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学术论文
区域(城市)发展研究与规划
区域(省、市、区)国民经济...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部经济研究与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
城市(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产业发展研究与规划
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研究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园区(功能区)发展研究与规划
工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商业项目策划
商圈分析与商业项目调查
商业项目选址与可行性评估
商业项目定位研究与策划
科技发展与创新咨询
城市(城区)科技发展规划...
创新型城市(城区)建设研究
科技进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企业战略咨询
企业竞争环境研究
企业发展战略制定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论坛策划
论坛方案策划
论坛承办与组织
各类活动(会议)方案策划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业务咨询:010-58572828
办公室:010-58572826
传真:010-58572827
电子邮箱:zbjjlt@126.com
联系人:王女士
邮编:100120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乙6号京版大厦B座13层

学术论文

提升中关村在我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引擎地位

添加时间:2011/04/18作者:来源: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

    后金融危机时期,新的世界经济秩序面临重建,我国进入了创新推动发展、谋求更多国际空间的战略机遇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被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在提升创新能力,只有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能力,才能构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引擎。

    中关村成立20年来,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积极探索创新驱动型科学发展道路,为促进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了重要贡献和积极示范。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任务,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基础、有条件,更有责任发挥在创新资源和高新技术产业上的优势,通过实施“六大工程”,进一步强化示范区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引领作用。

一、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是强化中关村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引擎地位的重要举措

(一)强化中关村在我国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示范标杆作用

    当前,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已成为约束我国经济发展的硬要求,粗放增长方式造成的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原有成本过大、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中关村示范区在20多年的创新发展历程中,始终站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列,不断探索体制机制创新,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大力推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成为我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标杆。中关村的发展历程有力证明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未来,中关村示范区应继续发挥示范标杆作用,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能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科学发展之路,通过局部示范带动全局发展,为我国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鲜经验。

(二)强化中关村在我国抢占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制高点中的前沿阵地作用

    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有了明显提升,但成为世界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出口为例,目前我国出口规模位居全球第一,但大多数出口产品和行业由于缺少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只能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一旦世界经济发生振荡导致外需减弱时,我国出口将受到较大冲击,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创新能力成为决定国家竞争力高低的主导性因素。要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更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中关村示范区是我国创新最活跃的地区,拥有全国最密集的科教智力资源,涌现了大量高水平的创新成果,聚集了一批积极探索国际化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参与国际竞争方面为我国其他区域作出了表率。未来,中关村示范区将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承担起我国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先锋重任。

(三)强化中关村对于突破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中的制约因素的示范作用

    转变发展方式核心在体制,关键也在体制。3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积极成效,难度系数相对较小的改革都已触及,改革开始进入“深水区”,着手进行难度较大的、具有全局性和长远影响的改革攻坚任务。未来的改革要力求在深层次问题上突破,关键是建立起一整套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制度规则,从根本上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动力和保障。

    中关村不仅是我国技术创新的发源地,也是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的直接产物,更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中关村的先行先试,着力点在于探索建设符合创新要求的、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能够展现人才的才华和智慧的制度和环境,为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鲜经验。未来中关村要在产学研用创新体系、高端资源聚集、体制机制等方面,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实现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方式和路径。

(四)强化中关村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中的动力引擎作用

    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北京要“瞄准建设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以更高标准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阶段,北京与纽约、东京、伦敦等世界城市相比综合实力还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经济总量规模不够大,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不够强;文化资源潜力未能有效释放,文化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不明显;在区域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京津冀都市圈发育程度比较弱;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落后于发展需求,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等。加快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途径,是实施“三个北京”战略的重要内容。

    中关村示范区一直以来是首都自主创新的主战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引擎。未来,中关村示范区将挑起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大旗,在促进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总量扩大、提升首都文化软实力、构建京津冀大都市圈、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中关村具备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和条件

    自1988年成立以来,中关村始终保持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渐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成为推动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我国参与全球科技与经济竞争的前沿阵地。在新时期,作为我国科技资源最密集、创新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劲的区域,中关村有能力、有责任承担起引领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使命。

