源,积极开发一批彰显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推动中外文化融会贯通。依托“大运河”超级IP,深度挖掘运河文化,实施运河通航亲水体验项目,注重发挥大运河通航的串联带动作用,统筹考虑区域文化旅游与运河通航旅游协调发展,打造市民慢生活和外来游客亲水文化体验、领略大运河风光的胜地。以城市副中心剧院为依托,为通州量身打造一台品质优、价值高、人气旺的标志性运河文化大型室内演艺项目,与环球影城、运河旅游交相辉映,带动通州文化体验、夜间旅游等市场消费,塑造运河文化、首都文化明珠和品牌标杆,努力打造成为展示通州区乃至首都文化发展的金名片,通过建精品、创品牌、促发展,大力提升通州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是加快培育新型文化消费,激发文化市场活力。充分发挥环球主题公园的带动作用,构建以环球主题公园度假区项目为引领,以影视文化、旅游休闲、数字媒体、游戏动漫、文化科技等为延伸,以餐饮、购物、体验、娱乐等为配套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主题旅游、原创艺术、演艺娱乐等主导产业,加快国际水准的文化旅游产业聚集,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提升文化影响力和激发文化消费市场活力。积极推动环球影城与周边区域形成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科技及文化金融等新业态,积极培育新兴文化旅游产品探索多样化新型文化消费模式。比如,以台湖演艺文化小镇为依托,策划组织一批戏曲、相声、歌剧、音乐等主题鲜明的夜间文化休闲活动,开发一批夜景灯光秀、月夜泛舟、古镇夜生活体验等具有通州特色的夜间品牌活动,打造北京重要的旅游新增长极和第三代时尚文化旅游目的地。

三是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吸引产业要素集聚。加强完善宋庄艺术区、台湖演艺小镇、环球主题公园等各大文化旅游项目之间的交通联系,加大微循环道路系统建设,实施原有主干路、次干路拓宽改造工程、合理增设公交站点、重点增加及盘活停车场等,提升区域内交通承载力。加快提升国家大剧院舞美基地、环球主题公园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内部及周边外在形象建设,加强餐饮、购物、娱乐场地等与项目建设的同步配套。结合疏解整治腾退空间再利用,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多种方式,打造多样化公共文化空间,加快建设并合理布局公共文化设施,支持宋庄建设艺术品鉴定中心、修复中心及拍卖中心等,进一步提升对人才等高端文化要素的吸引力,加快集聚文化产业发展要素提高产业集聚力。

四是加强文化产业政策创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围绕通州区文化旅游功能定位及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发展需求,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城市通州区文化产业规划及文化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制定实施城市通州区文化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完善产业发展规划体系,明确通州区文化产业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及通州区重点文化功能区产业发展项目及相关配套布局等。对于落户通州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根据其市级税收贡献增量部分的一定比例,争取市级优惠政策,对企业予以奖励,增强对重大文化项目的吸引力。争取在通州区开展文化领域扩大开放和自贸区政策先行探索,推动文化贸易自由化,加快技术密集型文化贸易发展;深化文化领域对外开放,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独资企业开展面向全球的文化艺术品展示、拍卖、交易等。通过政策优惠,引导和鼓励个体文化主体向公司化、组织化转变。通过给予资金补贴、搭建平台、上市鼓励等优惠政策,加快特色领域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积极探索文化金融融合发展政策创新,聚焦设计创意、文化演艺等重点领域,创新经营贡献奖励、办公用房奖励、人才奖励等扶持政策,吸引相关联的文化科技融合企业、人才集聚通州,吸引文化科技融合类主体集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