(一)中关村已经成为引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旗帜

   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1988~2009年,中关村经济总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长,高技术产业总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38.3%。2009年中关村示范区总收入达到12995.1亿元,同比增长27.1%;实现增加值2182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8.4%。中关村已经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旗帜。中关村的科技创新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培育了联想、方正、百度等一大批创新型企业,涌现了曙光4000A超级计算机、非典和人用禽流感疫苗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2009年,中关村企业共获得专利授权6362件,约占北京市的1/4。中关村的创新成果还通过技术交易、技术转移等途径扩散到其他地区。2008年,中关村技术转移成交额848亿元,其中48.2%流向外省市,22.3%出口到国外。

   高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引领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关村高度重视研发创新对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其智力资源优势,不断推进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与环保、高技术服务业为主的高端产业集群。中关村一些重要产业和产品在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机国内市场占有率、手机产量稳居全国第一,软件、集成电路设计销售收入分别占全国的1/3和1/4。中关村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道路,带动了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国际化步伐日趋加快,成为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前沿阵地。二十多年的发展中,中关村始终坚持全球化发展视野,大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中关村聚集了英特尔、微软、IBM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区域总部及研发中心,国际资源配置能力稳步提升。2008年中关村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12.2亿美元,同比增长12%。在“走出去”方面,2005年以来,中关村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1.7%,2009年出口达到208.2亿美元。同时,一批中关村企业逐渐进入国际市场,新浪、搜狐、百度、中星微等一批高科技企业陆续登陆国际资本市场。中关村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逐步成为我国参与全球科技与经济竞争的前沿阵地。

(二)中关村政策优越、创新要素集聚,具备引领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条件

   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作为我国第一家科技园区,中关村诞生了很多个全国“第一”,这首先得益于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1988年,国务院批准制定《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率先试验了以税收优惠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政策,冲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2000年,北京市制定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开始探索在中关村园区建立市场经济的局部环境。2009年,中关村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将围绕“四个一批”建设,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重点在股权激励、科技金融创新、国家重大专项项目经费使用、支持创新创业税收政策、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等方面推进先行先试改革。

   科技资源密集。中关村聚集了中国最优质的科技资源,示范区内高校科研院所众多,北大、清华、中科院等著名高校院所聚集于此。截止到2008年,中关村政策范围内有41家高等院校,占到北京市的45.1%;科研院所141家,占北京市的35.9%。中关村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65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9家,国家技术研究中心31家,均占到北京市总数的六成以上。此外,中关村还聚集了各类孵化器、创业中心等创新创业资源,形成了社会化、网络化和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高端人才聚集。中关村是我国高端人才最为密集的区域。2009年中关村从业人员达到106.2万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占到近一半,这一比例略高于硅谷地区。中关村还吸引了大批回国创业人员落户,2009年年末,中关村留学归国人员8478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六成以上。以邓中翰、李彦宏等为代表的一批留学归国人员,已经成为中关村乃至中国企业家的领军人物。

三、强化中关村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引领作用的几个着力点

(一)以“1+6”为核心,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有所突破和建树

   中关村获批“1+6”系列先行先试改革政策。“1”即搭建首都创新资源服务平台,也称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由北京市政府会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相关部门共同组建,采取特事特办、一条龙服务,落实国务院同意的各项先行先试改革政策。“6”即支持在中关村深化实施先行先试改革的6条政策,包括推进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权改革,开展完善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中央有关部门会同北京市研究制订股权激励试点方案审批细则,在中关村开展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改革试点,在中关村代办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工作基础上加快推进全国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在中关村先行开展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试点等。

   依托“1+6”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一是借助首都创新资源平台,进一步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央企业、高科技企业等创新资源,加强对跨层级审批和跨部门审批的协调和督办,构建有利于政策先行先试的工作机制,形成高效运转、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服务体系。二抓住先行先试改革契机,继续探索在税收政策、股权激励、科技成果使用和处置、收益权改革、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方面的政策突破,促进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和政府协同创新,特别是要加强与中央单位的合作,统筹推动一批中央大项目落户北京,带动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积极探索园区管理体制创新。功能区与行政区对园区的管理职能交叉重叠,增加了沟通、协调与管理成本,不利于中关村在更高层面、进行资源统筹和整合,形成发展合力。中关村可以借鉴武汉东湖高新区、青岛高新区、长春高新区等高新区在体制改革方面的经验,推进产业功能区整合,谋划大体量、地域完整的产业承载空间,探索打造继“浦东新区”、“滨海新区”、“两江新区”之后我国第四个成规模的重大空间载体,并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支撑北京“世界城市”建设。

(二)立足产业基础,打造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策源地

   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是我国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的需要。目前,在汽车、钢铁、纺织、装备、船舶、电子、轻工、石化、飞机等传统工业领域,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多将研发、设计等高端环节部署在本国,保持着对产业链的核心控制力。我国在这些行业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许多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小,在新一代移动通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基础芯片、高速铁路、电动汽车等许多技术和产业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某些领域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为我国实施“弯道超越”带来重大契机,我国迫切需要抓住这一机遇,通过开展前瞻性研究,突破核心技术,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

   中关村要在未来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担负起准国家队责任。北京正在加快推进世界城市建设,世界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成为全球科技研发中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应有之义。中关村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研发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具有良好基础,要积极承担起创新探索的使命,担负起准国家队责任。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是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按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导向,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等优势领域,积极培育新材料、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二是通过支持产学研合作、重大项目研发,研发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举措,加强对优势行业、行业领军企业的创新扶持,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领域的技术水平,积极参与国际产业与创新竞争。三是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扶持,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领域,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三)抓住第四次科技革命机遇,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当前世界正在酝酿以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技术等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随着第四次科技浪潮的到来,我国需要拿出最精锐的力量参与国际竞争,缩小差距,甚至实现超越。中关村代表中国科技发展水平的最精锐的“先锋部队”,担负着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的历史重任。原始性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能对科技发展产生重大牵引作用,带来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的重大变革。

   中关村要发挥“创新引擎”作用,狠抓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推进北京乃至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结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强对基础研究的重视与投入,为重大原始创新提供保障;二是瞄准世界技术发展前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创制一批先进技术标准;三是进一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释放科技生产力的巨大能量,形成更密集的成果产出,并努力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在高端产业或产业高端环节中的竞争优势,形成若干个在全球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四是支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和研发机构、收购兼并国外企业等方式走出去,培育一批根植本土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四)突破空间资源不足约束,大手笔推动空间资源整合

   中关村发展面临着空间资源不足的约束。当前,中关村科技园区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范围调整,政策区面积增至396平方公里(其中新纳入政策区域173平方公里),基本覆盖北京市所有可开发产业用地,但大多未能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统一的产业发展空间尚未形成。与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相比,中关村科技园区缺乏成规模、大体量的空间载体,缺乏跨区县联动谋划的空间载体,科技成果转化和重大项目落地受到制约,曙光计算机、蓝鲸存储等一批重大项目转移至外地落地转化。

   推动中关村“一区多园”空间拓展,构筑“两带—两城-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两城即中关村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中关村科学城打造高效运作的央地创新合作平台,推动央院、央校、央企和民企等协调创新,成为示范区核心区的核心。未来科技城先期入驻神华集团、中海油、国家电网、中国华能、中国国电、中铝公司等15家大型中央企业研发机构,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基地。两带即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和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北部带涵盖海淀山后地区和七北路沿线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昌平科技园”、“未来科技城”等高端产业功能区,打造大体量、成规模的高端功能区,大力推进研发服务、信息服务等高端产业聚集,加速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孵化转化,建设世界领先的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南部带要有效整合亦庄、大兴为主体的城市南部产业空间资源,打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成为高端制造业发展和对外辐射合作的重要承载区。多点支撑即建设多个特色产业基地。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区域协同”的原则,加强各区县同类或相关特色产业聚集区在“规划衔接、产业链配套、功能链互补、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协同部署,重点打造移动通信、数字电视、软件与信息服务、集成电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



[*] 执笔人:赵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哈妮丽、唐晓密、何芬,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人员。